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平
1 病历报告患者,女,50岁,2006年7月20日就诊.患者于十余天前外出旅游劳累后出现腰及四肢关节疼痛,因支持不住而返程.疼痛位于腰部、双肘、双大腿外侧近髂嵴处,并有怕凉如电风扇、空调、冷水等,伴全身乏力,饮食正常.近2年曾有二次类似发病,夏季尤甚,数年前患抑郁症,表现为不开心、少语、气短乏力、烦躁及失眠,现已愈.
作者:姚泉清;张武正;李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丧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和/或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功能紊乱[1].其中以排尿障碍较为常见.脊髓损伤患者不管病变完全与否,其膀胱常处于一种脊髓休克状态,此时膀胱功能完全丧失,常表现为张力性膀胱,自主神经活动抑制,逼尿肌不能而使排尿反射消失,导致尿潴留.患者常因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长期留置尿管,如未接受康复指导训练,可能导致包括泌尿系感染在内的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鲁秀平;郑艳红;焦春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82岁,于2008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包块,如鸡蛋大小,伴腹痛,偶有黑便,大便不成形,4~5次/d,来院就诊,腹部超声显示:右下腹低回声团块(肠道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腹腔积液,下腹部肠管扩张.
作者:修坤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丁氏热痹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丁氏热痹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186例,利用西药消炎痛、保泰松、布络芬为对照组观察123例,比较其疗效.结果 中药丁氏热痹方治疗组王效137例,显效率为73.66%,有效36例,有效率为19.35%,总有效率为93.01%.西药组显效82例,亚效率为66.66%,有效24例,有效率为19.52%,总有效率为86.18%.结论 中药丁氏热痹方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因该中药组方无毒副作用,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涛;吴金平;白亚萍;吕今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上岗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护企业自身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某锰矿委托,我院对其上岗前250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涂江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历报告患儿,男,14岁,因腹泻2周于2008年7月7日10:15入院.患儿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为脓血便,2~3次/d,伴轻微腹痛,无发热及恶心、呕吐,无明显纳差、乏力,在家口服吡哌酸(PPA)治疗效果不佳来诊,门诊查血常规示Hb72g/L,WBC 5.6×109/L,PLT 357×109/L,大便常规示略稀,红色,镜检RBC 3~4个/HP,WBC1~2个/HP,OB(+).
作者:王炳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冲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在解除患者痰液阻塞深部气道所致呼吸困难,控制感染,延长、救治患者的生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2008年8月-2009年8月我院100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冲洗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尚秀;周广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颈髓的解剖和生理与呼吸功能关系密切,颈椎、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高位颈髓损伤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大.因此,加强颈椎、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管理,改善通气功能尤为重要,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高巧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是一项带有扶贫性质的政治性医疗任务,是现阶段贫困地区防盲工作的重点.随着白内障复明工程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患者重见光明.
作者:贾绍友;王金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妊娠合并肝炎可发生在妊娠早、中、晚各期,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死产、亦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为进一步了解肝炎与妊娠的关系,现就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肝炎7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段树鹏;朱利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晚期癌症患者大多数都伴有疼痛,由于患者长时间承受癌症的折磨,再加上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发展到晚期,对治疗失去了信心,主要表现为悲观失望,丧失生活勇气.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首先解除患者的疼痛及精神痛苦,正确的心理疏导可缓解焦虑及惧怕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
作者:马京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院前心肺复苏经验.方法 选择24例猝死患者,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进行CPR、除颤、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并对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现场心肺复苏死亡17例;成功4例.结论 早呼救、早CPR、早除颤、早ACLS是提高猝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院前急救专业人员ACLS水平、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对复苏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普及市民CPR工作.
作者:陈文亮;古逆光;郭日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锁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各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新生儿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产伤,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6%;但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及社交范围的扩大,老年人锁骨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锁骨折的方法很多,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绝大多数患者可经保守治疗痊愈;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及骨折复位要求的提高,以及出于锁骨部美观的考虑,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
作者:王远航;牛小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直接刺激脑膜和血管,加之血细胞破坏释放出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诱发脑血管痉挛(CVS),严重时可引起脑梗死或脑干缺血,成为加重病情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率为31.6%~66.0%.目前,应用尼莫地平等钙拮抗剂预防CVS的发生,疗效不肯定.我们观察2001-2009年收治的108例SAH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膜稳定剂利多卡因静滴防治CVS5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黎明;陈亚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纤维血管组织从结膜向角膜增生的疾病,其对美观和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可致失明.尽管对翼状胬肉有许多研究,但术后复发率仍达20%~30%[1],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我科对翼状胬肉患者208例(220眼),其中初发180眼,复发伴不同程度睑球粘连患者40眼行改良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51岁发病率高,我国近20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1].结肠癌早期无特殊症状,随病情发展以及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我院2004-2008年共收治结肠癌患者78例,其中24例以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被收治,现就以急腹症为临床表现的结肠癌病例进行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李圣国;张锋;蒋剑;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阿维菌素中毒近年来逐渐增多,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女,54岁,于2009年1月18日15:00自服农药阿维菌素约100ml,30min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立即送来我院.患者途中出现意识不清,急诊予洗胃、导泻并对症治疗.
作者:薛文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静脉采血是一项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随着真空采血技术的应用,临床上已用真空采血法取代了传统采血法.我们发现此法采集的静脉血标本容易发生溶血,从而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延误诊断和治疗.为此,我们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病房所采集的真空压静脉血标本290份,其中溶血标本19份,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溶血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作者:方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干扰机体的循环功能,在手术麻醉中又有发展为快速心律紊乱的危险,因而,此类患者围麻醉期相对危险系数较高,应引起麻醉医生的高度关注.我院自2002年以来成功地对20例此类患者实施了麻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军;胡荣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几年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triculosfo-my,ETV)已发展成为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1].我科2000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患者82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成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