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化痰方对肺虚痰阻大鼠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吴秀艳;秦爱东;王天芳;王平

关键词:肺虚痰阻, 化痰, 中药治疗, 白细胞粘附分子,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化痰方对肺虚痰阻大鼠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O2熏吸法建立肺虚痰阻动物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及肺虚痰阻大鼠周围血白细胞CD11a、CD18、CD54、CD62L的表达.结果化痰方能够明显减轻肺虚痰阻大鼠周围血白细胞CD11a、CD18、CD54、CD62L的表达.结论化痰方抵制CD11a、CD18、CD54、CD62L的表达在肺虚痰阻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术前化疗26例临床分析

    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对部分晚期乳腺癌可改变部分患者的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对早期乳腺癌可减少术中血行转移并提高疗效.

    作者:魏东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临终的心态分析

    肿瘤包含着200多种疾病,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据初步调查其发病率在1‰以上,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要用心理、社会、生物医学的综合模式来了解和帮助肿瘤患者.

    作者:巩秀娟;康颖锷;马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甲胎蛋白批间稳定性分析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由于试剂盒内的校准品、标记品、抗体等均为生物制品,其可变性、易变性都很大.此外,还有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实验室条件及仪器测量等误差均可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和准确,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批间稳定性分析,对长期控制结果的可靠性有很大的裨益.

    作者:陈烽;刘柳;席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脑出血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

    脑出血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目前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医院根据自己医院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院前急救,救治的结果有着显著的差别[1].现将我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脑出血重症患者106例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总结如下.

    作者:张萍;李冬梅;霍素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范围性疾病,人群中感染率高,几乎50%终生感染HP,但只有10%感染者发展为明显临床疾病[1].自1983年Warran和Mashall发现HP以来,对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有了共识,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2].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异常,终发展成胃癌.这一动力学研究已引起WHO重视,将HP列为Ⅰ类致癌原.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得出HP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结论.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证实,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胃癌又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根除HP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现将其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马清珠;刘怀琴;王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轴性近视性玻璃体变性原因分析

    玻璃体液化(synchysis)是指玻璃体由凝胶状态变成液态,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玻璃体变性.多种病因可导致这种变性发生,如炎症、出血、外伤、异物等.但常见于老年性和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变性,后者可在年轻时出现.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中央发生胶体脱水凝缩,形成液腔.在此过程中有形成分被析出,形成点状、线状、蜘蛛网状等各种形态的漂浮物,随眼球运动上下浮动[1,138].

    作者:肖长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度中毒和慢性二硫化碳轻度中毒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42岁,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司泵工,1984年10月上班,总工龄为21年,专业工龄为15年.2005年5月23日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给排水车间根据生产工艺情况,决定对老污水二线沉淀池进行清理污泥大修工作.5月23日开会布置工作,24日正式开始工作,6月27日6:40该患者等5人开始轮流替换清池,7:45该患者下池工作,30min后换班时该患者从池下上到地面,约1min后晕倒,他人急拨120急救电话,将该患者送到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01:00时转入吉林市中心医院,28日中午转入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该患者入院前昏迷、抽搐3h,小便失禁,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减弱,压眶反射消失,余正常.入我院时神志清楚,言语欠流畅,扶入病房,自动体位.血压130/80mmHg,体温正常,脉搏62次/min,眼睑轻度水肿,眼部皮肤呈深褐色,口唇轻度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2次/min,节律整,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作者:王媛丽;于洪领;王增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由Werner Ferssmann于1929年首先报道[1],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但随之而来的相关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entral venlus 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也明显增加.其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又极易误诊,病死率高达10%~20%[2],已成为临床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为深人探索CVC-RI致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菌群分布情况,我们对317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因素进行监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英;许青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54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在其发病过程中常有急性加重期(AECOPD).急性加重期系指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加,呈脓性或粘液性,可伴有发热等炎性明显加重的表现.氨溴索注射液(商品名:沐舒坦,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提供)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痰药,常用的氨溴索用量为30~120mg/d,近年来对该药的药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大剂量氨溴索(20mg/kg)还具有的促进表面活性物质合成、抗氧化损伤和抗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加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莉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对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巴氏系统(the Behesda system,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且在阴道镜下行活检,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标本满意率99%,1 002例涂片中阳性病例106例,阳性率4.22%.对76例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总符合率81.5%(62/76).结论TCT技术应用宫颈细胞涂片筛查,明显提高了涂片的满意率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BS报告方式内容直观、易懂、具体.T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后诊断,能及早发现宫内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滕淑文;何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丙泊酚和咪哒唑仑注射液联合用于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分析

    胃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大多数儿童对此均怀有恐惧心理.我科于2003年12月-2005年6月应用丙泊酚联合咪哒唑仑注射液进行无痛性胃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钱峰;刘军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异常增高,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多种相关疾病,其中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即冠心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降脂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们对60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香;李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定在新生儿持续正压通气中的应用

    对危重患者的监测是ICU室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无创性监测的应用已呈上升趋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无创伤性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一种方法.国外PetCO2监测已用于新生儿.在国内较少见Pet-CO2监测应用于新生儿的报道.我们在新生儿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中应用PetCO2监测,同时作动脉血气分析,并将二数值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钱建青;凌万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8例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目前,全球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世界现有结核患者2000万,每年新增800~1 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300万[1],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例数居世界第二位.由于脊柱结核可引起骨质破坏,脊柱畸形,甚至截瘫,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治疗颇为棘手.目前对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均主张积极的外科治疗,病灶彻底清除后,一期椎体植骨融合消灭死腔及合理使用坚强的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晚期并发症已被广大骨科医生接受.

    作者:张斌;许立新;余天东;崔威;颜华儒;费国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青岛开发区妇女健康查体4 100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本地区范围内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状况.方法对2003-2005年行健康体检的4 100例青岛开发区、胶南地区妇女疾病结果分析比较,寻找规律性.结果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排前5位的依次为阴道炎、宫颈炎、乳腺增生、附件炎、子宫肌瘤.结论专业医疗防治机构应重视妇女健康保健查体,通过及时掌握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排位,可有效预防妇女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刁伟华;巩向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组织受损伤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普遍存在的反应蛋白,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动脉炎症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其含量增高是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是脑梗死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调脂干预方法,观察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以及血脂、血清NO的水平,探讨ACI患者hsCRP的致病作用以及调脂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氨茶碱对哮喘缓解期患者B淋巴细胞白介素-13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形成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对哮喘患者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白介素-13(IL-13)的研究尚少;氨茶碱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但它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如何,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初步探讨了氨茶碱对哮喘缓解期患者B淋巴细胞IL-13的影响.

    作者:张宏华;郝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拇指的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有多种方法,以往多数采用腹部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尤其是皮瓣臃肿,不耐磨,易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对2002年7月-2005年7月35例患者拇指的软组织缺损行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成功、失败的临床分析,对大多数拇指外伤后,皮肤缺损提供良好的手术方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海波;周兴明;梁文清;刘亮;郗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114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男25例,女83例,年龄33~62岁.随机分A、B二组,A组48眼行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6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二组均随访6~18个月,平均6.7个月,比较二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48眼中16眼复发,复发率33.33%;B组66眼中3眼复发,复发率为4.5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7,P<0.05),B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减少了术后的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手术方案.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旋转法根部摘除子宫粘膜下肌瘤69例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门诊就诊的子宫粘膜下肌瘤行旋转法经阴道根部摘除术69例,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师伯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