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韩文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摘要: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不断发展,其适应证越来越广,可辅助抢救治疗许多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等.COPD是我科的常见病,2005年以来,我们对我科部分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该技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人们更重视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方式和镇痛效果,与全麻、球后、球周麻醉相比,表面麻醉减少了其他局麻的危险性和并发症,视力恢复快,安全可行,被广大眼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为了探讨表面麻醉在白内障手术操作中的效果以及术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情况,2006年12月-2007年3月我院对354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永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同期行电切术及疝修补术25例

    我院2001年2月-2007年11月对25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疝修补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王明刚;申英末;陈杰;王玉林;池笑雨;王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输尿管结石治疗进展及其治疗策略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输尿管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输尿管结石占泌尿系结石的33%~54%[1],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难进行规范化,导致在治疗策略选择上的随意性,或者存在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本文就输尿管结石治疗进展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综述.

    作者:李仙;张晓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视力回退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a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的理想手术方法,其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同.但仍有极少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屈光回退,佳矫正视力下降而影响疗效[1].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LASIK术后视力回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秦利平;郝更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控制充血性心衰伴慢性房颤患者心室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控制.方法 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3例),病情不稳定者均经静脉用短效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强化治疗,待病情较稳定后,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后对二组患者心室率、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心室率控制,尤其是对活动后心室率控制及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可有效地控制其心室率,改善其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球内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血管生长和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等生物学作用[1].因此许多学者认为VEGF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有助于某些肾脏疾病的恢复[2-4].但也有相反观点,认为VEGF分泌的异常增加可以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蛋白尿的形成[5].

    作者:姚素花;王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流行性出血热12例误诊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以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由于目前发病的特点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2001年5月1日-2006年4月1日我们收治外院转来误诊的出血热患者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痔术后三段式中医辨创换药临床研究

    2006年10月-2007年2月.我科将术后三段式中医辨创换药方法用于混合痔手术后的患者,旨在观察其术后分阶段外用药促进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患者的营养支持

    目前,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危重患者可因高代谢状态导致难以控制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并易发生细胞功能损害和难治性感染,甚至死亡.营养支持可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细胞的功能与代谢,促进患者的康复[1].然而,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有着不同的治疗效果.Bartlett曾指出热量平衡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直接相关,热量摄人不足可导致机体衰竭,而热量过剩则可导致严重的代谢异常.本文就近年来对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迪力木腊提;阿扎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半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准确地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但术后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多数幸存者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术后加强护理,防止继续出血或再次出血,可使并发症的发生降到小程度,其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对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选择及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香;苑秀梅;李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29例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发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杀手之一.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典型的AMI表现为持续性胸痛,时间超过30min,伴恶心、出汗及呼吸困难.但部分不典型的AMI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失去佳治疗时期.现将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AMI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聂鹏;刘霞洪;李芝峰;袁正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伴右下肺静脉异位连接1例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右下肺静脉异位连接国内外报道少见,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朝晖;李守先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我院采用综合疗法(腰椎牵引、推拿按摩、阻滞疗法等)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8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2月-2008年2月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6例,均符合腰椎间突出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作者:曹景富;杜文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牙髓炎的保髓治疗38例

    急性牙髓炎的保髓治疗是牙髓病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治疗经开放髓腔后,患者疼痛未能缓解;并且开放的髓腔在进食时更易造成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开髓引流后,给予适当地盖髓充填,即可消除自发痛,完全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建清;吕亭亭;赵锦香;于明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麻醉中急性肺水肿11例诱因分析

    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麻醉18 673例,在麻醉手术期问发生肺水肿11例,发生率为0.75‰,现对11例急性肺水肿诱因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23~65岁.

    作者:杨德军;胡荣君;王兆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7例临床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VM)是儿科心血管常见疾病,且VM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给家长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VM发病呈增高趋势,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对于VM治疗尚缺少特效、高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一直在探讨有一定疗效的治疗方法.我科2002年3月-2005年12月使用一次性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17例VM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冬丽;钱东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硅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硅肺(曾称矽肺)是由于长期吸人大量二氧化硅(SiO<,2>)粉尘沉着于肺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其病变以硅结节形成和广泛的肺纤维化为特征.硅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学说很多,其中矽尘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学说有实验研究依据.现就矽尘颗粒、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相应的细胞因子等硅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闫静波;李倩;卫茹;杨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胸腔微导管置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7例疗效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反复抽液,胸腔内灌注药物治疗,因积液不易抽尽,疗效不理想,且患者较痛苦,并发症发生机会多,我科2005年7月-2006年4月用胸腔微导管置人引流.胸腔内灌注生物制剂高聚金葡素与化学药物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1],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艳华;李文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剖宫产1 331例手术指征分析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合理的应用剖宫产术,提高产科质量,对我院1 331例采用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的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掌握剖宫产指征的正确性,提高母婴安全.

    作者:胡春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例临床分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凝血障碍为特征的中间病理过程[1],其发病因素很多,其中因产科并发症引起的尤为常见,产科DIC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DIC患者25例,报告如下.

    作者:高湘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