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军;吴盛华;周坤;李海英;宋博
输液反应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输液反应中常伴有寒颤.用地塞米松加异丙嗪来消除输液反应的寒颤效果较差.我们采用山莨菪碱加地塞米松方法来消除输液反应中的寒颤反应,疗效确切满意.
作者:陈雅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经皮给药治疗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多种疾病.我科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霞;王莺;马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癌灶在2cm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国内学者将癌灶定在3cm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列入早期肺癌.也有学者把隐性肺癌列为早期肺癌.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时在64排螺旋CT表现上没有特点,与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等鉴别比较困难,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64排螺旋CT的增强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EPLC)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福军;吴盛华;周坤;李海英;宋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除浆细胞瘤以外常见的恶性肿瘤,儿童骨肉瘤常采用保肢手术治疗,单纯截肢治疗约80%的患者因术后6~12个月发生早期血行转移或肺部转移而死亡.近20年以来由于化疗技术的应用和改进,儿童骨肉瘤特别是EnnckingⅡB 期患者保肢生存率大幅度提高.早期诊断、改进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1].我们2000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22例骨肉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例1,男,30岁,于2008年7月5日就诊.主述10d前被隐翅虫伤到左大腿近腹股沟处及阴囊部,阴囊处出现一直径约2.5cm疮口,用聚维酮碘和派瑞松涂抹,但一直有脓,不结疤,前来就诊时,已11d.
作者:汤迎春;焦保健;樊建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生儿出现窒息后会导致机体各器官的损伤,其中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易发生,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情况与窒息后脑损伤相关,我们主要分析脑损伤程度与血清NSE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作者:栾艳;薛金莲;苗红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了解高校女教师生殖健康情况,我校2008年10月对全校已婚女教师823例进行了普查,现将妇科病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秀芳;黄瑞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阿维菌素中毒近年来逐渐增多,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女,54岁,于2009年1月18日15:00自服农药阿维菌素约100ml,30min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立即送来我院.患者途中出现意识不清,急诊予洗胃、导泻并对症治疗.
作者:薛文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随着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卒中方法不断涌现,卒中单元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建立卒中单元是卒中医疗发展的良好趋势和方向.现将我院应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带桡神经浅支及第一掌背动静脉血管蒂的示指桡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全部存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邓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小量气胸,肺萎陷在30%以下者,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较小,多无明显症状.小量气胸不需治疗,可于1~2周内自行吸收.我院2007年3月1日-2009年2月28日共收治各类型气胸149例,其中小量闭合性气胸29例,均于发病36h后在CT引导下应用自制胸穿针抽气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培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51岁发病率高,我国近20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1].结肠癌早期无特殊症状,随病情发展以及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我院2004-2008年共收治结肠癌患者78例,其中24例以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被收治,现就以急腹症为临床表现的结肠癌病例进行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李圣国;张锋;蒋剑;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间盘在退变或损伤基础上,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神经根,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过积极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和有效的康复指导,85%~90%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我院总结近十年的临床经验,开展三维正脊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志勇;刘晓萧;杨利;郑可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在睡眠期间反复发生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间歇性暂停的疾病,可引起多系统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睡眠打鼾、反复呼吸暂停、晨起头痛头晕、日间嗜睡乏力,严重时可致血压升高、心率不齐、心绞痛甚至猝死.
作者:周艳红;吴苏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直接刺激脑膜和血管,加之血细胞破坏释放出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诱发脑血管痉挛(CVS),严重时可引起脑梗死或脑干缺血,成为加重病情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率为31.6%~66.0%.目前,应用尼莫地平等钙拮抗剂预防CVS的发生,疗效不肯定.我们观察2001-2009年收治的108例SAH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膜稳定剂利多卡因静滴防治CVS5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黎明;陈亚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衰对预后有明显的不良影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是比较困难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一定的价值,实验室指标如脑钠肽及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有独特诊断意义[1,2].该研究目的是检测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无心衰的患者,治疗后血浆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和心衰发生率的相互关系.
作者:庄见群;孔祥海;秦毅;刘相星;王跃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历报告患儿,男,14岁,因腹泻2周于2008年7月7日10:15入院.患儿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为脓血便,2~3次/d,伴轻微腹痛,无发热及恶心、呕吐,无明显纳差、乏力,在家口服吡哌酸(PPA)治疗效果不佳来诊,门诊查血常规示Hb72g/L,WBC 5.6×109/L,PLT 357×109/L,大便常规示略稀,红色,镜检RBC 3~4个/HP,WBC1~2个/HP,OB(+).
作者:王炳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特别是铁和钙元素缺乏更为明显,在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为探讨我市城乡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程度,对门诊和住院的城乡4~14周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对比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续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并且有增加脑梗死后病死率的危险,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治疗不仅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发病率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及运动疗法治疗有效性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景来;郝新宇;石银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科从2007年4-11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5例,经中西医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分为治疗组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1.5岁;对照组6例,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4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
作者:张依霞;温阿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