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配合钳刮在晚期流产中的应用

于鹏伟

关键词:晚期流产, 钳刮,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摘要: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选择孕12~15周流产患者70例,开展药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钳刮在晚期流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43例临床分析

    胆囊结石并发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一般为10%~15%[1].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43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国;王满昌;岳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50岁,汉族,已婚,地方,主因腹痛、恶心、呕吐5d,于2008年3月4日人院.患者缘于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无咯血及盗汗,无腹泻、呕血及黑便,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当地县医院化验结果不详,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5d后症状减轻,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科查腹部CT示胰周渗出性病变,考虑为胰腺炎、胆囊炎、双侧胸腔积液伴双肺下叶膨胀不全、腹腔积液、脂肪肝、双侧肾周筋膜增厚、脾大.化验血尿淀粉酶正常,电解质正常.急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差,大小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史,平素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尚可.查体:双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作者:周绵;王玉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D-二聚体测定在孕妇情况监测中的意义

    妊娠期血液的凝血与纤溶状态一直是产科关注的焦点,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D-二聚体水平作为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孕妇D-二聚体的检测还有助于早期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和妊娠并发症,并能监测抗凝治疗.本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旨在探讨D-二聚体在孕妇情况监测中的意义.

    作者:王奔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综合医院急诊科服毒自杀216例分析

    自杀是一种残害自己生命的行为,是导致社会劳动力急性丧失或致残的原因之一,也是临床急救中常见的重危急症.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表明服毒自杀占自杀方式的第一位.通过对其自身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城市城乡结合部居民服毒自杀的特点,及时采取危机干预措施,降低自杀的发生率.

    作者:管月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热咸饮食对胃粘膜组织中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它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环节.建立简单可靠的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并且研究其发生机制,为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机制及对胃癌的预防提供新的依据,是胃癌癌前病变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徐俊荣;张沥;崔大祥;张玲霞;陶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鄂尔多斯市2007年餐(饮)具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餐(饮)业的餐(饮)具作为人们生活饮食的器具,同时也是肠道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的媒介[1],其消毒效果是考核餐(饮)业单位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卫生状况关系到消费者的饮食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作者:王华;龚弘;张庆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剖宫产儿产伤23例分析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0-2007年施行剖宫产者1422例,其中剖宫产儿产伤23例,占1.62%.现对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作者:王玉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煤工尘肺结核216例死因分析

    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危害严重的职业病.肺结核是煤工尘肺重要的合并症.为了解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煤工尘肺结核)患者的死亡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防治工作,现将义马煤业集团的煤工尘肺结核患者死亡原因和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顺银;赵祖昌;马振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胸腰段肖像柱骨折行AF钉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作者:井庆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2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59±10)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61例,胃溃疡(GU)39例,给予雷贝拉喳10mg、左氧氟沙星200mg及阿莫西林1 000mg,2次/d口服.B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58±9)岁;DU 59例,GU 41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及阿莫西林1 00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10d.疗程结束后4用复查胃镜及Hp.结果 A、B二组抗Hp治疗结束后4用,Hp根除率各为91%、80%(P<0.05),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4%、84%(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哇、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新三联疗法具有Hp根除丰高、不良反应少、溃疡愈合迅速、疗程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Hp阳性溃疡及根除Hp较为理想的方案.

    作者:黄吉雄;曾丰年;黄楚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对贫血的诊断价值

    贫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系统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它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eA)、溶血性贫血(H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白血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和继发性贫血(感染性贫血、肾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等).本文通过对293例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的结果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结果比较,旨在探讨这些指标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常玉荣;王志文;葛庆峰;殷华;赵力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106例危险因素分析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危险因素的认识,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DVT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DVT患者106例,现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颢;田建伟;李素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的临床观察

    气管插管全麻常用于乳腺癌仿根治手术,但气管插管、拔管常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近来我们采用喉罩通气控制呼吸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心脏术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附2例报告)

    胃肠道并发症发生于1%~2%的心脏手术患者,因发生在重症患者,故死亡率较高(25%~75%).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栓塞是引起腹部并发症的致命的因素[1].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做出诊断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改善预后,减少围术期死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献华;朱俊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胃电刺激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引发犬远端胃电紊乱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频长脉冲逆行胃电刺激(retrograde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RGES)诱导远端胃电紊乱的低能量.方法 在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通过远端电极输入不同振幅的高频长脉冲胃电刺激模拟异住起搏,诱导远端胃电紊乱,从而获得低电刺激能量.现察电刺激前、刺激中和刺激后消化不良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 ①低能量为(85.71±11.34)(mA·ms)的高额长脉冲RGES可以影响远端胃慢波,而且刺激前后消化不良评分无明显差异;②RGES使远端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降低[(92.48±10.57)%vs(25.25±17.08)%,P=0.001],胃电过速百分率升高[(0.61±1.05)%vs(55.37±25.05)%,P=0.001).结论 低能量高频长脉冲RGES可作为人工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的方式之一,其能诱发远端胃快速性胃电紊乱,且无可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作者:杨杰;张侃;余晓云;侯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普瑞酮是一类萜烯类化合物,能增强胃粘膜的防御能力,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是直接增加粘液分泌和促进细胞再生的胃粘膜保护剂,广泛用于治疗胃溃疡、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急性期,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strophic gastritis,CAG)的治疗尚无经验.为此,我们2006年1-12月对80例患者分别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观察替普瑞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萍;刘克义;丁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双氯芬酸钠栓预镇痛对无痛人流术后的镇痛作用

    目的 比较术前预用双氯芬政钠栓和未用者对无痛人流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200例,根据术前是否预用双氯芬琏钠栓分为二组:双氯芬酸钠栓组(观察组)和未用双氯芬酸钠栓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麻后立即直肠塞入双氯芬酸钠栓50mg,对照组则不用药.术后24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满意度评分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术后24h出血量及眩晕、嗜睡、忍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4,8h的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嗜睡、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预镇痛用于无病人流术后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吴世民;张咸伟;李跃琼;唐华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行为干预对戴固定矫治器青少年牙龈健康的影响

    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错■畸形越来越普遍,青少年是固定矫治的主要人群,但在应用固定正畸治疗的同时,患者常发生牙龈炎,口腔卫生保健的好坏与牙龈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现就牙龈炎发生的原因作一分析,旨在对预防牙龈炎发生的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宋旭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传统保护创面与皮肤原位再生技术相结合治疗烧烫伤396例疗效观察

    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的概念:即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促进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全过程,是将创面置于一个特殊的生理湿润环境中,并持续供给细胞生长所需的生命物质(MEBO),在创面原位激活启动潜能再生细胞,促进其形成千细胞并在原位持续分裂再生,通过诱导、调控、分化为各种组织干细胞;再经过干细胞之间的培植、连接、组合为成体组织,从而完成烧伤创面原位再生修复皮肤器官的过程[1].

    作者:魏平;丁华瑛;李飓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贲门失弛缓症7例的围术期护理

    贲门失弛缓症属神经原性疾病,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导致出现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手术方法较多.以Heller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为常用.本病发病率虽低(估计为1/万),但临床上经常能遇到,现就贲门失弛缓症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