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并发急性胰腺炎、乳糜性腹膜炎1例

高兵

关键词:妊娠, 胰腺炎, 急性, 腹膜炎, 乳糜性
摘要:1病历报告患者,女,30岁,以第一胎妊娠8个月胃脘部疼痛4h为主诉于2006年4月12日10:00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8月5日,孕期经过顺利,4h前无诱因开始出现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2次,为水样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52例临床分析

    小儿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人邻近的肠腔内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是2岁左右儿童常见的急腹症.经过腹部X线平片及空气灌肠可以明确诊断.我院2004年8月-2008年2月共收治52例小儿肠套叠,均采用JS-628E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茂盛;谢克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汗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外分泌性出汗是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如果机体内温度超过下丘脑正常体温调定点,就会出现交感神经反应性全身出汗、血管舒张及呼吸过度,热量通过体表蒸发丢失.使机体中心温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1].出汗神经调节通路起源于下丘脑视前区,经由脑干侧索内侧区下行至脊髓内侧柱神经节前神经元突触.胆碱能交感神经纤维能够支配调节体表200~400万个外分泌性汗腺.这些汗腺以手掌及脚掌为密集(600~700个/cm2),而身体背部为稀疏(64个/cm2).面部和眼睑汗腺由T1~4>脚脊髓交感神经支配,上肢皮肤汗腺由T<,2~8>胸脊髓交感神经支配,躯干皮肤汗腺由T4~12胸脊髓交感神经支配.而下肢皮肤汗腺由T10~L2胸、腰脊髓交感神经支配[2].

    作者:郝孟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免疫预防工作中的影响和作用

    免疫预防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为我国的传染病消灭与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免疫预防又称预防接种,它作为疾病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保护儿童健康,减少、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降低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群众都能掌握预防接种知识,自觉主动地配合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做好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我社区预防接种门诊自2000年4月始,重视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预防接种工作之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类凤娟;宋丙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氧化损伤与矽肺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的氧化、抗氧化体系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如职业暴露等的干扰时,机体内的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氧化损伤.与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有关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在矽肺和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矽肺是因长期吸入游离SiO2粉尘微粒所致的以肺问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病变.目前矽肺的自由基理论认为,当机体吸人大量SiO2粉尘微粒时,肺泡巨噬细胞(AM)会因吞噬游离SiO2粉尘而被激活,一方面处于激活状态的AM会合成并释放许多细胞因子,如PDGF、TNF-α、IL-1等;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从而损害肺组织结构和细胞,导致矽肺的发生[2-4].

    作者:袁聚祥;邱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43岁.因步态不稳伴言语不清晰2年于2007年5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无明确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逐渐出现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

    作者:徐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32例诊治分析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在腹部损伤中较为常见,若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则病情复杂,诊治困难.我院2000--2006年共收治该类患者32例,现将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绪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抽动障碍54例临床分析

    抽动障碍是以某种形式的不随意、快速、重复的非节律运动和/或无明显目的、突发性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时期,近年该病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4例抽动障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幸园;马永彦;慕桂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肠癌组织中联合检测survivin、p53的临床意义

    在我国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研究survivin、p53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大肠癌组织中的差别来探讨survivin、p53在癌组织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

    作者:李琳;宋纪宁;徐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辅酶A致过敏反应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52岁,主因头晕3d于2007年3月20日步行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遵医嘱给予输入5%葡萄糖加ATP40mg,辅酶A 100U 静点,约15min后患者感到心慌、颜面皮肤潮红,全身瘙痒.

    作者:殷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从1978年Kemp[1]用耳机/传声器组合探头意外发现了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OAE)后,1979年他又在正常人群中记录到了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2,3].此后许多学者又相继报告了各种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及它们在临床应用上的很有意义的结果.耳声发射现象的发现是听觉生理学和听力学近20年来重要的进展之一.对耳声发射的研究是对听觉生理及病理机制研究的一部分[4].

    作者:王玉晶;王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煤矿多发伤353例救治分析

    我院急诊科收治煤矿创伤2 321例,其中多发伤353例,现就煤矿多发伤特点及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朱戌明;李素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子宫输卵管优维显造影在不孕症诊疗中的应用

    女性不孕症占育龄妇女的10%~20%,其中输卵管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约占30%~50%[1.检测子宫输卵管功能是不孕病因检查的重要环节,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salpoin-gography,HSG)是不孕症检查中较常用的简便方法之一.我们采用水溶性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分析探讨引起不孕症的子宫输卵管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柴丽萍;戴文晖;孙彦;王凤芹;王明连;马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常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各种导致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疾病,为一种难治性青光眼,致盲率很高,治疗应以预防为主.许多患者就诊时已有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和剧烈眼痛,药物难以控制眼压,手术效果不佳.我院自2004年10月采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及粘弹剂应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鸿飞;张志明;吕杰;曹燕;郑爱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显微技术用于动静脉内瘘术36例临床观察

    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赖以长期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的基本要素,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血液净化的质量[1.动静脉内瘘术做为建立有效血管通路的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因受自身血管条件限制,降低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成功率.我科利用显微放大技术实施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喜敏;张莹;周冬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危重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向专业化发展,越来越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抢救和治疗,而机械通气对这类患者是必不可少的抢救和治疗手段之一,同时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目前危重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的营养支持深受临床的广泛重视[1].本文对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强;何静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足三里穴自血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自血疗法是将患者的静脉血从血管内抽出,迅速注入局部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不加任何抗凝剂).自血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很受欢迎,2002--2007年我们对72例痤疮患者.使用自血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成科;姚清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研究进展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其20%的溶液又名克无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分子式C12H1N2C12,无色,吸湿性晶体,熔点约300℃(分解),蒸气压0.1mPa,密度1.24~1.26(20℃),几乎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迅速水解,在水溶液、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光分解.为高效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及脱叶剂,是目前使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1],它合成于19世纪,1962年开始作为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农业,因其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很快在全世界推广使用.1964年爱尔兰发生了第一例PQ引起的中毒事件,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PQ中毒事件,并有大量患者死亡.由于PQ在广大农村应用普遍,自服及误服中毒常有发生[2].现就目前百草枯中毒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疗分析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器官损伤,由于其解剖生理的特点,常合并有毗邻脏器损伤,早期诊断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1990年8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23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成功;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儿鼻出血116例临床特点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虽然多发于中老年人,但小儿鼻出血也占一定比例.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及恐惧心理,发生鼻出血后不能很好地叙述病情和配合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鼻出血的诊治.我院1997-2006年共收治鼻出血520例,其中小儿鼻出血116例,占22.3%.现将116例小儿鼻出血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黄金铸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用于稽留流产20例临床观察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较为难处理的一种流产类型,我科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通过临床效果观察,认为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终止妊娠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