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

陈建英;陈庆云

关键词:病原菌, 耐药, 下呼吸道感染
摘要:近年来,糖尿病、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下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其病原菌的分布较前些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革兰阳性菌感染比率有下降趋势,而革兰阴性菌和金葡菌、真菌感染比率则上升迅速.临床上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明显增加,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势必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上升.有必要对我院近3年来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做-归纳、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矮身材儿童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免疫状态的研究

    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对儿童身高增长起关键作用.因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矮小者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

    作者:牛静;商梅;王念亮;张松青;夏立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76例术后护理

    我科2004年6月-2005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76例,按术后病情进行有效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术中便于探查、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成为外科医生常用的方法,在外科手术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开展的手术类别也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腹腔镜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致引起肺栓塞[1,2]等,屡有报道,已引起内镜医生的重视.因而探讨其形成机制,制定预防措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我们就腹腔镜术后DVT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郑骁;张国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婴儿型高压氧舱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30例,给予HBO和常规治疗,1次/d,6~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HBO前后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重度HIE患儿的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O是治疗新生儿HIE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慧;王立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与护理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肥胖儿童的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儿童发病率为1%~3%,好发年龄2~5岁.主要病因为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应早期治疗.首选的方法是扁桃体挤切、腺样体刮除术.我院2003-2005年收治2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秀明;张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出越来越多的病毒,目前是我国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妊娠合并乙肝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患有乙肝而增加恐惧感,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乙肝的知识,做好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护理.通过分析我院产科12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了相关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高爱梅;赵春丽;张秀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国医疗纠纷仲裁机制的探讨

    我国现有的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都存在其局限性,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探索一种新的公正、高效、低成本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仲裁方式以其公正、快捷、专业、保密性强和纠纷解决过程中当事人自主等特点,已被其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广泛应用.本文对建立我国医疗纠纷仲裁解决机制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完善我国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

    作者:任学婧;朱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4例

    1,2-二氯乙烷属高毒物质,易挥发.目前在我国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和粘合剂.职业中毒时,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其毒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1].我们对我所收治的4例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岳宏薇;王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

    2006年1-11月,我科对18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实施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张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D静脉套管针留置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BD静脉套管针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并留置入浅静脉内的一种方法,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患者痛苦、并发症少、危险性小、易护理、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发生留置失败的现象.我科2003年2月-2006年10月开始使用静脉套管针,现对其中留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闫改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碘仿根管再治疗62例疗效观察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需要对已经做过根管治疗的患牙进行再治疗的病例,以往对这类病例的治疗报道不多.本文通过对2003年12月-2006年5月62例根管再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并1~2年连续随访疗效评价,认为在根管再治疗中通过完善的根管扩大后使用碘仿配合进行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治疗效果良好,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陆军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

    近年来,糖尿病、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下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其病原菌的分布较前些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革兰阳性菌感染比率有下降趋势,而革兰阴性菌和金葡菌、真菌感染比率则上升迅速.临床上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明显增加,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势必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上升.有必要对我院近3年来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做-归纳、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作者:陈建英;陈庆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精神科药物急性中毒38例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 了解精神科药物引起急性中毒的原因、特点,为护理提供相应资料.方法 对因过量服用精神科药物致急性中毒来我院急救的38例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38例中除2例误服外,36例均与精神症状相关,中毒症状主要影响意识、严重锥体外系反应和生命体征改变.38例通过及时急救处置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为避免精神科药物引起急性中毒应系统控制好精神病患者病情及妥善保管好药物,出现大量服药后应及时送医院急救,药物中毒处置期间,护理工作及时跟进.

    作者:刘惠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室速-室颤3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能够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3例恶性心律失常,报告如下.

    作者:姜文兵;张建华;王毅;陈晓曙;林加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特重度烧伤首诊抢救术中液体治疗分析

    我院2003-2006年,先后收治8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均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急诊在休克期分别或同时实施气管切开、清创、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液体治疗方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永伟;王鹏;陈祖涛;许红娣;彭会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

    腔内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泌尿外科腔内碎石新技术.此项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轻并可多次反复操作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其原理是将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碎石机的碎石针,碎石针脉冲式冲击结石而将结石击碎.我科2001年10月-2006年2月应用wolf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机对1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碎石,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赛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65例临床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 infla mmaloy drugs,NSAIDs)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炎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胃肠道毒副反应,服药后会造成胃肠粘膜的充血、出血水肿、糜烂及溃疡.严重者可导致穿孔[1].文献报道[2]NSAIDs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48.2%[2].本文通过对65例服用NSAIDs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回顾,分析NSAIDs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均高.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共2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广印;樊树清;杨文国;陈双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皮肤软组织感染护理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表现为造血细胞在质和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其具体临床表现为贫血,可伴有感染或出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少数患者可有胸骨压痛,肋骨或四肢关节痛.血象可呈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何一系及二系血细胞减少.

    作者:张艳梅;穆树敏;周建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肘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9例

    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肘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显露手术区域,对19例肱骨髁间骨折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常继辉;李凯;唐运虎;代建明;冯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