彭建明
目的 探讨铅作业工人尿铅(Pb)含量与血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血细胞分析仪、血锌原卟啉测定仪对136名工人的尿铅、血常规、血锌原卟啉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87例铅作业工人作为观察组,49例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尿铅含量、血锌原卟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铅含量与血锌原卟啉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 0.762),尿铅含量与血红蛋白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 - 0.570).结论 血红蛋白与血锌原卟啉可作为铅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早期筛查指标.
作者:张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1](简称“指南”)于2010年8月1日实施.该“指南”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等技术要求.其中通用要求从12方面提出 100条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从11方面提出出 52条要求,这些要求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落实.用人单位如何按“指南”的要求全面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结合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模式和经验,谈谈我们的实践及认识.
作者:黄升;刘江;管丽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能有效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意识与行为的干预措施.方法 实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员试点,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再由企业管理人员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行为指导.结果 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知识、职业卫生法律知识、职业卫生意识行为等均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实行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员制能使企业对劳动者的培训和告知真正落实,有效提高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作者:郑步云;范峥锋;孙扣红;王明龙;叶佳萍;张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硫酸二甲酯在化工有机合成中是一种良好的甲基化原料,常用于制药、染料、香料等工业,在运输或生产过程中,常会发生化学中毒和化学灼伤.本文针对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近20年来收治的26例硫酸二甲酯灼伤病例,从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面予以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均为男性,年龄21~56岁,平均37岁.灼伤面积为1%~8%,平均3%;灼伤程度为浅Ⅱ度~深Ⅱ度.灼伤部位在会阴部有14例,下肢10例,上肢4例,躯干3例,面颈部1例.除皮肤灼伤外,有2例合并眼灼伤,1例合并中毒.
作者:闻建范;王洁;翁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回顾总结了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开展反生物恐怖袭击监测与应急处置的做法和经验,以期为今后搞好类似工作提供依据.一是认真分析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可能的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在此基础上做好早期预警防范;二是详细制定各种突发反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处置预案,以提高救援分队应对效率;三是扎实开展反生物恐怖袭击处置演练,以提高救援分队人员的应急实战水平;四是结合此次备勤工作,并着眼多样化军事任务,提出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方法.
作者:于泱;李权超;杨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总则》中明确了“职业病”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因而在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中,卫生监督员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广大“用人单位”.在监督执法过程中,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不仅体现工作水平与技巧,还关系到监督工作的效果.本文就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的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汤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加强对布鲁氏菌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的认识,以利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6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低热、乏力为主,部分伴有头痛、多汗、关节痛,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显示阳性,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效.结论 提示应高度重视布鲁氏菌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注重预防.
作者:张峻;赵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防治策略参考.方法 使用EPIDATA统计软件,对2006~ 2010年“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及职业病更正报告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闵行区职业病发病报告呈下降趋势,2007年为报告发病高峰期.报告发病职、业病主要病种依次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和尘肺.其中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主要为硫化氢中毒,并且中毒死亡人数较多.结论 结合闵行区企业存在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加强监测和监督,加大工作环境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力度;探索新形势下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作者:田秀红;丁克颖;金祖华;张佳维;王海青;张雄伟;董岳根;尤佳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不管是因工作而致的身心疾病和伤害,还是由此而引起的脱岗行为,都将降低患病工人及其亲属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个人机遇.保护、维持和改善职业人群的健康与幸福是工人和他们的家庭、雇主与政府共同的目标.但传统的职业卫生主要致力于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和高危险作业的暴露预防,毋庸置疑,这些工作为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尤其在石棉肺、矽肺、铅中毒和其他很多工作相关癌症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然而,职业人群的整体健康却受到了来自于工作场所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作和家庭的各种需求、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暴露、饮食摄入与运动减少之间的失衡、吸烟、服用药物、罹患高血压及饮酒等等.
作者:王铁英;李犇;陆荣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风险评估法结合类比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风险评估方程式:R= MLSN.式中R为评价单元中某种有害因素(尘、毒、噪声等)危害风险值;M为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权数;L为危害因素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量化值,等于有害因素超限倍数b与暴露时间t的乘积;S为有害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严重程度权数;N为暴露人数权数.根据R值划分风险等级,应用和计算各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进而计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结果 发电升压、锅炉、水处理、中控室等工作场所R值为1 ~ 48,风险度分级为Ⅰ级,属低风险;燃料、燃料灰渣处理、维修作业R值为72,属中等风险.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估综合风险值33.6,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属于低风险.结论 风险评估法与类比法相结合,解决了单独用类比法没有解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问题.
作者:彭建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近年来农民工群发性职业病事件,简述了我国农民工已成为遭受职业病危害的主要群体现状;分别从用人单位、准入与监管、农民工自我保护、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探讨了目前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同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吕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公众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所需的培训内容和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方法 采用情景剧、模拟演示、场景再现等方式进行操作培训,辅以发放光盘和通过媒体宣传.结果 公众参与意识强烈,兴趣浓厚,基本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熟练掌握.结论 对公众进行的系列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实用,形式新颖,实效明显,对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有着深远意义.
作者:杜成芬;汤咏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多数职业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隐匿性、迟发性等特征,易被忽视、被掩盖.职业病危害与安全事故相比较,企业往往更关注后者.近年来多起尘肺病维权事件曝光,江苏联建科技公司又发生群发性正己烷中毒事故,这些都给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南通市某大型集装箱制造企业2002~2003年间曾诊断出17例尘肺病病例,公司2004年起加强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2010年末受公司委托,对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做了评估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周萍;赵小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识别与评价某油库新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6-2007)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汽油、柴油、苯、甲苯、丁二烯、甲基叔丁基醚、噪声等.结论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密闭化、自动化程度高,在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该项目就职业卫生方面而言可行.
作者:余志林;王多多;杨乐华;廖雍玲;胡建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企业汽车配件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及检测结果,对试运行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本次现场检测350份样品,其中粉尘检测6个点,46份样品,粉尘样品合格率100.0%.生产性毒物检测13个点,248份样品,毒物浓度样品合格率97.6%.噪声测定29个点,噪声强度合格率96.5%.紫外辐射测定5个点,合格率100.0%.高温测定7个点,合格率100.0%.手传振动测定11个点,合格率45.5%.工频电场测定4个点,合格率100.0%.结论 由于该项目中部分岗位臭氧、噪声、手传振动检测结果超标,应高度关注超标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
作者:王利;王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结合参加“9·14”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的应急处置过程,浅析目前违禁鼠药防控现状和进一步防控目标,及研究剧毒鼠药中毒应急救援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剧毒鼠药中毒的发生率,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作者:荣曙;金慧英;杨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卫生监督部门探索及时、快速、彻底解决职业卫生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新思路.方法 通过对工作中遇到的职业卫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理,及时总结分析,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新思路.结果 对职业卫生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理,卫生监督部门可以采用非法律途径协调解决.结论 用非法律途径协调解决职业卫生群体性上访事件,不仅凸显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协调功能,节约社会成本,而且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恶性事件的影响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提供新思路.
作者:崔茜;沈青;李媚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三防”医学救援队执行上海世博会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及医学应急救援任务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开展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提供借鉴.方法 结合上海世博会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及医学应急救援任务工作实际,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强化管理是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同时对重大活动期间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控、核与辐射危害及其应急救援科学普及、兵力科学投入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结论 在完成核应急医学救援备勤等重大任务后及时总结经验,对未来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杨龙;王忠灿;叶亚林;王长军;曹勇平;朱乐明;汪学智;杨文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期续上期继续连载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2010年工作场所化学物质阈限值名单.TLVs包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短时间接触限值(STEL)和上限值(C).对大多数物质而言,仅有TWA或同时有TWA和STEL.如果超过任何一类TLV,就认为该物质存在潜在危害.阈限值-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LV -TWA)指8 h工作日和40 h工作周工作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近乎所有劳动者在终生工作期间每日反复接触而不致不良健康效应.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石棉是天然的纤维状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分为蛇纹石石棉(温行棉)和闪石石棉(包括青石棉、褐石棉等)两类,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有关石棉的健康危害已经有许多报告,国际肿瘤研究署新近已将所有石棉定为致癌物.亚洲是石棉的主要使用国家,为推动停止石棉使用,亚洲石棉行动联盟( AsianAsbestos Initiative)在有关国际机构的支持下召开了系列会议,号召亚洲国家停止石棉进出口和使用.近韩国出版的工作安全与健康杂志(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SH@W)发表了由日本产业医科大学Ken Takahashi和韩国职业健康安全研究所Seong-Kyu Kang 联合撰写的《为了消除石棉有关疾病: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1]一文,为推动国际合作,消除石棉有关疾病提出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这些经验对我们非常有益,本文结合国内有关石棉的管理,对这些理念作一介绍.
作者:周志俊;窦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