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3例外伤性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刘东旭;王新国;王峻岭

关键词:眶壁骨折, 外伤性, 法医学鉴定, 计算机体层成像
摘要:眼眶为四边梭锥形骨腔,左右对称,其开口向前,尖朝向后内.成人眼眶深4~5mm,容积为25~28ml.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不育精液分析及临床表现

    精液检查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一项重要方法,也是观察男性不育症患者疗效的重要实验室指标,我们对本院2003年7月-2005年3月不孕症门诊就诊男性患者精液各项指标统计分析,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敬明辉;李肖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奈达铂(NDP)是第二代有机铂类抗癌新药,临床研究显示奈达铂对多种实体瘤有良好效果,可用于头颈部癌、肺癌、食管癌等的治疗.2003年9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奈达铂单药及联合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青;张巍巍;李泽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豆豉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全身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是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的前提.DM所致VEC损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组实验运用豆豉多糖治疗四氧嘧啶(alloxan)所致DM的内皮细胞的损伤,旨在研究豆豉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

    作者:刘正猛;段漓童;翟丽;郭瑞华;王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动态心电图检出心房颤动中长R-R间歇的临床意义

    持续性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长期无任何不适症状,也可有频繁发作的临床症状,其症状的发生与否和性质可能与心室率和/或心律的变化及R-R长间歇有关,我们通过对82例AF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临床症状与动态心电图R-R长间歇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芝琴;周建芝;阿曼古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拇指的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有多种方法,以往多数采用腹部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尤其是皮瓣臃肿,不耐磨,易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对2002年7月-2005年7月35例患者拇指的软组织缺损行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成功、失败的临床分析,对大多数拇指外伤后,皮肤缺损提供良好的手术方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海波;周兴明;梁文清;刘亮;郗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纳洛酮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纳洛酮(naloxone,NX)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吗啡受体拮抗剂.近年来NX在急性中毒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海鸥;牛立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123例临床分析

    1998年ACC/AHA的冠脉介入治疗专家组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型,提出了病变特征与成功率及危险性的关系[1],认为B型和C型病变属于复杂型病变,其成功率相对较低,并发症相对较多.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的研究及置入的技术水平发展,置入支架的成功率达95%以上,减少了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院内死亡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近一年来我院对123例复杂型冠脉病变进行了冠脉内支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丹;姜玉凤;卢峰;纪征;张春来;孙淑娴;姜玉如;尚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措施

    术后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手术撤除尿管后8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ml,即诊断为术后尿潴留.术后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的逼尿肌损伤,而通过留置导尿管预防尿潴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患者医疗费用.临床上一般常采用听流水声、按摩、会阴冲洗等方法诱导患者排尿,但效果多不满意,后不得不采用导尿术.现将尿潴留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青岛开发区妇女健康查体4 100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本地区范围内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状况.方法对2003-2005年行健康体检的4 100例青岛开发区、胶南地区妇女疾病结果分析比较,寻找规律性.结果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排前5位的依次为阴道炎、宫颈炎、乳腺增生、附件炎、子宫肌瘤.结论专业医疗防治机构应重视妇女健康保健查体,通过及时掌握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排位,可有效预防妇女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刁伟华;巩向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乳腺癌术前化疗26例临床分析

    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对部分晚期乳腺癌可改变部分患者的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对早期乳腺癌可减少术中血行转移并提高疗效.

    作者:魏东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8%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并预防并发动脉粥状硬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中监测是否有意义,hsCRP,LDL哪个更能有效的监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

    作者:岳志刚;王晓岩;桑华;吴秀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氨茶碱对哮喘缓解期患者B淋巴细胞白介素-13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形成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对哮喘患者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白介素-13(IL-13)的研究尚少;氨茶碱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但它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如何,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初步探讨了氨茶碱对哮喘缓解期患者B淋巴细胞IL-13的影响.

    作者:张宏华;郝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8例临床分析

    乳腺癌是一个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检出率的提高,加上综合治疗(尤其是放疗)的进展和患者对治疗要求的提高,使一度成为乳腺癌主要手术方式的改良根治术受到质疑,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局部切除手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从而使乳腺癌的手术逐步趋向保守,为此,我们1999年8月-2005年6月共对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了保乳治疗,现对手术治疗情况及治疗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边志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轴性近视性玻璃体变性原因分析

    玻璃体液化(synchysis)是指玻璃体由凝胶状态变成液态,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玻璃体变性.多种病因可导致这种变性发生,如炎症、出血、外伤、异物等.但常见于老年性和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变性,后者可在年轻时出现.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中央发生胶体脱水凝缩,形成液腔.在此过程中有形成分被析出,形成点状、线状、蜘蛛网状等各种形态的漂浮物,随眼球运动上下浮动[1,138].

    作者:肖长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研究

    在近15年中,由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确立为心脑血管病的又一重要独立危险因子[1],可能在痴呆类疾病中产生一定影响,及可作为功能性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新的实验室指标[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作为一种居于蛋氨酸代谢过程中心位置的含硫氨基酸,在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樊蕴辉;伊红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丙泊酚和咪哒唑仑注射液联合用于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分析

    胃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大多数儿童对此均怀有恐惧心理.我科于2003年12月-2005年6月应用丙泊酚联合咪哒唑仑注射液进行无痛性胃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钱峰;刘军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定在新生儿持续正压通气中的应用

    对危重患者的监测是ICU室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无创性监测的应用已呈上升趋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无创伤性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一种方法.国外PetCO2监测已用于新生儿.在国内较少见Pet-CO2监测应用于新生儿的报道.我们在新生儿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中应用PetCO2监测,同时作动脉血气分析,并将二数值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钱建青;凌万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漯河市高职高专学生吸烟行为现况调查

    吸烟是目前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吸烟都成为重大的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耗大国,据WHO统计,每年世界新增加的吸烟者中有半数在中国.而且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吸烟始于青少年时期,90%的成年吸烟者在18岁前开始吸烟.青少年吸烟逐渐呈低龄化的趋势.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成为降低人群吸烟率及吸烟引起的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关键因素.为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吸烟状况,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措施.笔者于2003年11月对某地2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进行了吸烟行为的现况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组织受损伤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普遍存在的反应蛋白,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动脉炎症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其含量增高是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是脑梗死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调脂干预方法,观察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以及血脂、血清NO的水平,探讨ACI患者hsCRP的致病作用以及调脂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114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男25例,女83例,年龄33~62岁.随机分A、B二组,A组48眼行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6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二组均随访6~18个月,平均6.7个月,比较二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48眼中16眼复发,复发率33.33%;B组66眼中3眼复发,复发率为4.5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7,P<0.05),B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减少了术后的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手术方案.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