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7例临床分析

王招兄;李思惠

关键词:氨基甲酸酯类, 中毒, 临床分析
摘要:本文报告我院急诊收治的7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患者,现分析如下:1 一般情况 7例病人中男3例,女4例,年龄29~52岁,平均41岁。农药包装工6例,发病原因均为违章操作,另1例为生活性中毒。其中速灭威中毒6例,灭多威中毒1例。 根据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GB16372-1996),轻度中毒6例,重度中毒1例。2 临床资料2.1 发病时间与接触方式密切有关 5例速灭威粉剂包装工,因天气热未戴口罩、帽子,历时工作6h,粉尘通过皮肤、呼吸道吸收中毒,4h后发病。1例患者包装灭多威油剂时,因瓶子打翻,污染两下肢,皮肤发红,吸收中毒,于30min后发病。另1例口服速灭威油剂约200ml,从消化道吸收中毒,15min即发病。发病时间的长短与该类农药侵入人体的量、途径、接触方式密切相关。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如何适应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考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是卫生部提出的今年要做好的三项工作之一,势在必行。改革后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将从职业卫生防治机构(指各级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科、职业病防治所、劳研所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机构)分离出去,以职业卫生监督为保障,推动职业卫生各项工作开展的原有模式将被打破。因此充分认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对职业卫生防治机构产生的影响,探讨各级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如何适应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新形势,合理解决其生存和发展问题很有必要。笔者谨就此发表拙见,以与同仁商榷。

    作者:李亮;李淑萍;郭平;李登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男性青壮年发病率高,故对劳动力及工作学习影响较大,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治疗得当,病人可在短期内康复,一旦延误诊治可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现将收治的27例急性阑尾炎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方法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小18岁,大50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短8h,长2d。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4例,蜂窝织炎2例,坏疽性1例。本组病例均有脉弦滑,舌苔厚腻。 2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发热(38℃~39℃)、白细胞计数升高,22例患者有明显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部压痛明显,尤以右下腹部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

    作者:王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铝厂电解铝工人骨密度的调查

    目的进一步了解长期过量接触工业性氟对工人骨密度影响的程度。方法用骨密度测量仪对电解铝工人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电解铝工人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轻到重依次是股骨大转子、股骨颈、股骨三角区、腰椎L2、腰椎L3、腰椎L4。结论长期过量接触工业性氟可导致工人骨密度的降低,提示有一定的钙缺失,尤其是中轴骨。

    作者:傅强祖;申振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肠伤寒误诊阑尾炎手术切除二例报告

    阑尾炎是急腹症中为常见的疾病,我院于1988年至1990年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22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均获痊愈。其中二例腹痛发热患者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均在第1至第2天手术治疗,其中例一术后高热腹胀发生肠瘘经肥达试验及血培养确诊伤寒,按伤寒治疗,伤口换药堵瘘获痊愈出院。例二术者在术中发现阑尾炎症不重,肠系膜淋巴结片状肿大,阑尾周围无大网膜包裹,当即考虑为肠伤寒,术后送血作肥达试验确诊伤寒,术后当天即按肠伤寒治疗,第14天痊愈出院。

    作者:陶福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用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治疗慢性病

    654-2即山莨菪碱,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休克等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如急性肺水肿和ARDS抢救,近来也有可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报道[2,3],这是用改善机体微循环状况来治疗疾病。笔者认为这个方法在临床治疗上可以拓宽路子,许多难治的慢性疾病从改善微循环着手一试,颇有效果,特介绍三例不同病种使用后均显示有效: 1 病例介绍 沈某某,男性,65岁,住院号92441。因患糖尿病、慢性肝病、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症,持续胸闷、心悸,下肢浮肿,间断皮下瘀斑,长期住我院治疗休养。在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联合运用情况下,患者空腹血糖波动于9.35~6.50mmol/L;在使用保心、保肝、升白药、营养等综合治疗下,患者心率长期低于52次/分,偶有房早,经常胸闷、心悸,需要吸氧。下肢浮肿在电解质正常,使用双克等利尿剂后,仍不稳定,经常出现皮下瘀斑。1999年6月8日起,因患者四肢皮下瘀斑出现较多,即给予试服654-2 10mg,3次/日,二三天后明显显效,瘀斑逐渐消失,下肢不再有凹陷性浮肿;停服654-2,停服后二周左右,瘀斑及下肢凹陷性浮肿又复发,再服654-2,又复好转,二三月以来,这样已反复多次。从自身对照结果看,服用654-2改善微循环后,收到了明显效果。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苯中毒6例临床分析

    苯在生产及使用中,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入。现将本院收治的6例急性苯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均为男性,为某焦化厂的检修工。年龄在21~45岁之间,由于输送苯的管道出现故障,在检修的过程中,苯蒸气泄漏而造成的。其中有两例出现昏迷,1例脱离现场约10min意识恢复,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躁动等症状。均于中毒后约30min收住院。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1.2 实验室检查 PLT低于正常4例(约占66.7%);血GLU均升高在10.1~6.2mmol/L;AST在30~700U/L之间,6例中有5例AST不正常;ALT在19~414U/L之间,其中有3例在正常范围内。TG有5例增高,6例中K+均降低,在2.39~3.43mmol/L之间;IgG有1例增高,IgA有3例增高。

    作者:冯莉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职业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导言

    职业环境可促发心血管疾病(CVD)。职业场所的化学、物理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可单独或联合地造成CVD高发(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增高)。虽然目前尚未把CVD列入职业病名单,但WHO技术报告里,工作有关疾病中CVD是三个重点病种之一。职业人群中的CVD从临床治疗角度与一般人群的CVD相比均无特殊性,在职业人群中研究CVD主要是从病因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方面着眼的。 CVD是个集合词,这里统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这些病中有许多是多因素疾病,如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糖、超体重、家族遗传性等都可成为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又可成为冠心病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CVD是当今世界危害健康的头等重要疾病。近年国内外已开展许多大规模人群研究,试图通过控制CVD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十年来,WHO在我国建立了一些CVD科研培训合作中心,许多单位参加了Monica研究计划以及其他国际合作项目,但在职业与CVD的专项研究尚不多见,有待发展。

    作者:韩向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例亚急性汞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我院1999年收治一例亚急性隐匿式汞中毒患者,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某厂退休工人,患红皮病型银屑病,多年久治不愈就诊于个体诊所。用含汞中药(偏方)配制成香烟型点燃经口腔吸入,每天一支,共15d。患者出现头晕、恶心、食欲下降,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并有发热(体温38℃),误认为感冒未引起注意。此时见皮疹减退,因治病心切,停药一周后又连续用药20d,患者相继出现咽部疼痛,口腔粘膜与牙龈糜烂、胸闷、咳嗽、颜面及四肢水肿,来我院就诊。检查尿汞0.68mg/L,疑似汞中毒收住院。 临床检查:体温38.5℃,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12kPa。该患者扶入病房,表情淡漠,周身皮肤呈红皮病型银屑病样改变。面部浮肿,咽部肿痛,口腔溃烂,牙龈出血。心音正常,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腹平软,肝下界于右锁骨中线肋下1.0cm,可触及,质中等。脾肋下可及边。双下肢踝关节处凹陷性水肿。

    作者:李苏娅;方雪莲;乔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50例临床验证

    我院采用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5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有前列腺疾病患者系门诊、中西结合病区的病人,年龄大83岁,小24岁,平均61岁。其中80岁以上患者2例,60~70岁39例,60岁以下9例。50例患者全系由临床症状及三维B超、前列腺液常规化验与直肠指检综合确诊──前列腺增生肥大。其中前列腺肥大压迫膀胱36例,占总例数72%,伴有小结石13例,占总例数26%,单纯性前列腺增生肥大1例,占总例数2%。2 临床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的辩证分型,我们大致分为二个类型,即肾虚型和湿热型。

    作者:葛银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醛和噪声联合作用对血压影响的调查

    目的了解甲醛和噪声对血压的联合作用。方法收集某厂1995年的职业体检资料,对心血管系统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醛、噪声联合作业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PR)的平均值及血压升高发生率均高于甲醛组、噪声组,且各指标均呈噪声组、甲醛组、联合组顺序递增分布趋势,其中联合组的SP、DP值及血压升高发生率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工人临床主诉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甲醛和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存在着联合作用。

    作者:宦鹏年;范卫;金复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酚类物质化学烧伤和中毒

    目的探讨酚类化学烧伤和中毒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54例酚类烧伤和中毒的经验。结果酚类化学烧伤不仅可造成皮肤烧伤,且可引起全身主要脏器的损害。结论对肾功能衰竭可考虑早期血液透析。保护心脏、肝脏、肾脏的用药时间要适当延长。

    作者:金永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起三氯化磷溢出事故案例

    2000年4月14日中午12时40分左右,武进市三河口一化工厂槽车颠翻,罐内三氯化磷(含0.13%左右游离磷)溢出,当时天下着中雨,毒物遇水剧烈反应所产生大量黄白色烟气向下风向80米处小学飘去,校内180名学生正在午睡,闻到气味后未辨明风向惊慌逃离现场,吸入毒气约20分钟,后学生中出现程度不同咳嗽、咽痛、胸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即送至几家医院就诊,当时体检绝大部分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第二天有二名学生X线胸片检查有肺纹理增加,有一名学生胸片示轻度肺水肿。血白细胞在(9.0~12.0)×109/L,其它如ECG、肺功能等检查均正常。经吸氧、激素、抗生素、超声雾化吸入等治疗,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肺部症状在3~4天内均明显好转,但部分学生仍有头昏、嗜睡、腹部隐痛、食欲减退等表现。4月21日起有12名学生出现肝功能异常,血ALT、AST轻度升高,分别为51~146U/L;42~136U/L。经模拟试验,黄白色烟气中测出磷化氢及氯化氢。 经武进卫生局邀请上海任引津教授及倪为民主任会诊,对61名学生逐一检查,其中符合氯化氢、磷化氢刺激反应者40人,轻度中毒18人,中度中毒2人,重度中毒1人。经积极对症处理及保肝治疗,患儿全身状况明显好转。 以上化学物中三氯化磷、磷化氢、氯化氢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磷化氢可引起肝脏损害。

    作者:翟明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女职工健康监护的调查分析

    妇女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而能干扰女性性腺分泌和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职业有害因素都可以影响女性性功能。与男性相比,女性性功能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企业女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45.3%,是企业内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劳动妇女健康地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此文对企业内育龄妇女的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妇女劳动保护工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次调查总人数为884人,根据不同职业的育龄妇女分类为6组年龄限在45岁以下工龄在2年以上见表1。

    作者:尉康岭;于书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塑料加工业噪声对作业工人职业危害的调查

    为掌握噪声对塑料加工业工人听力、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危害,以便为采取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塑料加工业的噪声对工人的健康影响进行了调查。1 对象及方法1.1 调查对象选取直接接触噪声的造粒、拉丝、编织岗位工人80名作为接触组,男23名,女57名;平均年龄34.3岁,平均工龄15.7年;对照组为后勤、财务等非生产工人75名,平均年龄31.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经调查两组均不接触其他有害作业因素。

    作者:刘光;于桂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氧化性应激在丙烯腈毒性和致癌性中的作用

    20世纪40年代人们对丙烯腈(Acrylonitrile, AN)的急性毒性就有了初步认识,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又发现了AN对大鼠的致癌作用,随后相继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职业接触人群的肿瘤发生率增加,因而AN的毒作用,特别是致癌性及其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毒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自此人们对AN的生化代谢过程及其与毒作用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建立了相应的毒性评价和接触人群监护体系,但至今其确切的毒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了。除了代谢过程中释放CN-可以解释部分毒性作用外,近来有研究都相继表明活性氧在AN的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认为活性氧损伤可能是其致癌性、遗传毒性和神经毒性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AN氧化性应激作用的生物学基础、评价方法及其指标的选择,并就氧化性损伤指标在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监护的应用作一评述。

    作者:陆荣柱;陈自强;金复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护士长在实施整体护理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医院深化护理改革的重要步骤,是护理学科、护理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医院能否开展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长的组织、协调领导作用至关重要。1 护士长要更新观念、转变自我,是科室开展好整体护理的先决条件 护士长在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破除老思想、老框框,不能受几十年的传统护理观念束缚而固步自封,驻足不前。开展整体护理不仅仅是护理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护理观念的转变。因此,整体护理根本的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护理服务的对象看成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统一体、这是整体护理重要和基本的观念。所以护士长要组织开展好整体护理工作,首先要实现自身观念的转变。

    作者:李苏娅;马秀文;丁江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某轮胎厂成型作业工人作业前后生理、生化、心理及疲劳状况调查

    轮胎成型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大、工伤事故发生率较高。国内外虽对大运动量及高强度体力劳动对人体心理、生理、肌肉、骨骼影响及疲劳状况的研究较多,但对类似成型作业工人的研究未见报道。为寻求措施以减轻工人疲劳强度,减少工伤事故,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我们从人机工效学角度对某轮胎厂大轮胎内胎成型作业工人作业前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生理、生化、心理等方面的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观察对象某轮胎厂大轮胎内胎成型作业男性工人43人,平均年龄27.8岁,作业工龄4~10年,均为初中及高中文化水平。

    作者:王红;范凌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起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事故的调查

    2000年7月28日下午,本县某织带厂发生4名工人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 发生中毒的该企业是租赁闲置厂房设备,通常只有4名职工生产的小企业,生产仅一年,产品为维尼龙带。其主要工艺流程:维尼龙长丝→织带→染色(染浆配料:二甲基甲酰胺+聚氨酯浆料+染料)→成品出厂。整个工艺的织带、拌和浆料和染色工种同在约600m2大的车间内。车间面积虽然不是太小,但自然通风不畅,只有车间南侧有窗户和两扇大门,整个车间又无机械排风。4名中毒工人是拌和染浆、染色工种,该工种位于车间的西端,靠近西边的山墙无通风门窗。2 事故经过 企业是以销定产,这批生产任务要求在5d内完成发货。由于人手和时间上的紧张,临时招用4名外地民工来顶染色和拌和染浆工作。当时厂方对这4名临时民工只是简单讲过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毒,应戴防毒口罩和橡皮手套。

    作者:周承来;应爱玉;杨伦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氧化碳对男性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探讨

    一氧化碳主要是引起急性中毒,而其慢性毒性作用尚无定论[1],对其从业人员心电图影响已有报道[2]。本文从脑动脉血流速度角度出发,探讨一氧化碳对男性作业工人的影响,加深对一氧化碳慢性损害作用的理解。1 资料与方法1.1 脑动脉血流速度资料来自某企业从业人员实施《化工健康监护》中脑动脉血流速度检测资料存档。观察组为接触一氧化碳的男性作业工人;对照组为同一地区不接触一氧化碳的男性作业工人,且年龄、工龄、吸烟、饮酒、血压状况均相仿。两组资料均衡、可比。(详见表1)

    作者:朱利华;盛步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低浓度铅对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浓度铅影响血压和血红蛋白的可能机制及其影响微循环的作用方式。方法采用钙细胞化学定位及电子探针-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观察大鼠饮用含铅水30mg/L三个月后,血铅浓度与脑微循环中红细胞形态、结构及钙分布的关系。结果铅染毒组,钙在微血管内、外二侧及红细胞质膜内侧聚积,同时电子探针能量色散谱分析显示:铅染毒组,血管腔外钙反应颗粒中出现明显铅峰。结论血铅浓度在100μg/L左右即可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其作用方式与铅引起的钙分布异常有关。

    作者:阮素云;华燕;沈红;陈良;秦逸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