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锰矿职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涂江重

关键词:锰, 上岗前体检, 职业健康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上岗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护企业自身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某锰矿委托,我院对其上岗前250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质饮食的护理对策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糖尿病与肾脏病分属二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因此,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时,由于缺乏专科的监测及卫生指导,未能及时发现,往往进入肾科治疗时已达临床性肾病或肾功能衰竭期,错过了可逆阶段的治疗,等待的是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程,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被认为是促进损害肾脏逆转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之一;现就早期糖尿病肾病予以优质低蛋白饮食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韩淑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甘草酸二铵粉针有关物质的研究

    甘草酸二铵是从天然植物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根中提取的甘草酸经过二步氨化后精制而得.药理试验证明,甘草酸二铵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及硫代乙酰胺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还能显著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形态损伤和改善免疫因子对肝脏形态的慢性损伤,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作者:高志成;吕立勋;康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示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近年来我们采用带桡神经浅支及第一掌背动静脉血管蒂的示指桡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全部存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邓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女性医务人员健康查体分析与对策

    医务人员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天使,担负着维护国民健康的重要任务.女性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较大,且由于工作性质及生理状况等因素,使之成为医院内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1].医疗集团领导始终关心女职工的身体状况.每年2次为其进行健康查体.现将2009年集团所属10所医院女职工妇科、乳腺专项查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翠芹;徐博文;陈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选择性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目的 探讨选择性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孔糜胸的发生.方法 根据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总结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适应证,选择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选择性行低位集束结扎胸寻管.术前3~4h服用牛奶200ml,或植物油50ml,或经胃管注入橄榄油等.结果 全组术后无一例发生乳糜胸.结论 对于食管癌手术预防乳糜胸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及掌握胸导管结扎的方法进行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夏林虎;曾凡志;曾国新;程德志;莫乃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以心房纤颤为首发症状的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症状多不典型,部分患者往往由于心律失常来就诊.心律失常中以心房纤颤多见,有文献报道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可高达12%~20%[1].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高,所以以心房纤颤首诊的患者,往往易误诊为心脏病,临床上应特别注意.收集我院2001年1月-2009年5月以心房纤颤为首诊的甲状腺心房纤颤患者30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燕;李长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癌灶在2cm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国内学者将癌灶定在3cm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列入早期肺癌.也有学者把隐性肺癌列为早期肺癌.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时在64排螺旋CT表现上没有特点,与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等鉴别比较困难,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64排螺旋CT的增强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EPLC)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福军;吴盛华;周坤;李海英;宋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维正脊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95例效果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间盘在退变或损伤基础上,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神经根,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过积极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和有效的康复指导,85%~90%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我院总结近十年的临床经验,开展三维正脊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志勇;刘晓萧;杨利;郑可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患儿真空采血溶血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静脉采血是一项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随着真空采血技术的应用,临床上已用真空采血法取代了传统采血法.我们发现此法采集的静脉血标本容易发生溶血,从而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延误诊断和治疗.为此,我们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病房所采集的真空压静脉血标本290份,其中溶血标本19份,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溶血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作者:方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360例有妊娠史女性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调查分析

    不规则抗体是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其多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酶、抗人球蛋白、polybrene等),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5例护理

    我科从2007年4-11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5例,经中西医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分为治疗组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1.5岁;对照组6例,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4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

    作者:张依霞;温阿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竞争的增加,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外科手术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亦明显增多,且围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我们观察了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美托洛尔可明显地减少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清泉;郑喜胜;黄建勇;汤立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

    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术是消化内科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传统内镜检查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镜本身对咽喉、胃肠道等的刺激作用和机体的生理反应,可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感.多数受检查者出现咽部不适、恶心呕吐、呛咳、腹部绞痛等症状,少数患者因不能耐受,导致检查失败.

    作者:苏金霞;张培业;刘永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胰腺癌13例误诊分析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胰腺肿瘤,由于各种原因常导致胰腺癌误诊.收集我院1998年2月-2007年9月经临床确诊的13例胰腺癌病案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尽早诊断胰腺癌,为及时治疗、改善预后创造条件.

    作者:葛小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对胰岛素注射的护理指导

    随着糖尿病治疗理念的更新,如今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终身性疾病,除非有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患者必须住院治疗外,平时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大都是由医生提出治疗方案,患者在家中自己注射.所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必须了解和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作者:郭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4000例少年儿童血清微量元素缺乏调查分析

    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特别是铁和钙元素缺乏更为明显,在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为探讨我市城乡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程度,对门诊和住院的城乡4~14周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对比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续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对我院病区所采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既是医院分级管理规范的有关内容和要求,更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使临床医生通过了解细菌敏感性及耐药性特点,掌握适应证,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凤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血管痉挛108例疗效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直接刺激脑膜和血管,加之血细胞破坏释放出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诱发脑血管痉挛(CVS),严重时可引起脑梗死或脑干缺血,成为加重病情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率为31.6%~66.0%.目前,应用尼莫地平等钙拮抗剂预防CVS的发生,疗效不肯定.我们观察2001-2009年收治的108例SAH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膜稳定剂利多卡因静滴防治CVS5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黎明;陈亚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腔科门诊的护理配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的经营体制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的二大体系之一,也面临着强烈冲击.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和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现谈谈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的一些体会.

    作者:王亚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4例猝死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术抢救分析

    目的 总结院前心肺复苏经验.方法 选择24例猝死患者,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进行CPR、除颤、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并对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现场心肺复苏死亡17例;成功4例.结论 早呼救、早CPR、早除颤、早ACLS是提高猝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院前急救专业人员ACLS水平、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对复苏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普及市民CPR工作.

    作者:陈文亮;古逆光;郭日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