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症对口腔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靳芳芳;李金源;梁永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 细胞因子, 口腔种植体
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见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常见的是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OP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牙槽骨是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部位之一.种植体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健康意识和审美观点的增强,众多中老年患者因美观、咬合功能、牙周病及咬合重建等原因都想通过种植体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其中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然而植入部位骨的质与量对种植体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因此随着种植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作为口腔内一种特殊而常用的修复体,种植体与OP的关系正成为口腔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爱宝疗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400例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性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人群比率逐渐增多,随之发生改变的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病人群亦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妇女人群的健康和生命.自从我国各大医院普遍开展了宫颈阴道细胞学(TCT)和阴道镜检查后,CINⅢ的检出率逐年上升,如何为恰当治疗CINⅢ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针对LEEP术切除深度受限及单纯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易出现术后出血、感染、愈合不良等缺点,我们采用了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爱宝疗液冲洗阴道治疗CIN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丁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脑外伤综合征是由于颅脑损伤(如交通、矿业事故引起)后,神经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继而坏死,或神经纤维部分断裂,脑萎缩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丧失或减退、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癫癎等.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是颅脑外伤术后首选治疗措施之一.我科2007年8月-2009年2月对60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爱新;梁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13例

    胆囊切除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之一,肝外胆管损伤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其中25%~30%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胆管损伤的发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1].1986年6月-2008年6月,我们共处理本院及外院的胆囊切除胆管损伤患者13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节段脊髓损伤与并发肾积水的关系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可导致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其中有20%~30%出现肾积水,继而引起肾功能损害,这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脊髓损伤节段的不同,功能障碍的膀胱类型也各异.为了探讨其与肾积水的相互关系,2007-2008年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强;高伟兴;关晓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栓塞23例误诊分析

    肺栓塞(PE)指各种类型栓子(如血栓栓子、羊水栓子、空气栓子、脂肪栓子等)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肺血栓栓塞(PTE)为PE常见的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因P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我们回顾2004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23例误诊为其他病的PE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孙自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乳腺癌43例围术期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较快,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的2个高峰分别在45~49岁和60~64岁 [1],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2].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其效果较好.按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庆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组和普通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盖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作者:谷鹏鹏;刘卫东;张静;田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目前临床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对于骨折脱位所造成的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颈椎前后柱均遭到严重破坏,以及颈椎骨折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患者,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及重建稳定性,且在复位过程中存在加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 [1].我院自2003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螺丝钉固定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植骨侧块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其创伤小、术后活动度好、能保留较多股骨侧骨量,主要的适宜人群就是青年及高活动度的髋关节炎患者.我院于2006年开始分析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霞;李桂香;方桂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土豆片外敷治疗注射部位硬结、淤血、静脉炎疗效观察

    临床治疗护理中,常见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疼痛[1],中医认为硬结为气滞血淤所致,西医认为药物吸收不良或刺激性长时间、反复注射使局部肌纤维损伤、变性、萎缩,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肿块 [2];皮下淤血常因静脉穿刺失败、穿刺完毕按压血管时间过短,对血管处针眼压迫不正确或不准确等引起局部皮肤形成肿胀、青紫 [3];静脉炎则是由于微粒污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的穿刺点疼痛、红肿、硬结,血管条索状改变.以上三种在护理中常见.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影响继续治疗,为护理工作带来困难,我科2006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土豆片外敷治疗注射部位硬结、淤血、静脉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拟复方蟾皮胶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40例临床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临床表现比较隐蔽,而我国尚不具备全民普查的条件,晚期胃癌(AGC)在胃癌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中医药联合西医化疗在不降低疗效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和/或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我科采用复方蟾皮胶囊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晚期胃癌,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士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预防循证指南

    应激性溃疡(SU)泛指休克、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并发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其病灶多发于胃底,也可见于十二指肠、空肠等部位,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性反应,故以应激性溃疡而命名.应激性溃疡出血(SUB)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和出血病死率并影响原发病的预后,因此,应高度重视SUB的预防和治疗.在这篇评述中,我们将讨论防治SU的证据,防治SU与医源性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 NP)、胃肠细菌感染的相关性,强化胃酸分泌高并不是SU的主要原因,黏膜防御应作为其防治的主要途径.

    作者:黄艳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DGF-B、PDGFR-β在大鼠胰腺纤维化中的作用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重要促有丝分裂因子,它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结合后可产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趋化等生物学效应.为了阐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胰腺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我们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PDGF-B及PDGFR-β在CP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它们在CP胰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王东盛;寇妍;刘倩;刘明;刘海洋;陆英;王成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白细胞减少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多年来一直是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CAG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是十分明确.我们从近10余年来临床观察,发现CAG患者大多数合并白细胞减少,且随着升白细胞治疗后病情的好转,CAG引致消化道症状也明显好转.因此为了探讨CAG和白细胞减少相关性,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欢;李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52例临床分析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严重情况,伤后早期病情常不危重,多采用保守治疗.但这类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大,血肿扩大的可能较大,继发性脑肿胀较严重,颅内压增高的发生发展极为迅速,且脑疝的发生率较高,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2004年9月-2009年9月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52例,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龚宏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损伤轻、痛苦少等优点,在临床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06年4月-2009年2月我们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丽;赵方方;中文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44例超声观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长的流行趋势.大血管病变又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发生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基础病变,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但早期无临床表现.因此早期发现动脉壁损害对于识别易发生心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有重要作用.颈动脉是人体接近体表的大动脉血管,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其血管壁情况,可定量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估斑块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而成为大动脉血管检查的窗口.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成为无创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1].

    作者:张东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

    对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及肢残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现将我们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菅风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查分析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胸腺萎缩,胸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功能下降,分化形成β细胞能力衰退,致使老年人易患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机会大大增加.

    作者:许秀艳;李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血管生成活性的改变来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患者微循环的影响,以及各指标变化对病程发展的影响.方法 检测51例银屑病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血管增生活性的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血浆水平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各项指标,同时对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PASI分值进行分析.结果 银屑病进行期(VEGF 329.5±129.1、bFGF 15.1±5.0、sTM 61.5±3.5、vWF169.2±47.3)和静止期患者(258.4±105.2、11.7±3.8、46.2±2.9、124.6±3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6.5±55.3、7.3±4.5、27.1±1.5、102.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各项指标水平高于静止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后的(VEGF 218.4±105.2、bFGF 7.5±4.5、sTM 37.6±5.6、vWF116.0±21.3)低于治疗前(329.5±129.1、12.12±5.0、85.5±5.5、169.2±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银屑病患者PASI分值有显著降低(P<0.01),PASI分值与vWF、VEGF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bFGF、sTM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导致血管生成活性的增加.而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则趋近正常,其变化趋势与病程发展明显相关.

    作者:孙小强;毕廷民;刘阳;姜峰;王丽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