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肖杰;安淑晶

关键词:脑卒中, 并发症, 护理
摘要:1临床资料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60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238例,脑梗死366例,以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多见,我们针对以上症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放置亚甲蓝预防腹膜粘连的临床观察

    腹膜粘连形成是对腹膜创伤的普通反应,大部分发生在腹部外科术后.腹腔手术后粘连的形成是引起小肠梗阻、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虽然现代外科手术技术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术后腹膜粘连仍然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膜粘连是临床外科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临床尚无一种公认有效的方法来防止腹膜粘连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腹膜粘连方法供临床应用.

    作者:刘军;于德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逆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电烧伤14例

    我院2000-2004年采用胫后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部电烧伤14例,该方法简便实用,疗效较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报告如下.

    作者:肖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闭合性肝损伤106例诊治分析

    在腹部外伤中,肝脏损伤占实质性脏器损伤的第二位,伤情凶险,病死率较高,我们收集1989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闭合性肝损伤106例,就其诊断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郎会斌;历金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胸膜炎1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系由各种病因所致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组织和平滑肌在高血压等因素的促发下,动脉腔内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剥离,称主动脉夹层分离,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1].

    作者:陆思静;田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百草枯除草剂中毒死亡1例分析

    除草剂中毒在乡镇医院急诊科常见,而除草剂吡啶类百草枯毒性大,病死率较高,应高度重视,现将急诊于我院中毒死亡1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马国臣;赵维;王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脐带绕颈286例分娩方式分析

    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血气交换的必由通道,也是胎儿获得营养发育的重要桥梁[1].脐带绕颈是导致分娩期胎儿窘迫和围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现对我院1999年6月-2000年5月住院分娩脐带绕颈286例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武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8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经BiPAP通气治疗85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常规方法治疗8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及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对照组较前有改善,二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学信;肖妩;周洪恩;金发光;刘同刚;傅恩清;楚东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卒中并发癫癎20例临床分析

    老年性癫癎在临床上较常见,近年来随着CT及MRI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脑卒中与癫癎的关系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认识.脑卒中可以发生于中风的急性期,也可以发生于中风数年之后.癫癎的反复发作,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1-2003年收治的脑卒中并发癫癎2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芳;陈道英;李原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庆市铁路中学高中生HBsAg携带情况分析

    乙型肝炎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更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是分析和判断乙型肝炎传染及感染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的HBsAg携带率一般在10%左右,其各地感染率高低不一,为了解学校学生HBsAg携带情况,探索高中生乙肝预防措施,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我们2003年9月收集了重庆市铁路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血液标本1090例,其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兵;尹素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盲肠憩室炎并发阑尾炎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36岁.2002年7月14日因右下腹疼痛伴恶心、腹胀、发热ld入院.查体:T 37.6℃,P 90次/min,R 18次/min,BP 11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右下腹以麦氏点为中心明显压痛,轻度反跳痛、肌紧张,并可触及一5.0cm×6.0cm包块,质中等,边界不清,表面光滑,移动度尚可,触痛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单连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抑郁情绪与心理治疗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具有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给SARS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本文旨在探讨SARS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心理治疗的必要性.

    作者:李占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不一,为提高疗效,多采取联合用药.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基础上分别应用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义元;李凤婷;王琰;辛兰芝;王庆霞;张义东;章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42例分析

    随着社会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老龄人口日益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因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的患者日渐增多,为了解老年人血液透析的病因、并发症、伴随疾病及转归特点,我们对2001年1月-2004年1月规律透析的42例老年血透患者共5 048次完整透析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施永仿;杨玉贵;闫华;施晓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沙坦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及单核细胞聚集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支架应用后也有20%~30%患者发生[1],使患者担负了昂贵的医疗费用.

    作者:马燚;尚小明;闫华;王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崩漏医案二则

    1病例报告案一,脾肾虚型.患者,女,21岁,学生.2004年3月18日初诊.自述经血淋漓不止3月余.曾经服用中药炭剂止血,经血不止,淋漓更甚.又服用活血化瘀之剂,淋漓不减,并伴有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腰酸腹痛,月经初来色淡而量多.后经治疗,经血稍减少但淋漓不断,挟杂血块,面色白无华,唇甲不荣,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血常规检查:Hb 98g/L,其他均在正常范围.诊断为崩漏[1].

    作者:吴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

    脑梗死中医称为脑中风,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且发病年龄提前,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都很高.近年来医药界为此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2000-2003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提高化疗患者白细胞数量效果观察

    抗癌药物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尤以对生长旺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更为明显.2001-2004年我科对121例白细胞为(2.0~3.5)×109/L的化疗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的方法,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审查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处方,发现几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汪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右心房巨大纤维肉瘤急诊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41岁,体重60kg.因头晕3周,加重伴心悸、胸闷1周于2004年8月2日入院.胸部CT提示上纵隔占位,占位上界清楚而下界无法确定.心脏彩超提示右房巨大占位性病变,肿块突入上腔静脉并阻塞三尖瓣口,粘液瘤的可能性大.

    作者:许华强;段明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继发性脾腺癌自发破裂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因阵发性左腰背部疼痛1个月,加重2h,于2003年10月21日入院.查体:P 92次/min,BP 90/70-mmHg,结膜淡粉红,腹饱满,左上腹压痛,肌卫,反跳痛,脾脏肋下可触及.左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腹部CT:脾增大,下腔静脉处有癌栓形成.术中见:腹腔内有暗红色积血约3 000ml,左上腹膈下血凝块约500g,脾脏20cm×13cm×8cm大小.脾上极见一直径4.0cm,下极约12cm×10cm×7cm肿块,下极肿块侵及脾包膜,脾包膜呈灰白色,大网膜及结肠系膜与肿瘤有粘连,与胃底无粘连,脾上极肿块膈面有一长约8.0cm纵形裂口,有活动出血,下腔静脉平第2~3腰椎旁见数枚直径2.0cm淋巴结,质韧,压迫下腔静脉.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4cm×5cm肿块,质地硬,活动尚好.肝脏表面呈弥漫结节样改变,门静脉系统稍扩张.行脾切除,下腔静脉旁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示:脾脏转移性腺癌,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术后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原因,未能进一步检查.

    作者:姚泽明;郑家之;陶洪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