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误诊18例分析

李增男

关键词:心力衰竭, 舒张性, 误诊, 老年人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是临床常见病,尤其以老年人多见,随着年龄增大以及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心脏的损害.首先出现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障碍,使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系列症状,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LVEF)正常,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另外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老化,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心衰症状、体征可以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我们2006年11月一2009年1月门诊及病房共诊治老年不典型DHF 18例,现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6例误诊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年自然发病率约1/10万 [1].随着代谢性疾病的逐步增多及现代检查手段的进步,该病有增多的趋势 [2].AD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发生在2周以内为急性夹层.未经治疗的急性夹层预后很差,50%的患者于48h内死亡 [2],70%于1周内死亡.所以对急性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根本因素,而且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住急性AD患者18例,其中6例误诊.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樊恩雷;刘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诊患儿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我院儿科为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网络成员单位,接触急诊患儿较多,特点是: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家属心情紧张急躁 [1].因此,儿科护士必须具较强的应急能力、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等综合素质.如果护士在患儿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儿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为了能使急诊患儿顺利就诊,保障其生命安全,避免发生护患冲突和医疗纠纷,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保证护理安全,现总结10多年的儿科急诊工作实践,浅谈儿科急诊患儿的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如下.

    作者:曹秋花;李瑞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栓塞23例误诊分析

    肺栓塞(PE)指各种类型栓子(如血栓栓子、羊水栓子、空气栓子、脂肪栓子等)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肺血栓栓塞(PTE)为PE常见的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因P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我们回顾2004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23例误诊为其他病的PE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孙自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三镜技术在肝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三镜技术对于肝胆外科实现对肝胆结石的微创治疗已成为必备的手段.我院对17例胆囊结石伴有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患者运用三镜技术进行了微创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宗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我国有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 000多万,占血管疾病的90%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解决了患者的困扰.2004-2008年,我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高宏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爱宝疗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400例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性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人群比率逐渐增多,随之发生改变的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病人群亦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妇女人群的健康和生命.自从我国各大医院普遍开展了宫颈阴道细胞学(TCT)和阴道镜检查后,CINⅢ的检出率逐年上升,如何为恰当治疗CINⅢ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针对LEEP术切除深度受限及单纯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易出现术后出血、感染、愈合不良等缺点,我们采用了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爱宝疗液冲洗阴道治疗CIN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丁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查分析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胸腺萎缩,胸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功能下降,分化形成β细胞能力衰退,致使老年人易患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机会大大增加.

    作者:许秀艳;李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症对口腔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OP)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见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常见的是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OP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牙槽骨是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部位之一.种植体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健康意识和审美观点的增强,众多中老年患者因美观、咬合功能、牙周病及咬合重建等原因都想通过种植体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其中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然而植入部位骨的质与量对种植体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因此随着种植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作为口腔内一种特殊而常用的修复体,种植体与OP的关系正成为口腔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作者:靳芳芳;李金源;梁永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剂量曲马朵用于预防气管拔管期反应的临床观察

    全麻后气管拔管期间,因吸痰、气管导管刺激及切口疼痛等可继发潜在有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小剂量曲马朵用于气管拔管前,有效地减轻了气管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并使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明显减少.

    作者:黄庆先;王兆旭;杨德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断肢再植的护理

    断肢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手术.断肢再植后是否成活,与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断肢再植患者的各项护理尤为重要,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该病的术后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10例断肢患者,实施断肢再植,1例部分成活外,其他9例再植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手背部皮肤质地柔软,厚度适中,是一个良好的皮肤供区.根据邻近区域皮肤质地相似,转移方便的特点.2000-2009年,我科应用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4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操作简单,供区易于直接封闭,不损伤主要的供血动脉,成活率高等优点.实践证明该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王玉波;姜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当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 证实中药当归通过作用于脑保护多个环节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尼莫通组及中药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可再通脑缺血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相同时间注入上述药物或生理盐水;于脑缺血3h和48h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存活48h后,测定脑血流;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测定线粒体起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神经功能、脑血流和脑梗死体积方面,当归组有明显改善.在三组中,当归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线粒体中SOD活性高.结论 中药当归具有通过多途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赵喜庆;吉训明;石文建;汪萍;刘志强;董得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化疗药物有效剂量与毒性剂量很接近,化疗药物本身对肿瘤的细胞没有特异性的选择作用,虽能抑制、杀伤癌细胞的生长,但也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引起I临床很多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化疗时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现将恶性肿瘤化疗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秦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经尿道膀胱镜前列腺电切术40例效果观察

    目的 考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7.5±6.4)岁的拟行TURP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均为6h;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对照E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组);记录BP,HR,ECG,SpO2、手术时间、利多卡因用量、镇痛药物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二者在BP、HR、ECG、SpO2、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利多卡因用量和麻醉效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TURP手术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

    作者:毕经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支原体感染26例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2006年9月-2007年9月收治26例,均进行了支原体感染率的调查,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蒲嘉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预防循证指南

    应激性溃疡(SU)泛指休克、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并发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其病灶多发于胃底,也可见于十二指肠、空肠等部位,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性反应,故以应激性溃疡而命名.应激性溃疡出血(SUB)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和出血病死率并影响原发病的预后,因此,应高度重视SUB的预防和治疗.在这篇评述中,我们将讨论防治SU的证据,防治SU与医源性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 NP)、胃肠细菌感染的相关性,强化胃酸分泌高并不是SU的主要原因,黏膜防御应作为其防治的主要途径.

    作者:黄艳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0例临床分析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在颅脑外伤诊治过程中往往易被忽视,由于经验不足易延误病情,增加病死率,应引起高度重视.我科1997年10月-2009年5月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0例,通过伤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伤后6h,伤后及术后24h常规复查CT,及时发现DTICH,如术中出现脑膨出,可急诊应用术中B超探测脑部,发现血肿.快速做出相应治疗,提高了救治效果,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尚军;王海燕;惠军;周小卫;程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

    对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及肢残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现将我们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菅风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其创伤小、术后活动度好、能保留较多股骨侧骨量,主要的适宜人群就是青年及高活动度的髋关节炎患者.我院于2006年开始分析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霞;李桂香;方桂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机体一种苦楚的、不适的主观感觉.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护士作为与患者在一起时间多的医务工作者,通过语言沟通、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疼痛程度、止痛措施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而提供有效的护理.2008年1-12月我科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止痛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凡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