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黎万荣
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表明[1],铜绿假单胞菌(PAE)已上升为第二位.近二年我院PAE检出率增高,我们针对高危病房(呼吸内科、神经外科)PAE感染特点和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作者:叶爱群;宁放;张成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盆腔囊肿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既往对直径>4cm的盆腔囊肿主张手术切除治疗.因为手术创伤较大,且有术后并发症及费用高等不足,部分患者不愿接受.2002-2006年我科在超声引导下对盆腔囊肿穿刺介入治疗75例,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唐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由此而导致的恶性刑事案件不时见诸于报纸和媒体.医疗纠纷原因错综复杂,但随着医疗模式的变化,还是离不开社会、医院和患者方面的因素[1].
作者:朱丽;郭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泌尿系医院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生率中比例较大,ICU的创建和完善对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医院感染也伴随而来,在我院泌尿系感染已成为仅次于肺部感染和术后创口感染的严重医院感染,位于第三位,也是导致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预防和降低ICU泌尿系医院感染发生率,我们对2002年1月-2006年6月我院ICU发生的泌尿系医院感染患者55例进行临床分析,查找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尿路感染发生.
作者:邢英路;张秀勤;宋彦;邢志浩;高荣祥;关红梅;芦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历报告患者,19岁,葡萄胎清宫术后58d下腹痛2h于2006年5月29日4:30平车送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未婚同居.2006年3月30日因葡萄胎在外院住院治疗,清宫1次,住院7d出院,出院时血β-hCG 2 427IU/L,病理结果不详.
作者:庞翠英;陈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3-2005年笔者对50例肿瘤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时的消化道反应,尤其是用顺铂时的消化道反应的治疗,与单纯用西药治疗50例作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阿依贤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救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血液净化疗法的作用.方法 应用血液净化疗法救治7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对其中6例治疗前后血浆中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如TNF、IL-1、IL-6等和LPS水平进行观察比较,1例未作此项检测,仅做了胆红素方面的检测.结果 6例患者经过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后体内部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下降幅度TNF:26.3%~35.9%;IL-1:31.5%~49.7%;IL-6:8.8%~21.4%;LPS:24.3%~45.1%.1例经3次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为67.5%.结论 血液净化疗法对于清除MODS患者体内部分炎性细胞因子以及LPS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还能较好地清除胆红素.
作者:王予冈;曾盛;张斌;郑山海;马瑞;马雅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病率逐年上升,60岁男性患病率为50%,80岁则高达88%[1].
作者:杨顺利;包宗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煤工尘肺的诊断必须要有非常可靠的职业史及X线胸片检查,二者缺一不可,其他检查只能作为补充检查,近几年随着螺旋CT的普及,CT对尘肺患者的检查已作为尘肺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有关它的X线报道较多,螺旋CT报道的较少,现将我院58例尘肺患者CT及X线胸片进行分析,以探讨螺旋CT对尘肺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召福;于明德;张惠芳;张柏;张家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心脏肿瘤较为少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易与其他心脏病混淆[1].随着肿瘤发病的日益增多及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心脏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我们报告19例经超声心动图首次确诊、并经手术、CT或MRI证实的心脏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脏肿瘤中的价值.
作者:谢后蓉;孙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尘肺结核是尘肺职业病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而尘肺结核患者并发结核性胸腔积液,使残存的肺功能雪上加霜.极大的影响患者呼吸功能.我们试图寻求更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以便尽快减轻或去除患者的病痛,同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孔冬青;冯柏;张志丽;张春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原发于脊髓、脊膜、神经根及椎管内各种周围软组织的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使椎管内肿瘤能够得到早期诊断.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起病隐匿常被误诊、漏诊.从流行病学统计看,髓内肿瘤比较少见,大多为神经组织肿瘤如胶质瘤等,而硬膜外肿瘤又以转移瘤为多见.本文仅就原发于髓外硬膜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书喜;顾定伟;程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小儿常常易造成肘部损伤而致桡骨小头脱位,由于小儿肘关节在解剖上的特殊性,容易导致误诊.我院1987-2001年收治了14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误诊患儿.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杜德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00例全麻醉术后复苏期躁动患儿安全护理经验.方法 针对患儿全麻醉术后复苏期的躁动特点及所带来的危害,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掌握躁动指征:重视管道、呼吸道及输液等护理.结果 200例躁动患儿因躁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或滑脱35例、胃管滑脱1例、导管滑脱2例、创口出血2例,余160例躁动患儿均安全平稳转出恢复室.结论 全麻醉术后复苏期患儿躁动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采取各种评估及安全护理措施是患儿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
作者:陈慕瑶;陈旭素;张翠梅;朱琼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神经外科2002年3月-2006年11月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术后肺部感染是胸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将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新的广谱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不断变迁,做好呼吸道病原菌的检测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2004年8月-2006年4月我科324例贲门癌开胸手术的患者,其中并发肺部感染37例(11.4%),我们对其病原菌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刘平;史瑞丽;孙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千斤拔抗炎的可能机制,同时探讨千斤拔、芬必得与时间之间是否具有交互效应.方法 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千斤拔组、芬必得组、合并组(千斤拔+芬必得).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坐骨神经挤压.从第二天开始,1次/d,用灌喂器灌喂,给药时间固定,到第三,七,十四天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及被挤压神经中P物质含量.结果 血浆和神经中P物质含量的检验结果一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物质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P物质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千斤拔组P物质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芬必得组P物质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七天P物质含量高于第三天、第十四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三天P物质含量与第十四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千斤拔与芬必得具有交互作用.结论 千斤拔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实现的,同时降低P物质含量可能是其抗炎的机制之一.在降低P物质含量、修复损伤坐骨神经方面千斤拔与芬必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千斤拔与芬必得具有正交互作用(联合作用).
作者:王俊芳;徐应军;阎红;付国臣;王广增;姚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高,其中80%以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常用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艳萍;石太新;唐成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其临床表现首先是近期记忆功能障碍,随后产生持续性智能减退、判断推理能力丧失、失语、运动障碍等[1].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脑组织内老年斑及脑血管沉淀物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AD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AD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由于AD的病因尚未明了,临床仍无根治的方法,药物干预仍是目前AD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便于临床更好地使用此类药物,特做以下综述.
作者:邹士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趋受到重视[1],故此我们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eotaxin与白蛋白水平,对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及微血管渗漏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孙明祥;徐东;张德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