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春;孔宪萍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经环甲膜穿刺表麻结合氯胺酮、丙泊酚静注诱导,为35例患者行保留自主呼吸插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秀晓;朱永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伤史而发生的脾脏突发性或隐匿性破裂,由Atkinson于1874年首先描述.因本病少见,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以致延误治疗,故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宋忠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支气管肺炎在儿科是常见病,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合并腹泻非常多见,临床医生多认为是合并肠道感染或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可能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春;孔宪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鼻窥镜手术中常规使用吸引器吸血及液体,以便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者手术.但一次性吸引器头较粗,鼻腔又小,实用很不方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硬膜外穿刺针套应用于鼻窥镜手术中,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玉芹;吴惠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以及激素的使用增加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均是导致肺结核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全球结核病呈上升趋势.结核病是当前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是单因素致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
作者:孙自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尤其老年人血尿酸增高在体内的危害尤其明显.现就与老年疾病关系简述如下.
作者:蔡鲁梅;王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心内膜垫缺损,指心内膜垫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发育不良,累及下部房间隔、流出道部分室间隔和房室瓣等组织结构,导致心内的复合畸形病变.本病尤其是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预后极差的心脏病[1],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虹;张玲子;徐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慢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传统使用鼻腔粘膜血管收缩剂及中西药治疗以缩小肥大下鼻甲,效果欠佳;而下鼻甲部分切除、粘骨膜下切除术、冷冻、微波、激光等方法对下鼻甲粘膜破坏较大,不同程度影响鼻腔的功能[1].
作者:韩荣师;薛建军;黄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上有些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在使用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下,眼压仍无法得到控制,如继续应用药物治疗,势必使患者尚存的视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但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滤过手术危险性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效果不理想[1].
作者:丁艳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门诊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既往在行人工流产时不做任何麻醉,患者术中紧张、焦虑、手术易造成痛苦,术中配合不好,甚至影响术中操作和手术进程.我科门诊2006年8月~2008年12月对600例早孕妇女采用丙泊酚全麻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效果佳,预后良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也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将我们的做法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万惠芳;卢清丽;王朝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寻控制医疗费用的途径,分析住院费用构成项目对住院费用影响的相互次序.方法 按照手术和非手术把10种疾病分成两类,对选定的住院费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非手术疾病和手术疾病与总费用关联密切的费用均依次为药品费、治疗费和检查费.结论 合理控制药费、治疗费和检查费是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方向.
作者:韩彩欣;高爽;聂怀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髌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属关节内骨折,临床治疗上方法多样,迄今尚无统一的意见[1].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理论强调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其复位不良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而对粉碎性髌骨折,若采用传统的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方法,不易解剖复位且固定不牢靠.
作者:杨海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前国内外多以60岁为进入老年期.根据老年疾病分析结果,主要为心血管病变、肿瘤及感染.尤其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确诊是提高治疗率、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命期的首要关键.我院细胞学研究室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诊断提出一些看法,并将我科室收集的60岁以上(大年龄81岁)老年患者150例细胞学诊断资料作一初步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引起老年病学者的关注.
作者:于立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的疾病[1],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患者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患者700万,其中450万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患者死亡120万.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介入治疗是通过选择性动脉插管,应用聚乙烯醇(PVA)栓塞双侧甲状腺动脉,阻断甲状腺大部分血供[1],使甲状腺缺血、萎缩,降低甲状腺的功能,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开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介入手术2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凤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肝病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在肝病基础上的胃肠改变,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充血性胃病、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肝源性溃疡等,在此基础上所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肝病本身的原因,常合并肝昏迷、黄疸、感染、肝肾综合征以及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DIC等并发症.
作者:杨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ris,OA)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以中老年患病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渐上升,以前主要采取保守对症治疗,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晚期患者常常采用胫骨截骨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有磊;刘崇志;邢斌;李瑞;韩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尿毒症患者需要持久性血液净化治疗,使生命得以延长.而建立通畅率高的动静脉内瘘(AVF)是血透治疗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随着血管外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将人造血管移植用于自体浅静脉条件差或多次直接AVF失败的患者,建立替代性透析通路.
作者:唐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前后CT值变化及强化规律、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鏊别价值.结果 薄层扫描技术,能更加清楚地显示结节的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恶性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提高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或不规则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在动脉期CT值即升高,80s左右达强化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增强后CT值上升缓慢,无明显峰值出现,包膜样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8%和90.2%.结论 CT薄层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薄层扫描、静脉内对比剂的正确使用以及结节强化CT值的准确测量是肺结节CT检查技术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作者:杜茂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外科新技术,具有切口微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1],但术前评估胆管损伤、胆汁瘘、胆囊周围及腹腔粘连等危险因素十分重要.超声是判断胆囊情况的常规检查方法,为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我院开展术前超声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波;韩艳;王熠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