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选择食物预防职业病

关键词:食物, 预防, 职业病, 劳动保护, 工作环境, 综合, 习惯, 结果
摘要:职业病是工作环境、习惯、方式等囚素综合促成的结果.除了必要的劳动保护以外,有选择地多食用适当的食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选择食物预防职业病

    职业病是工作环境、习惯、方式等囚素综合促成的结果.除了必要的劳动保护以外,有选择地多食用适当的食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神经肌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手传振动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的损害情况.方法 对20名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工人和30名无接触职业危害的健康成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 ①MCV检测结果显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占85.0%)、MCV减慢(占35.0%)(P<0.01);②SCV检测结果显示正中神经SCV减慢(占40.0%)、尺神经SCV减慢(占30.0%)(P<0.01);③肌电图检查结果表现为小力收缩时多相电位增多(占42.5%)及安静时出现纤颤电位(占15.0%)(P<0.05或尸<0.01).结论 振动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损伤明显,神经肌电图检查早表现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随着损伤加重,进一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和感觉同时受累.

    作者:黄丽蓉;曹丹燕;梁晓阳;杨丽文;李敏;林锦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学习尘肺病X射线诊断标准的几点体会

    我国主要的职业病就是尘肺病.尘肺病的工作涉及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和责任,是一件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自2002年6月1日实施<尘肺病诊断标准>(GB70-2002)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反复阅读标准片,结合一年多的诊断实践,提出以下几点体会供同道们探讨.

    作者:崔正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间二硝基苯中毒引起周围神经病报告

    通过对间二硝基苯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进行分析,了解它的病因、治疗和预防.

    作者:王茜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射频电磁辐射剂量学的新进展

    电磁辐射已存电视、广播、通讯、工业、军事和生活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已成为无处不在的一个物理凶素.剂量一效应关系一直是职业危害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内容,同样,在电磁辐射职业危害评价中牛物剂量学也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因此,对电磁辐射特别经常遇到的射频辐射的剂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丽;李莹;刘学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化学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与自由基关系研究进展

    自由基是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物质.它们对人体健康既有有益之处,也有有害之处.该文主要对各种化学危害因素如外源性金属化学物(镍、铬、铅、砷),引发剂(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产品、苯、二甲苯、酸、碱、醇等化工原料),氟,油酸,一氧化碳,光气引起机体自由基应激反应及细胞氧化损伤机制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翁雪梅;李思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

    为了解高温对作业工人在心血管方面的影响,采用日本ECG-6511型心电图记录仪,按常规描记12个导联,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温对作业者心脏收缩功能存在着严重的危害.

    作者:李蔚;韩钰;赵艳荣;丁江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某股份公司健康促进及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调查某股份公司健康促进及干预效果,探讨工业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健康促进组织策略及运行过程进行评价,对目标人群相关知、信、行改变情况进行评估,对作业场所防护设施改进及现场环境监测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目标人群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对职业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2.97%提高到干预后的96.49%,对尘肺病的危害性知晓率由干预前的90.81%提高到干预后的95.95%;通过工艺改造,现场环境中的粉尘、噪声和有害气体的浓度逐年下降.结论 健康促进对提高有害作业岗位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减少有害因素危害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可行,健康促进近期效果是明显的,工矿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可推广性.

    作者:黄云彪;谢震宇;严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广西举办首届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某化工企业合成氨联产8×104t/a甲醇技术改造项目卫生学评价

    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根据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按照规范要求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毒物.经现场检测,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总合格率为100%;生产性毒物测试点合格率为85.7%.结论 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李朝晖;史子春;张远浩;周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身边没药时的8个应急小窍门

    当您感觉身体不舒服,手头又没有药的情况下该怎么办?来试试医生的8个应急建议吧:症状1:体温升高在膝盖下面放一瓶冷水;用食醋抹擦脖子和肩膀;吃2~3个橙子或者1个苦柚子--适量的维生素C也可以降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的监测分析

    目的 通过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4年的检测结果动态分析,探讨微核与工龄、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东省某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体检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微核率,并按年份、工龄、工种等分类进行微核率比较.结果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现剂量累积效应,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作者:刘莉莉;梁丽燕;廖国兰;孙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上海市南汇区工业园区职业卫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当前工业(园)区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和园区内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上海市南汇区内市级、区级和镇级三个级别的3个工业园区内15家企业进行作业场所粉尘、毒物等职业危害进行监测采样,监测指标为有机溶剂作业的苯、甲苯、二甲苯,电焊作业的电焊烟尘、打磨作业其他粉尘和木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 粉尘作业点超标率为2.2%,毒物作业点超标率为9.1%,尘毒作业总的点超标率为5.6%,超标企业率为26.7%,超标的职业危害主要为二甲苯和电焊烟尘,而油漆、涂胶等有机溶剂作业中苯的样品检出率仅为1.2%.结论 工业园区内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园区管理机构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

    作者:刘宏凯;朱美芬;樊海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女工职业健康现况概述

    该文对传统行业、新兴行业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对女工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概述,阐述了职业有害因素对女工生殖系统、女工子代及其他系统功能的影响.同时对外来女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了概述,提出女工职业健康现况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以期引起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白璐;俞文兰;王建新;岳朋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如何准备汽车应急包和应急用品

    开车在外,总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车上必备的应急包和应急用品你是否都细心留意,将它们安放在车上了呢?这里我们重点列举以下几项内容供您参考.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地方两会委员代表建言:如何加强应急管理

    2008年,各种频发的灾害事故在应急管理方面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启示?新的一年应该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且看地方两会期间各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如何建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燃煤火力发电厂作业场所粉尘识别与防护对策

    该文对目前国内燃煤火力发电厂作业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存在特点、存在的生产环节及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新(扩)建电厂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诚;信清华;张海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

    2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牛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李万疆主持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武警等21个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郭晓光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苯、溶剂汽油混合中毒15例报告

    2006年10月16日,某包装公司15名工人在车间内进行刷胶工作,用胶为天津产百能胶,工作5h后陆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入院就诊.事故发生后,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工作场所苯浓度(48.6 mg/m3)及溶剂汽油浓度(1629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2002职业接触限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张松泉;孙建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作业中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简称振动.物体离中心位置的大距离为振幅.单位时间内(S)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它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用基本参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