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1 病历报告患者,女,70岁,2004年5月就诊,主诉全身乏力、少语、纳差6个月.患者于6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全身乏力,双下肢甚,伴少语及手颤,病后很少和家人及他人说话,生活主动性差,否认精神刺激因素,未服用氟桂利嗪等易致抑郁的药物,否认有失眠、烦躁、悲观等表现,无多食、多饮、多尿,无体重下降及多汗.
作者:姚泉清;张武政;陈英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1-2005年,我们将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安宫牛黄丸的观察组和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杰;徐蔚;董涛;郭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占女性所有肿瘤的18%.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50%~60%,近50%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18~30个月.药物治疗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发展新的治疗策略以缓解肿瘤相关症状、维持患者生活质量并尽可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现在常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包括: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药物治疗也向高效、高选择性、低毒、方便、费效比合理的药物发展.
作者:郑敏;白秋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2004年收治2例消化道异物致慢性肠穿孔.2例患者在入院时均无肠穿孔的典型症状,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发现患者伴有慢性肠穿孔,现报告如下,望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作者:张灿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也是早孕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宫外孕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未生育者和未婚者的发病率亦明显升高,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显得更加重要.随着血、尿β-hCG检测敏感性的提高和高分辨率阴道超声,腹腔镜等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未破裂型输卵管型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治疗方法由传统的输卵管切除术发展为保守治疗[1].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56例,经保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4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10%左右.2001年6月-2005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中青年脑梗死患者136例,我们分析其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期对青年脑梗死有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包成月;暴秀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常见的部位,常伴有脊髓损伤.积极的手术治疗已成为基本的治疗原则.但对手术的入路即前后路的选择和各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较大的争论.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且多伴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卧床、制动对于他们具有致命的威胁,在治疗上应尽量减少卧床时间,争取早期下床活动.因此,对于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早期宜采用手术治疗,在内固定物的选择以及手术操作上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手术的失败率.
作者:马建河;毛俊杰;王玉法;常增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身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人工装置(主要是呼吸机,Ventilator)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功能并减少呼吸功的一种技术方法.它是当代临床医学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呼吸、ICU、急诊、麻醉、心血管等各科室危重症的治疗、抢救过程中.
作者:黄健强;陈楚鹏;朱雪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低或负度数人工晶体(Bigbag)出现后,经历了从不能折叠到折叠式人工晶体过程,提高了小切口手术的疗效,但术后常出现视网膜脱离、晶体位置不固定和视觉质量差等问题[1-3],从2003年开始,我院应用Bigbag,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评价该晶体的安全性和疗效,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凌宇;朱思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脑卒中为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颈动脉的结构变化直接影响着脑血供,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初步分析了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丁永民;陈光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7岁,体重68kg,因肝癌、脾功能亢进于2005年10月20日入院行肝癌切除、脾切除术.术前查血常规WBC2.4×109/L,RBC 4.2×1012/L,Hb 122g/L,PLT 38×109/L,凝血四项正常.
作者:鞠衍馨;李集慧;刘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ICU收治肺癌全肺切除术30例患者,经细心监护精心护理,29例顺利渡过危险期,转出监护室,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侯希清;冯桂萍;马昭阳;周海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腰疝临床上罕见,多发生在老年.国外报道约300例.本病多由于腰部外伤后损伤肌肉或腰部手术后引起,特发性腰疝更少,少部分属于先天性.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治疗缺乏经验,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1998-2004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夏红;王守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病历报告患者,女,39岁,孕32+1周,双胎,双下肢水肿0.5个月,血压升高1d,于2006年2月23日入院.查体:T 36.5℃,P 86次/min,BP 140/93mmHg,R 21次/min.B超显示:双胎妊娠,活胎,胎心良好.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婴儿肠套叠手术后迟发性小肠坏死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院1989-2005年共治疗3例肠套叠术后迟发性小肠坏死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武靖华;耿玉普;刘延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由于其可能引起严重的肺动脉栓塞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2002年9月开始,在19例DVT患者中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取得了预防肺动脉栓塞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会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人工流产手术时间短,仅几分钟,但毕竟是手术操作,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若在麻醉下施术,可将其痛苦降低到低限度.我院于2005年开展此项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萍;陈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科在2003年以前治疗的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运用传统的方法,即皮肤原位缝合法、皮瓣修整后缝合法、撕脱之皮肤反取皮厚中厚皮片移植法等,效果极差,不同程度的出现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术后由于瘢痕挛缩等,影响了手部的功能,特别是手掌部位的皮肤撕脱,坏死的几率很大,恢复后的效果更差,2003年以后,我们引进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皮瓣成活良好,术后功能及外观好,现将2003年3月-2005年10月34例总结如下.
作者:刘先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58例(其中腹腔积液患者42例)、正常对照32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浆CGRP和ET-1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ET-1、CG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增高,ET-1及CGRP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雨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粘膜损害.
作者:王建军;朱峰;王仁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