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玲
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根据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按照规范要求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毒物.经现场检测,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总合格率为100%;生产性毒物测试点合格率为85.7%.结论 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李朝晖;史子春;张远浩;周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某公司工业炸药生产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类比调查法对该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 该项目的 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的TWA检测结果在0.47~0.64 mg/m3之间,STEL 检测结果在2.57~2.97 mg/m3之间,TNT的TWA 检测结果在0.05~0.08 mg/m3之间,STEL检测结果在0.06~0.34 mg/m3之间,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2个点,检测结果在61.3~96.8 dB(A)之间,超标率为25%.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作者:信清华;张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该文对传统行业、新兴行业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对女工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概述,阐述了职业有害因素对女工生殖系统、女工子代及其他系统功能的影响.同时对外来女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了概述,提出女工职业健康现况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以期引起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白璐;俞文兰;王建新;岳朋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当前工业(园)区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和园区内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上海市南汇区内市级、区级和镇级三个级别的3个工业园区内15家企业进行作业场所粉尘、毒物等职业危害进行监测采样,监测指标为有机溶剂作业的苯、甲苯、二甲苯,电焊作业的电焊烟尘、打磨作业其他粉尘和木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 粉尘作业点超标率为2.2%,毒物作业点超标率为9.1%,尘毒作业总的点超标率为5.6%,超标企业率为26.7%,超标的职业危害主要为二甲苯和电焊烟尘,而油漆、涂胶等有机溶剂作业中苯的样品检出率仅为1.2%.结论 工业园区内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园区管理机构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
作者:刘宏凯;朱美芬;樊海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传振动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的损害情况.方法 对20名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工人和30名无接触职业危害的健康成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 ①MCV检测结果显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占85.0%)、MCV减慢(占35.0%)(P<0.01);②SCV检测结果显示正中神经SCV减慢(占40.0%)、尺神经SCV减慢(占30.0%)(P<0.01);③肌电图检查结果表现为小力收缩时多相电位增多(占42.5%)及安静时出现纤颤电位(占15.0%)(P<0.05或尸<0.01).结论 振动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损伤明显,神经肌电图检查早表现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随着损伤加重,进一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和感觉同时受累.
作者:黄丽蓉;曹丹燕;梁晓阳;杨丽文;李敏;林锦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职业病是工作环境、习惯、方式等囚素综合促成的结果.除了必要的劳动保护以外,有选择地多食用适当的食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应对突发事件,各级急救医疗机构都要制订应急预案,由于急救中心在突发事件救援中的特殊位置,其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启动政府各级预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介绍危机管理基本理论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管理的思路,分析了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原则和编制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急救中心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制订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建立院前急救应急预案评估体系,并就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朱红俊;谭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牛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李万疆主持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武警等21个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郭晓光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8年,各种频发的灾害事故在应急管理方面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启示?新的一年应该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且看地方两会期间各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如何建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对间二硝基苯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进行分析,了解它的病因、治疗和预防.
作者:王茜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某钢铁公司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了解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考试,将每份试卷答题情况用Epidata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再用SPSS11.0对健康教育前后个人得分情况和每道题回答正确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前个人平均成绩为(75.26±9.67)分,健康教育后个人平均成绩为(90.39±4.72)分,成绩有明显提高(P<0.01).职业健康教育后对<职业病防治法>了解程度很熟悉的由教育前的4.9%2升到教育后的56.9%(p<0.01).职业健康教育前<职业病防治法>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为(78.10±19.05)分,教育后为(92.80±10.72)分(P<0.01).职业健康教育后对我国法定职业病范围和种类的知晓率提高明显(P<0.01),前后提高了62.05%.教育前后职工对游离二氧化硅分布的认识由38.8%上升到65.0%(P<0.01);在关于职业有害因素的认知中因为题型为多选题,难度较高,正确率偏低,健康教育前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的知晓率分别为77.7%与91.9%(P<0.01);健康教育前后防止有害因素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22.3%和75.6%(P<0.01).结论 职业健康教育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恩明;严俊;黄立业;楼望伟;倪春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该文对目前国内燃煤火力发电厂作业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存在特点、存在的生产环节及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新(扩)建电厂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诚;信清华;张海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某企业密闭空间发生职业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调查,探讨密闭空间作业时预防职业性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 事故现场1名作业工人硫化氢中度中毒.结论 预防密闭空间职业性硫化氢中毒,需从增强企业业主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作业工人职业卫生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密闭容器检修时应先通风,并检测作业环境有害气体浓度,作业工人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上岗作业.有陪护人员监护;监督部门经常性进行监督等方面开展工作.
作者:张花玲;高华北;王华岚;刘荣;卢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该文综述了氯乙烯职业接触的具体评估方法、评估指标.通过对氯乙烯职业接触评估方法的阐述,重点介绍了环境监测中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类生物标志物在氯乙烯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郑颖佳;夏昭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4年的检测结果动态分析,探讨微核与工龄、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东省某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体检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微核率,并按年份、工龄、工种等分类进行微核率比较.结果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现剂量累积效应,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作者:刘莉莉;梁丽燕;廖国兰;孙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开车在外,总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车上必备的应急包和应急用品你是否都细心留意,将它们安放在车上了呢?这里我们重点列举以下几项内容供您参考.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工业园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方法 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进行调查,对两个工业园区采用不同监管模式,一家以卫生监督部门单独管理,另一家以卫生监督部门与工业区管委会联合管理模式,分析监管半年后企业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评价两种监管模式的优劣.结果 (1)两个工业区涉及职业病危害企业100家,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32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2716人;(2)企业法定代表人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平均为69.00%.联合管理组较高为88.46%;(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平均为82.0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合格率平均为95.6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率联合管理组较高,分别为:83.21%、67.31%、88.46%.结论 联合管理模式可以利于企业加强自律管理意识,提高卫生监督机构工作效率.
作者:杨光;倪淑萍;汪小平;缪丽红;苗明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6年10月16日,某包装公司15名工人在车间内进行刷胶工作,用胶为天津产百能胶,工作5h后陆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入院就诊.事故发生后,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工作场所苯浓度(48.6 mg/m3)及溶剂汽油浓度(1629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2002职业接触限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张松泉;孙建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电磁辐射已存电视、广播、通讯、工业、军事和生活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已成为无处不在的一个物理凶素.剂量一效应关系一直是职业危害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内容,同样,在电磁辐射职业危害评价中牛物剂量学也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因此,对电磁辐射特别经常遇到的射频辐射的剂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丽;李莹;刘学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