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守芳;于立群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中小企业转制前后的职业卫生状况,为加强转制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83家转制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发病、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职业卫生状况.结果 企业转制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上升了15.6%,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上升了17.9%;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中外来工比例上升了23.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下降了15.6%,职业病发病明显上升.结论 虽然中小企业转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经济发展,但企业转制给职业卫生管理带来一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黄云彪;范梅芳;李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接触漆酚作业人员进行应急健康检查.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确定检查项目,并依据GBZ20-2002《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做出职业病诊断.结果 10例患者诊断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结论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和宣传机制,切实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作者:郭昕薇;赵万欣;田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某禽蛋加工厂在松花蛋制作过程中,造成铅污染,操作间未安装通风换气设备,操作工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导致慢性铅中毒发生.
作者:张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观察加氢装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防护效果,对该装置投产后进行了六年的劳动卫生追踪观察,结果证明,竣工验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结论是正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确实有效的.
作者:佟梦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伤亡不仅导致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人员健康寿命的损失.该文首次应用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来计算2005年我国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导致的伤残寿命损失,基于国家公布的2005年我国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的基础数据,计算2005年因事故伤亡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至少有3 651 862人年,折合成静态经济损失约878亿元.通过计算健康寿命损失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发现事故所造成人员伤亡引起的间接损失,为全面分析事故损失,进一步完善事故人员赔偿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廖海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适合县区CDC急性化学中毒应急与控制体系.方法 通过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现所开展工作体会和下一步工作设想,探讨适合县区CDC急性化学中毒控制模式.结果 探讨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应急体系.结论 根据探讨的急性化学中毒应急模式,可以高效、有序、快速的处理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为当地控制化学中毒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杨双喜;张立军;杨庆荣;陈建军;施方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有机磷农药(OP)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有机磷作业场所作业人员299名和对照组134名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作业工人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可引起心电图异常率增高.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接触组心肌缺血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电图异常有随工龄、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长期接触OP可导致心肌受损.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作为长期接触有机磷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指标之一.
作者:刘素香;樊玉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救治群体苯乙烯中毒患难与共者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医护人员二次污染,是做好安全防护管理的保证.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了解该区居室室内空气污染情况,为今后的防范工作提供参考,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我区居室室内空气污染严重,主要毒物的合格率偏低.
作者:罗永军;徐斌;范婷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有13亿人口,目前可能受到职业伤害的范围达到7亿多人,涉及企业1600万家.目前,中国职业病发病人数仍呈现增长势头.该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当前我国职业病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控制中国职业病上升的策略.
作者:赵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报道34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肝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分析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肝脏损害的特点,其中职业性轻度慢性铅中毒23例,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11例,以ALT、AST升高及肝内光点密集、增粗,肝肿大为特征,预后良好,以驱铅及保肝治疗为主.
作者:周锦英;段志;黄奇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既往体健.1992年7月28日10:00左右,其因患心理疾病,将百草枯5ml与啤酒混合后服用,发现后被送到医院抢救,给予对症治疗.当时血液、尿液百草枯定性试验(-).8月3日出现呼吸困难,X射线胸片显示肺门中央肺纹理增粗及肺水肿的湿肺阴影,8月5日呼吸困难加重,尿量减少,出现腹水,胸片显示阴影更加明显.使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腹水减少,胸片显示肺脏边缘有所改善,呼吸状态也得到改善.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两起在银行发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事故均发生在供电局暂停供电,银行用发电机自行发电期间,银行在室内使用发电机,且通风排气不良是造成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发电机使用的卫生管理和指导,制定和完善银行这类特殊公共场所的卫生立法;银行应针对停电期间自行发电工作,加强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安装室内CO报警器,制定、落实相关发电机使用安全条例.
作者:刘士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该文分析了9768例急性药物中毒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提示急性药物中毒的规律和临床特点是:急性药物中毒以镇静安眠药物中毒多见;年青女性、无业或待业、文化程度较低者为高发人群;且以中、重度中毒病人居多.为杜绝和减少急性药物中毒的发生,必须强化药物市场的法制化管理,对高发急性药物中毒的人群给予足够的教育和关爱.
作者:李林春;李朝阳;吴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TNT(三硝基甲苯)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以提出对转产后病人的妥善安置.方法 查阅厂方的工时记录、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对工人进行问卷和体格检查.结果 81名TNT作业工人的眼晶状体全部受到损害,其中71名诊断为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下(P<0.05).结论 TNT的慢性职业危害主要是对接触工人眼晶状体的损害和影响血红蛋白.
作者:陈永维;周承来;盛名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实际工作的特点,在基础资料收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协议签订、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检索、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建议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其目的是提高职业卫生评价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建设单位减少职业病发生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服务.
作者:张传会;徐秦儿;张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长期接触噪声与心血管的关系作初步相关分析,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 以某厂221例噪声超过85分贝的作业场所职工列为暴露组,85分贝以下的行政、机关、科室及其他车间320例作业者列为非暴露组.对两组听力及心电图进行长期跟踪观察.结果 长期接触噪声作业者,心电图指数明显高于非暴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工龄年份的增加,心血管损害有增加趋势.结论 证实噪声对心血管损害有一定相关性,为预防噪声提供依据,并提出可行性预防建议.
作者:施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为做好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确保放射性污染区公众和救援人员免受损伤或将损害降低到低限度.方法 通过对核事故医学救援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所采取的医学救援对策.结果 提出了4点对策:(1)提高预测、检测能力;(2)落实安全防护措施;(3)搞好疾病预防工作;(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结论 对核事故采取的医学救援对策是有效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的研究.
作者:张士良;党荣理;贾继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接本刊24卷第3期164页)3.2致敏作用接触高浓度甲醛溶液(2%)可引起皮肤过敏.对菇农(食用菌接种箱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进行调查显示,高浓度甲醛(0.6~23.0 mg/m3)引起原发性接触性皮炎患病率达60.68%.皮损多对称性分布于手部和前臂,表现为红斑、肿胀和丘疹,自觉症状有烧灼感、刺痒疼痛,少数人出现全身反应[3].Cronin[4]研究表明接触甲醛可引起女性手部湿疹,而且继续接触可使皮损加重.甲醛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接触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癜.国内有室内香菇菌种接种者吸入甲醛蒸气后引起过敏性哮喘的报道[5].岳伟等[6]研究表明随着室内甲醛浓度的升高,成人过敏性哮喘及其发作的危险性逐渐增高,两者间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但只有当室内甲醛达到一定的高浓度水平时,其对哮喘的危险性才会显现出来.
作者:蒋守芳;于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该文讨论了适用于常规实验室的一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在SNP检测中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新的方法.
作者:王威;仇玉兰;孙品;夏昭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