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香;李惠敏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8%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并预防并发动脉粥状硬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中监测是否有意义,hsCRP,LDL哪个更能有效的监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
作者:岳志刚;王晓岩;桑华;吴秀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异常增高,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多种相关疾病,其中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即冠心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降脂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们对60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香;李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符合冠心病诊断的2 34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糖代谢情况.结果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50.9%,糖调节受损患者占20.4%,总的糖代谢异常者占71.3%.51.7%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入院前被漏诊;入院前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欠佳.结论冠心病患者中绝大多数并发糖代谢异常,并且需要OGTT试验及时发现入院前被漏诊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医生要更多地关注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态.
作者:于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42岁,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司泵工,1984年10月上班,总工龄为21年,专业工龄为15年.2005年5月23日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给排水车间根据生产工艺情况,决定对老污水二线沉淀池进行清理污泥大修工作.5月23日开会布置工作,24日正式开始工作,6月27日6:40该患者等5人开始轮流替换清池,7:45该患者下池工作,30min后换班时该患者从池下上到地面,约1min后晕倒,他人急拨120急救电话,将该患者送到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01:00时转入吉林市中心医院,28日中午转入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该患者入院前昏迷、抽搐3h,小便失禁,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减弱,压眶反射消失,余正常.入我院时神志清楚,言语欠流畅,扶入病房,自动体位.血压130/80mmHg,体温正常,脉搏62次/min,眼睑轻度水肿,眼部皮肤呈深褐色,口唇轻度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2次/min,节律整,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作者:王媛丽;于洪领;王增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较常见的骨软骨缺血坏死,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原因多与外伤有关,其次是大量应用激素、酗酒、血液病等也成为较常见的原因.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因股骨头血液供应的中断,终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由于致残率较高,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便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笔者收集了我院1995年5月-2004年5月的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崔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在近15年中,由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确立为心脑血管病的又一重要独立危险因子[1],可能在痴呆类疾病中产生一定影响,及可作为功能性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新的实验室指标[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作为一种居于蛋氨酸代谢过程中心位置的含硫氨基酸,在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樊蕴辉;伊红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崩漏是中医妇科的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运用辨证论治治疗崩漏28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由于试剂盒内的校准品、标记品、抗体等均为生物制品,其可变性、易变性都很大.此外,还有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实验室条件及仪器测量等误差均可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和准确,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批间稳定性分析,对长期控制结果的可靠性有很大的裨益.
作者:陈烽;刘柳;席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对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巴氏系统(the Behesda system,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且在阴道镜下行活检,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标本满意率99%,1 002例涂片中阳性病例106例,阳性率4.22%.对76例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总符合率81.5%(62/76).结论TCT技术应用宫颈细胞涂片筛查,明显提高了涂片的满意率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BS报告方式内容直观、易懂、具体.T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后诊断,能及早发现宫内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滕淑文;何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掌握本地区范围内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状况.方法对2003-2005年行健康体检的4 100例青岛开发区、胶南地区妇女疾病结果分析比较,寻找规律性.结果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排前5位的依次为阴道炎、宫颈炎、乳腺增生、附件炎、子宫肌瘤.结论专业医疗防治机构应重视妇女健康保健查体,通过及时掌握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排位,可有效预防妇女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刁伟华;巩向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玻璃体液化(synchysis)是指玻璃体由凝胶状态变成液态,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玻璃体变性.多种病因可导致这种变性发生,如炎症、出血、外伤、异物等.但常见于老年性和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变性,后者可在年轻时出现.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中央发生胶体脱水凝缩,形成液腔.在此过程中有形成分被析出,形成点状、线状、蜘蛛网状等各种形态的漂浮物,随眼球运动上下浮动[1,138].
作者:肖长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于老年人.患者肺功能明显减退,并发气胸后其肺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严重的缺氧和心肺功能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COPD患者并发气胸的临床呼吸指导和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李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脑出血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目前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医院根据自己医院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院前急救,救治的结果有着显著的差别[1].现将我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脑出血重症患者106例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总结如下.
作者:张萍;李冬梅;霍素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对部分晚期乳腺癌可改变部分患者的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对早期乳腺癌可减少术中血行转移并提高疗效.
作者:魏东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奈达铂(NDP)是第二代有机铂类抗癌新药,临床研究显示奈达铂对多种实体瘤有良好效果,可用于头颈部癌、肺癌、食管癌等的治疗.2003年9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奈达铂单药及联合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青;张巍巍;李泽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84例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二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1%,疗效优于对照组76.5%(P<0.05),副作用发生率为18.4%,小于对照组的34.8%(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
作者:戴宪国;钟文旗;刘志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人们对其毒理与救治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其引起心肌损害,导致心肌酶学的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清进行了心肌酶学的测定,并对其与胆碱酯酶的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祁双宝;成守金;罗云杰;沙正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居室装修所致的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危害.方法选择唐山市区部分住宅小区在2000年1月-2005年1月内进行室内装修的住户,采用便携式甲醛测定仪进行室内甲醛浓度的测定,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留居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室各房间室内甲醛浓度在装修后不同时间超标率不同,超标率可高达52.78%;室内甲醛浓度超标组的住户在装修后入住一个月内闻到刺激性难闻气味的发生率高于不超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内停留时间长的留居者眼睛刺激症状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唐山市部分住宅小区室内装修甲醛污染状况不客忽视,随着留居者在室内停留时间的延长,甲醛引起人群神经衰弱征候群、眼睛刺激症状、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
作者:蒋守芳;于立群;李君;闫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纳洛酮(naloxone,NX)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吗啡受体拮抗剂.近年来NX在急性中毒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海鸥;牛立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再加上胸部、腋部手术部位疼痛,往往造成失治误治[1],增加患者痛苦.我们于1999年1月-2005年3月共诊治术后上肢血栓性浅静脉炎11例,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立芳;朱大江;李焕;王剑锋;唐华建;刘国庆;杨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