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牛奶、鸡蛋不耐受996例调查分析

任艳玲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 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食物大分子并由此引发的抵抗性反应.产生特异性IgG,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荨麻疹、皮疹、焦虑、抑郁、暴躁易怒、易疲劳、哮喘等.由于食物不耐受导致的症状比较隐蔽,不像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所以通常较难意识到它的存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可伴发多个系统异常反应,尤以心脏功能紊乱和心脏损害多见,其主要表现包括心电图复极改变、心律失常、心肌酶活性升高、心功能障碍及心率变异性下降等,被称为脑心综合征.这种心脏损害对脑梗死预后影响较大甚至可导致患者猝死.

    作者:张秀海;王艳玲;耿怀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滴服喂养40例疗效观察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医疗设备的应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大大提高,但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发育不完善,喂养问题成为关键.临床上常采用留置胃管喂养,但又有诸多缺陷,我科采取小剂量滴服喂养弥补了留置胃管喂养的不足,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顺利过渡到全口喂养打下了基础,现报告如下.

    作者:司尚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牛奶、鸡蛋不耐受996例调查分析

    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食物大分子并由此引发的抵抗性反应.产生特异性IgG,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荨麻疹、皮疹、焦虑、抑郁、暴躁易怒、易疲劳、哮喘等.由于食物不耐受导致的症状比较隐蔽,不像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所以通常较难意识到它的存在.

    作者:任艳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人急性嵌顿痔54例手术治疗分析

    嵌顿痔是外科急症重症,痔的现代概念认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脱出的内痔或混合痔不能回纳,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痔的静脉、淋巴回流障碍.我院外科2005年1月-2009年3月收治54例老年急性嵌顿痔,采用急性外剥内扎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彦聪;康逢良;邵文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肠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例分型探讨

    胃肠道Subclassification是结外淋巴瘤常见的发生部位,其发生率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30%~40%,占胃肠道淋巴瘤的40%~60%.发病年龄范围广,年龄60~70岁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在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等方面存在异质性.

    作者:张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药物性食管炎52例临床分析

    食管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反流性食管炎较为多见,药物性食管炎常被忽视.某些药物本身、服药方法不当、食管狭窄或运动功能障碍等原因均可导致药物在食管黏膜上停留时间过长,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临床诊治药物性食管炎52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白凤林;陈普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护理科学也在飞速进步.过去人们认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抢救的关键就是速度和技术,积极处理好紧急状况就是成功的关键,无需进行心理护理.但是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重症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作者:李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肺癌骨转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晚期癌症虽然身体极度衰弱,但多数患者神志清醒,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患者同时要忍受躯体及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晚期癌症患者中70%~95%伴有疼痛.癌症患者疼痛时常伴有负性情绪反应.

    作者:王淑清;宋福杰;张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尘肺病21例的心理护理

    尘肺病是因职业暴露,长期吸入粉尘致使肺组织浸润性、进行性纤维化,不同程度肺组织实变,氧的有效利用及二氧化碳排除受限所致.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为主,少数患者因长期呼吸道炎症侵袭引起血管黏膜损伤出现痰中带血,甚至出现咯血,另外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晚期严重患者出现心脏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给尘肺病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

    作者:孟秀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腋臭手术治疗进展

    腋臭也称狐臭,英文中将之称为体味(body odor,B.0).医学界一直认为是人体大汗腺(顶浆腺)过于发达所致,并分泌含有油脂、蛋白质及铁分的黏稠物质,经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产生腋臭.所以大汗腺管壁细胞间隙过大是导致腋臭的根源.

    作者:陈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电刺激麻醉在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医学院校的外科手术学基本操作教学及动物实验中,通常采用传统的药物麻醉对实验所用动物进行麻醉.但由于动物个体间存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的差异,常出现因麻醉深浅度不同造成实验时间、实验效果差异较大,课堂混乱,影响实验课进程等现象.尤其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每节课实验动物用量增多,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作者:尹红玲;徐文博;郑明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组织蛋白酶S和核转录因子κB在糖尿病大鼠动脉硬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组织蛋白酶S(Cat S)和核转录因子KB(NF-κB)的变化.方法 25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周,4周,8周,12周).采用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方法 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HE染色观察主动脉管壁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大血管Cat S、NF-κB蛋白和mRNA的变化.结果 建模后8周可见管壁结构的变化.造模后4用,Cat S蛋白和mRNA开始增加,8周达到高峰.NF-κB蛋白和nRNA在造模后1周开始增加,4周后达到表达高峰.结论 Cat S和NF-κB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晓奇;卜利;李霞;修国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

    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高糖、氧化应激和糖尿病并发症之间密切相关.Brownlee提出的糖尿病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学说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统一机制学说的核心是高糖引起线粒体中超氧阴离子O生成过多,导致组织细胞中发生氧化应激.终导致了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氧化应激的损伤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艳;郭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甲亢浸润性突眼合并眼肌麻痹、重症肌无力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25岁,主因双眼刺痛、流泪半年,眼睑不能闭合3个月,加重伴吞咽困难7d于2009年4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半年前出现双眼刺痛、畏光,先后于多家医院眼科就诊,给予各类眼药水外用,症状缓解不明显,渐出现突眼、眼睑闭合不能,伴消瘦、多食、易饥.

    作者:贾宁;钟成福;赵鹏台;张春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畸胎引产的观察与护理

    现在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有了一些防止畸形、及早发现畸形的检查设备.这样使人类的生命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一般85%~95%的胎儿畸形在孕16~24周可以检查出来,可以采取人工终止妊娠的方法,有效减少有缺陷的婴儿出生.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28例中孕胎儿畸形的产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晶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CYP2E1表达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日益增加且可发展为肝硬化,后导致肝脏衰竭而死亡.肝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是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中的氧化酶系,在肝脏中含量丰富.CYP2E1催化肝毒性物代谢时能减少分子氧同时产生前氧化物质,这些前氧化物质如果不能有效的被抗氧化物质对抗,则会产生氧化胁迫即氧应激.

    作者:刘晓红;姜宁;吕宗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62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基本病变系各种病因导致胰酶激活后自身消化胰腺组织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孙耀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孢克肟致药物性皮炎1例

    头孢克肟为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机制是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作用,尤其对淋球菌、肺炎链球菌、变形菌、产气杆菌、沙雷菌属等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头孢克肟在体内消除的半衰期较长,每日用药仅需1~2次.

    作者:吴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及中末期肾病透析主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可达80%~90%,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以往研究表明,控制血压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2004年1月-2008年9月我院用厄贝沙坦(ARB)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286例效果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急性胆囊炎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起病急,症状重,局部病理改变复杂,易导致胆囊三角区的解剖结构异常,曾被认为是LC的禁忌证.

    作者:乔山;李君梅;赵介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