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技术用于动静脉内瘘术36例临床观察

王喜敏;张莹;周冬平

关键词:显微技术, 动静脉内瘘, 血液净化
摘要: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赖以长期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的基本要素,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血液净化的质量[1.动静脉内瘘术做为建立有效血管通路的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因受自身血管条件限制,降低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成功率.我科利用显微放大技术实施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诊断多囊肝并囊内出血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79岁,2006年10月20日因上腹部疼痛7d,加重伴腹胀1d就诊.B超所见:肝脏明显肿大,形态不规则,上界于右锁中线第五肋间探及,下平脐.

    作者:刘凤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部真菌感染1例药物配合心理治疗效果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在职业病防治科长期住院患者中时有发生,患者一旦合并真菌感染较难治愈.其身体感受痛苦的同时,心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此类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在积极应用药物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可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改善预后.

    作者:李新月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32例诊治分析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在腹部损伤中较为常见,若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则病情复杂,诊治困难.我院2000--2006年共收治该类患者32例,现将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绪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乙酰肝素酶与头颈部鳞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标志性生物学行为,也是肿瘤难以攻克的大障碍.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中多糖的酶,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HPA通过降解ECM中的硫酸乙酰肝素多聚糖蛋白和释放其结合的生长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s,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和各种酶等加速肿瘤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这二个肿瘤发展的关键环节,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现就HPA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云程;吴立连;王显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足三里穴自血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自血疗法是将患者的静脉血从血管内抽出,迅速注入局部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不加任何抗凝剂).自血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很受欢迎,2002--2007年我们对72例痤疮患者.使用自血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成科;姚清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肝硬化合并卵巢癌性腹腔积液11例误诊误治分析

    我科2001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11例肝硬化合并卵巢癌性腹腔积液患者.在入院前均被外院或门诊误诊为肝硬化腹腔积液.现将误诊误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魏兆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康复新液防治急性放射损伤的研究

    在鼻咽癌放疗中,口腔粘膜及皮肤的损伤是常见的急性放射毒副反应,同时还可以出现白细胞减少等放疗副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放疗中的鼻咽癌患者服用康复新液防治急性放射的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慧智;高源;张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胸腹部术后急性肺不张56例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胸腹部术后急性肺不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胸腹部手术后急性肺不张56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钳夹阻塞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及痰栓、血凝块,并用环丙沙星灌洗.结果 56例患者经纤支镜吸引、灌洗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正改善或消失,术后肺部听诊呼吸音恢复正常或较前增强.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胸腹部手术后急性肺不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且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作者:杨昌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DNA技术在3例侦破案件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DNA检测分析技术已应用到司法鉴定中[1,2],时至今日,随着DNA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及使用意识的不断增强,它在刑事侦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公安机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的常规精确的制导武器[3,4].在侦查破案中,如何有效的发挥DNA检测分析技术大限度的为侦察破案服务,这是我们所有从事法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重、特大案件的现场勘验和侦查过程中,为寻找案件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好DNA检测分析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量事实证明,法医DNA检测分析技术在侦破各类案工作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6].

    作者:张海波;孔铭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硬膜下血肿误诊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62岁,因左下肢无力,麻木半年于2007年3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15年,近2年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

    作者:李淑梅;赵炳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HER-2基因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机制.原癌基因HER-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的第二个成员,该家族中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膜上,在许多组织中都能发现.它在胎盘、胚胎上皮组织及许多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为阴性或微量表达.HER-2作为肿瘤发生的癌基因,在20%~30%的乳腺癌中过表达,是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1],近年来根据其结构构建的具有靶向性治疗作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出现,更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朱红成;闫丰;王献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创伤性湿肺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创伤性湿肺首先由Burford等于1945年观察尸体病变肺组织时,发现病变肺野有充血,问质水肿,或出血及实变,故命名为创伤性湿肺(traumetic wet lung).其后经Danicl等[1]在动物实验中以及梁、李二氏在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尸检时,均证实胸部创伤可导致湿肺.湿肺的产生是肺创伤后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其病理机制为胸部闭合性创伤后,广泛小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及肺泡粘膜的分泌物(如粘液、血液、浆液及浓性物质)骤然增多,造成末梢支气管及肺泡内分泌物潴留,加之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水肿,即形成所谓创伤性湿肺.

    作者:张瑞荣;程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T)为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误诊率可达50%[1.而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并不少见.随着新的影像技术(CT、MRI、DSA)不断普及和发展,对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6年8月收治并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16例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患者(CVT)分析如下.

    作者:马勇;姜开林;王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儿急性喉炎168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喉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多发生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若救治不当,常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3年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68例的救治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星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57kip2和cyclinD1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p57kip2和cyclinD1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迭,探讨p57kip2和cyclinD1的表迭水平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洲p57kip2和cyclinD1在皮肤鳞癌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p57kip2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皮肤(P<0.05)cyclinD1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P<0.01);在皮肤鳞癌中,p57kip2>和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57kip2>的低表迭及cyclinD1的高表迭可能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崔秋梅;高云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从风险管理中论知情同意

    管理是指一种管理上的设计,以防止组织的经济流失.在卫生保健系统风险管理则是指识别、评价和处理潜在的和明显的风险的一种系统方法.更为明确的定义的是风险管理是指为预防和控制患者的伤害、医疗失当而引起的起诉以及所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法[1].卫生服务系统用于风险管理的费用远远高于其他系统.在我国,医院的主要领导者多数为医学专家,将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看成是一回事,很少考虑经济上和法律上的问题,虽有质量保证也不能避免医疗纠纷.面对结伙闹医院者.多数考虑经济上的赔偿,导致社会对卫生系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关注.

    作者:苑世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研究进展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其20%的溶液又名克无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分子式C12H1N2C12,无色,吸湿性晶体,熔点约300℃(分解),蒸气压0.1mPa,密度1.24~1.26(20℃),几乎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迅速水解,在水溶液、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光分解.为高效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及脱叶剂,是目前使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1],它合成于19世纪,1962年开始作为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农业,因其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很快在全世界推广使用.1964年爱尔兰发生了第一例PQ引起的中毒事件,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PQ中毒事件,并有大量患者死亡.由于PQ在广大农村应用普遍,自服及误服中毒常有发生[2].现就目前百草枯中毒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免疫预防工作中的影响和作用

    免疫预防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为我国的传染病消灭与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免疫预防又称预防接种,它作为疾病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保护儿童健康,减少、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降低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群众都能掌握预防接种知识,自觉主动地配合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做好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我社区预防接种门诊自2000年4月始,重视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预防接种工作之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类凤娟;宋丙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银杏叶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目前认为,产生UAP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膜损伤、痉挛或收缩、斑块加重冠脉狭窄以及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等诸多诱因.UAP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而积极合理的治疗是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危险的关键[1.随着人们平均寿命延长,社会老年化已在许多国家形成.在我国,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60岁以上人口为1.3亿(占人口总数10%左右).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我院近3年应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普拉固、拜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等常规治疗老年UAP,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古丽巴哈·胡都尤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测定及意义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是临床常见而危险的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解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和增高反映了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多种疾病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血栓栓塞症的敏感度极高,几乎达100%,而且分析简便、快捷、经济,但特异性较低.结合其他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检测率.

    作者:董记华;赵燕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