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位肛瘘术式改良378例疗效分析

张显军;孙洪波

关键词:低位肛痿, 术式改良, 手术治疗
摘要:肛瘘反复感染致肛区红肿痛伴有流脓水,经久不愈,给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痛苦.20世纪80年代以前治疗肛瘘的方法是:枯痔钉填塞瘘道、瘘道切开引流术、瘘道切除引流术及瘘道挂线术.创口完全开放,这种手术术后愈合时间长,平均30d左右,且每日换药,创口疼痛,患者经济负担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rtheter,PICC)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血管定位准确,留管时间长等特点,常用于需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高渗透性及粘稠药物的患者,它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1],但同时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现对我科2007年9月-2008年9月58例应用PICC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骨转移癌放疗止痛疗效观察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它常引起患者剧烈、持续性疼痛或病理性骨折,由此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如何有效地治疗骨转移癌,缓解疼痛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我科2005年2月-2007年11月采用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谌龙;魏红梅;孙娟;孙朝军;郑岩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21例治疗分析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施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君;周岚;吴晓平;李艳春;郑树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过敏性紫癜100例辨证论治

    过敏性紫癜是血管性紫癜中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毛细血管炎.本病治疗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对症治疗,包括祛除病因,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过敏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我们2004年6月-2007年6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长,对100例过敏性紫癜病进行分型论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铁军;王颖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右侧椎动脉畸形并左侧椎动脉狭窄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49岁.因头晕3年余,加重10余天于2008年6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长期口服贝那普利;2型糖尿病史2年,未治疗;3年前出现头晕,走路不稳,CT检查诊断为小脑梗死,给予血塞通、辛伐他汀等活血化淤、降脂等治疗.3年来时有头晕.近10d来逐渐加重,查体:血压150/105mmHg.行64排CT检查.发现右侧椎动脉畸形,变细,并游走于颈椎横突孔之外;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粥样斑块样狭窄,长约1cm.

    作者:席子明;李保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切口开窗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186例分析

    近年来,以手术创伤小,腰椎稳定性破坏性小的微创外科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小切口开窗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培刚;陈兴康;张晨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桂皮醛的研究概况及其在口腔科的应用

    桂皮醛(cinnamaldehyde,CA)是传统中药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主产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云南、福建亦产.

    作者:刘红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急性气道阻塞15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1],是神经外科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手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李润英;范超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更昔洛韦联合黄芪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引起新生儿感染重要的病原体之一,CMV感染后各种器官、各种细胞都可能受累及,如未经及时诊治的存活者常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我们应用更昔洛韦联合黄芪治疗新生儿CMV感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娟;章承红;刘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Survivin(SVV)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family,IAP)的1个成员.其相关研究自1997年始见报道.Survivin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Survivin基因的价值在于它在正常分化组织中不表达,而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多高表达[1].Survivin作为一种新的lAP.其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肿瘤诊断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已初露端倪,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作者:梁永强;朱兰;齐红;戚孟春;邓久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煤炭企业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及防治进展

    粉尘主要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细粉尘和岩尘的总称[1].各种职业危害中以粉尘的分布为广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严重.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直接、严重的是引起尘肺病.为了防止粉尘危害、保护接尘工人的健康.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和物资,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条例,在粉尘危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现就我国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及防治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高雯;袁聚祥;范红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肝癌.我们应用干扰素alb(IFNalb)联合拉米夫定(3TC)治疗17例慢性乙性肝炎,与单用IFNalb的治疗的21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瑜;刘朝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奥美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及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正常Sprague-Dawley雄性大置30只,高脂喂养6周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27只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9只,①模型组;高脂饮食;②二甲双胍组;高脂饮食加二甲双胍;③奥美沙坦组:高脂饮食加奥美沙坦.6周后,洲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FA度血脂水平;测定脂肪细胞大小.结果 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蹭与FFA明显减低(P<0.01);奥美沙坦组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 奥美沙坦可能通过降低FFA、调节血脂水平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龙勇;刘随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声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超声医学研究的发展,超声仪器采用了先进计算机技术现代图像处理方法,特别是高频探头的改进,超宽频率连续动态聚焦的出现.使得浅层器官和组织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作者:王帅;王艳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特重型颅脑损伤120例急救分析

    特重型颅脑损伤在颅脑损伤中占一定比例,由于病情危重,救治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功能恢复状况,我院1998-2006年,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120例,结合我们的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志强;吕俊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联合应用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恒速泵静脉注入;对照组40例.给予洋地黄、利尿荆、ACEI等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二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李强;杨秀娟;罗柳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尼美舒利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对尼美舒利的包合作用.方法 以尼美舒利的包合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筛选尼美舒利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条件.结果 佳条件为尼美舒利-β-环糊精投料比为1:2,搅拌时间为2h,包舍温度为75℃.结论 此条件为尼美舒利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包合条件.

    作者:王瑞雪;王树华;朱丽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沙棘总黄酮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酸刺,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浆果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沙棘资源为丰富的国家[1].

    作者:张鹏;朱素英;杨风琴;徐文锦;袁本香;薛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21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0~50岁,平均40.2岁,饮酒5~30年,饮酒量0.5kg/d左右,饮酒方式为空腹或很少佐食,其中伴有高血压病18例,冠心病3例.1.2诊断标准①长期持续大量饮酒.有神经及精神系统I临床表现.②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③经戒酒、大量B族维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④营养缺乏症.

    作者:苏亦然;梁潇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复杂而又较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在近50年中已成为密切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肥厚型心肌病是各年龄段重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且年轻人的突然和意外死亡是该病自然病史中灾难性的部分.

    作者:刘雪雁;国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