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盛;寇妍;刘倩;刘明;刘海洋;陆英;王成纲
1 病历报告患者,男,26岁,因感冒后心慌,四肢无力加重3d于2009年1月6日收住入院.诊断:心肌炎.入院查体:T 36.6℃,P86次/min,BP 115/70mmHg.ECG示窦性心律.遵医嘱予5%葡萄糖液250ml加入清开灵30ml静滴,45滴/min,当液体输入约10min后,患者突然感胸闷、气促,全身大汗,面色苍白.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测P 125次/min,R 30次/min,BP 80/55mmHg,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推,呋噻米20mg静推.20min后患者症状好转,P 105次/min,R 24次/min,BP 100/65mmHg.2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自诉乏力,无特殊不适症状.
作者:周潇;王冬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我国有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 000多万,占血管疾病的90%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解决了患者的困扰.2004-2008年,我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高宏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胫腓骨下段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随着交通、矿业、建筑等行业发展,此类骨折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小腿下段解剖的特殊,此类骨折尤其复杂,往往伴有软组织的损伤、缺损,造成局部软组织坏死、骨外露、感染.临床治疗中存在着很多困难,严重的开放骨折更存在着较高风险.不同类型的骨折,尤其是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一直有不少争议.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AO分型43-A3型以上胫腓骨下段骨折98例,根据骨折的分型和特点,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民;奚修全;赵文健;范杰;鲁俊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形成血栓后远端静脉压升高,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存质量.因此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下肢DVT患者1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菊花;李妹;王宝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院接触患者时间早、患者集中且流量大的部门.门诊流程直接关系着门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医院的形象和效益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灵花;赵永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其创伤小、术后活动度好、能保留较多股骨侧骨量,主要的适宜人群就是青年及高活动度的髋关节炎患者.我院于2006年开始分析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霞;李桂香;方桂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2006年9月-2007年9月收治26例,均进行了支原体感染率的调查,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蒲嘉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断肢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手术.断肢再植后是否成活,与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断肢再植患者的各项护理尤为重要,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该病的术后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10例断肢患者,实施断肢再植,1例部分成活外,其他9例再植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全麻后气管拔管期间,因吸痰、气管导管刺激及切口疼痛等可继发潜在有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小剂量曲马朵用于气管拔管前,有效地减轻了气管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并使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明显减少.
作者:黄庆先;王兆旭;杨德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可导致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其中有20%~30%出现肾积水,继而引起肾功能损害,这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脊髓损伤节段的不同,功能障碍的膀胱类型也各异.为了探讨其与肾积水的相互关系,2007-2008年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强;高伟兴;关晓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是临床常见病,尤其以老年人多见,随着年龄增大以及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心脏的损害.首先出现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障碍,使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系列症状,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LVEF)正常,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另外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老化,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心衰症状、体征可以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我们2006年11月一2009年1月门诊及病房共诊治老年不典型DHF 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增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我国人口的第三位死亡原因[1],并且,近年来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有效控制脑血管病的发作和促进病情恢复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了解脑血管病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则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新的卒中危险因子 [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Hcy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前,由于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一部分患者对疾病和将要施行的手术操作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各个年龄段的恐惧心理也不一样,小儿对疼痛害怕,青壮年对手术安全性、并发症、疗效和术后康复问题忐忑不安,老年人多为手术的死亡危险而担心.我院2005-2008年对部分手术患者进行适当心理干预,现将围术期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我科2006年9月-2008年9月应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小儿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其发生与上运动神经元对脊髓下行运动通路的抑制减弱或中断以及α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与脑性瘫痪相关的功能障碍包括:肌痉挛、强直、迟缓等,而肌痉挛是脑瘫中常见的症状.单纯痉挛型脑瘫及合并痉挛的混合型脑瘫患儿约占发病总数的75%左右,因此缓解肌痉挛成为脑瘫治疗的重点 [1].
作者:宫德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骨质疏松症(OP)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见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常见的是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OP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牙槽骨是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部位之一.种植体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健康意识和审美观点的增强,众多中老年患者因美观、咬合功能、牙周病及咬合重建等原因都想通过种植体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其中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然而植入部位骨的质与量对种植体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因此随着种植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作为口腔内一种特殊而常用的修复体,种植体与OP的关系正成为口腔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作者:靳芳芳;李金源;梁永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损伤轻、痛苦少等优点,在临床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06年4月-2009年2月我们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丽;赵方方;中文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支气管结核又称支气管内膜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可发生于活动性肺结核,也可发生于肺内无明显结核病灶者,活动性肺结核中大约10%~40%伴有EBTB,而Lee等 [1]报道2 951例行常规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121例(4.1%)为EBTB,可见临床并非少见.由于受累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干酪坏死、溃疡形成、肉芽增殖及瘢痕收缩等常导致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单纯全身抗结核治疗效果多不好,大部分仍可能形成支气管狭窄、闭塞 [2],我们采用在化疗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微波、局部注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2008年7月,我们收治1例静滴头孢匹胺钠注射液与得尔夫星出现凝集反应的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燕;王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影响的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虽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确切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由于人体研究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所以建立动物模型成为研究的主要途径.然而,国内外大部分是通过手术方式建立颈动脉狭窄模型.
作者:史志保;董万利;高登元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