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庆;张淑青
城市化学灾害属于局域性环境灾害的范畴.工业性化学事故列首要危险.由流动事故源引起的化学灾害更难控制.对20世纪(1900~1996)1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化学事故进行统计,造成城市灾害的概率在0.73%~2.10%.由灾害源和孕灾环境构成的灾害系统中,众多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灾害发生.孕灾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要素,还包括社会环境要素.人类对很多环境灾害至今缺乏认识,尚不能在真正意义上防灾.但人类可以控制引起灾害的危险化学品,可以控制能影响和抵御灾害的承灾体能力.大部分城市化学灾害原因基本清楚,可以也应该实行防灾、抗灾和救灾三级预防.
作者:马洪年;阮会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的核心,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的质量,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必须重点加强供应室的管理.
作者:王玲;李英春;李晓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探讨重度化学灼伤的后期治疗对病人痊愈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对18例重度化学灼伤病人的后期治疗采取了创面换药、植皮、疤痕整复、功能锻炼等多种综合性措施,结果18例病人残余创面全部愈合,功能部位活动基本上不受限制,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闻建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某制药厂噪声伴有低浓度苯车间工人103人,与单纯接触噪声工人169人、后勤人员69人进行听损检查,结果噪声伴有低浓度苯车间工人听损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接噪组及对照组,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同时还观察到,噪声伴有低浓度苯接触组与单纯接噪组比较,差异随工龄增加而增加,8年以上P<0.05,10年以上P<0.01.
作者:宋晋;马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该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职业病防治法>中的某些条文法义和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执法程序运用、职业卫生监督艺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亮;李淑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该文分析了57例挫伤性前房出血的致伤原因、分类与分级、出血吸收的时间及对视力的影响、并发症等,论证了挫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包括缩瞳剂、散瞳剂、甘露醇的应用及手术治疗的选择与方法.
作者:闫琳;孟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该文论述了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的侵入途径,中毒后的临床表现、病症类型和中毒机理,以及中毒后的治疗和预防.着重区别了中毒者的主要症状表现时段及注意事项.
作者:范艳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指导思想、政策依据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范和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综合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朱跃安;胡晨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解某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现状,确定其是否达到卫生学要求,按规范测定生产性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结果总体工程噪声监测合格率为83.6%,煤尘浓度合格率为100.0%.各项测定指标单项指数均小于1,测定项目综合指数为0.82,评价分级为Ⅰ级,综合卫生评价合格.
作者:汤丽霞;张亚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工作,职业妇女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女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在工作时遭受的危害仍十分突出.该文就生殖健康、肿瘤、人类工效学、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介,期望妇女职业卫生能受到更多的重视.
作者:洪新宇;夏昭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该例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昏迷12h,经过25d假愈期,再度昏迷,呈去皮层状态.由于长期卧床等因素而并发左髂总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脑细胞赋能剂并配合高压氧治疗,及时应用促醒剂,皮层功能完全恢复,左下肢消肿,生活基本自理.
作者:王明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解铅浴热处理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1998~2001年对某纲丝绳厂进行了监测,对铅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调查,以热处理、镀锌车间接触铅的工人与未接触铅的人员进行对照比较,体检结果表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 2 = 4.82,P < 0.05).
作者:孙新囡;冯碧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腈纶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腈纶厂毛条车间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该车间粉尘浓度为4.22(0.10~24.00)mg/m3,主要对接触人员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同时导致肺通气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部分工人胸部X线表现异常;结论提示车间环境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超过2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过4mg/m3卫生标准不能充分保护工人健康.
作者:刘蓓莉;张伟;夏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该文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淄博市1992~200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流行特点表明:疫情主要集中在淄川区的偏远山区;男女之比为4.59:1农民发病占总数的90.53%,年龄集中在30~49岁,占总发病数的57.89%;从病人、病羊血液中分别分离到布鲁氏菌,为羊种Ⅲ型和羊种Ⅰ型.
作者:杨绪红;刘景福;马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解本市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情况,我们于1999年5月~2002年7月对本市居住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HBsAg、HBsAb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庆;张淑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今后确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对全市职业病报告网络的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991~2000年全市职业病的病种构成及行业分布情况.各种职业病以尘肺为主,占79.62%,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轻工、机械等行业.
作者:张文;高德禹;王静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