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部位脑外伤后癫痫对γ射线剂量敏感性的研究

山君来;朱建国

关键词:γ射线, 颅脑损伤, 癫痫, 剂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外伤后癫痫γ射线治疗剂量.方法 取自我院2004年5月到2009年4月共计48例患者,采用日立AIRISII0.3Tesla永磁MR扫描仪,西门子Biograph - 16 PET联合定位诊断.采用玛西普公司旋转式头部γ刀治疗仪.结果 47例患者,颞叶单纯发作,采取边缘剂量15 ~ 20Gy,等中心曲线40% ~ 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额叶病灶边缘剂量10~15Gy,等中心曲线40% ~ 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顶叶病灶边缘剂量8~16Gy,等中心曲线40%~ 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复杂性部分发作患者给予上述剂量的1.2 ~1.5倍,全身性发作患者给予上述剂量的1.5 ~2.5倍,对于颞叶病灶或额颞叶同时受累及的病灶,杏仁核,边缘剂量25 ~ 30Gy,采用8mm准直器;胼胝体、扣带同和内囊前肢中心剂量75~ 100Gy,采用4mm准直器,均为50%等剂量曲线.结论 不同部位病灶存在着佳剂量范围采用佳剂量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2010年西宁市279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用诊断X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 对西宁市279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进行专科检查.结果 西宁市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混浊率为23.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放射工龄的增加混浊率有增高的的趋势.结论 长期低剂量的职业照射,对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其个人防护措施.

    作者:熊成育;马宏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宝鸡市669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以便改进防护措施,减少电离辐射损伤,进一步提高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方法 依据卫生部第23号令《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对我市669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对其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随着工龄的增加,手指纵嵴色条甲人数比率及眼晶状体混浊率有增高的趋势,不同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各工龄组中外周血象和肾功检查各项指标均值都在正常范围以内,各工龄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呈增高的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B超检查的异常率呈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中其他两项指标增高或降低呈波动性改变,未见规律性变化.结论 长期小剂量接触电离辐射仍可使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应该进一步加强辐射防护工作.

    作者:赖专华;崔秀玲;路建超;武永平;张克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某放射源仓库的科学管理及外照射剂量监测

    目的 有效利用及科学管理放射源仓库以降低辐射风险,减少人员所受剂量.方法 在辐射防护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放射源分类,非常用源屏蔽,受照时间控制等措施优化了某放射源仓库的管理和使用,并对仓库外围和内部主要工作点进行了γ剂量率跟踪监测.结果 显示该仓库对周围环境γ辐射场基本没有贡献.同时基于对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和地点的统计,分析计算了工作人员所受的附加剂量,结果表明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且所受剂量远低于职业照射年剂量限值.结论 对该仓库的科学管理利用是有成效的.

    作者:李国申;马怀成;邓培君;王引东;孙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T导引下胰腺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 提高胰腺CT导引下穿刺活检的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方法 熟练掌握CT导引下胰腺穿刺操作步骤,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的观察处理.结果 21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取材病理报告率95%.结论 做好穿刺术前准备,熟练掌握胰腺穿刺活检的要领和术后观察与处理,提高胰腺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必不可缺少的.

    作者:李永利;赵庆书;刘孟奇;宋大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B法微核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

    目的 探讨一定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生物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CB法微核实验,检测人外周血离体培养24h后以0.5 ~4 Gy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微核率,计算修复能力指数( DRC),建立以公认的辐射损伤模型和双核微核为观察终点的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一种新方法.结果 CB法微核实验结果显示照射剂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存在较紧密的相关性.随着辐射剂量增加,细胞微核率增大,细胞内微核个数增多,细胞死亡数亦增加.0.5Gy剂量x射线照射后微核率明显增大,与0Gy剂量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3),阅片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的细胞死亡数较少,差异不明显.结论 从微核率,微核个数,死亡细胞数综合考虑,在实例验证基础上,本实验条件下,可选择0.5Gy剂量X射线照射以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大小.

    作者:程学美;秦小梅;刘昆;张天亮;单宝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海阳核电厂周边地区食品中放射性核素调查

    目的 获得海阳核电厂运行前周边地区食品中关键核素的放射性活度水平数据,为评价或解释该核电厂在正常运行期间、事故及事故后期间对周边食品影响提供本底数据.方法 采集海阳核电厂周边的小麦、白菜、海鱼及牛奶等食品样品,样品预处理和制备均采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的方法,核素活度水平使用HPGe -γ谱仪测量系统测量.结果 海阳核电厂周边的食品样品,小麦中226Ra、232Th、137Cs和40K活度浓度算术平均值分别为7.4×10-2、1.8 ×10-1、5.5×10-2和8.2×101 Bq/kg,范围分别为2.7×10-2~2.1 ×10-1、1.1 ×10-1~3.0×10-1、1.9 ×10-2 ~1.0 ×10-1和3.5×101~1.2×102Bq/kg;白菜中226Ra、137Cs和40K活度浓度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8 ×10-2、1.8×10-2和5.0×101 Bq/kg,范围分别为1.3 ×10-3 ~2.7×10-2、1.1 ×10-2~3.3×10-2和4.0×101~8.6×101Bq/kg;鱼样品中232Th、137Cs和40K活度浓度算术平均值分别为3.7×10-2、1.4×10-2和2.1×101 Bq/kg;牛奶中226Ra、137 Cs和40K活度浓度为1.2×10-2、1.8×10-2和3.8×101 Bq/kg;其他核素放射性水平均低于相应的方法探测下限.结论 海阳核电厂30km范围内部分食品中的人工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在本底水平,食用后对居民造成的剂量负担较少.

    作者:许家昂;李全太;陈英民;李海亮;毕明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南京军区实施放射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 构建可靠的放射工作场所,确保医疗照射安全.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等国家和军队的相关法律法规.结果 阐述并分析军区范围内放射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结论 做好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工作是防控放射性职业病的关键.

    作者:杨龙;王超;郭建斌;毛应华;朱乐明;赵国良;荣曙;金慧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国东海海产品中131I、137Cs活度浓度水平分析

    目的 研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我国东海海产品131I、137 Cs活度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3种类共46个样品,采样时间从2011年3月29日至2011年5月3日,采用高纯锗(HPGe)γ谱仪分析样品中的131I、137Cs活度浓度.结果 131I未检出的样品有40个,检出的有6个,其活度浓度范围在0.03~0.31 Bq/kg;137Cs未检出的样品有38个,检出的有8个,其活度浓度范围在0.02~0.48 Bq/kg.结论 目前我国东海海产品131I、137Cs活度浓度远低于国标GB14882 - 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中肉鱼虾类的限制浓度.

    作者:黄卫琴;刘海宽;吴锦海;王力;卢顺琦;史少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10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结果分析

    实验室间比对是实现我单位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为了规范我队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推进我队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稳步发展,我单位参加了由中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即参比组织机构)组织的2010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并取得了合格的成绩,下面将我单位参加考核的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波;南新中;郭宝石;魏宏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X射线行李包安检设备辐射泄漏量的MCNP模拟

    目的 模拟计算地铁站所使用的X射线行李包安检设备辐射泄漏量的大小.方法 采用MCNP4C程序来模拟X射线安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X射线的泄漏量.结果 人体接受到的大辐射剂量为8.26 μSv/a,但如果能保持安检设备铅帘的完整性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仅为0.0727 μSv/a.结论 当行李进出安检机并导致铅帘产生缝隙时,辐射泄漏量会显著增大;人体所受到的大辐射量仍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 -2002)中规定的10μ Sv/a的豁免标准.

    作者:王凯;刘滨;胡文超;赵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无损检测及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

    目的 全面了解各种无损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性,采用经验法等方法识别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 对常用无损检测方法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论 针对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无损检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作者:赵同强;卢锐;吴家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海阳核电站周边地区水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

    目的 调查山东海阳核电站周边地区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方法 采用饱和厚度相对测量法测量水中总α、总β.结果 地表水枯水期总α、总β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0.21Bq/L、0.49Bq/L,丰水期0.084 Bq/L、0.22 Bq/L;饮用水(主要是地下水)枯水期总α、总β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0.18Bq/L、0.61Bq/L,丰水期0.22Bq/L、0.49 Bq/L.结论 山东海阳核电站周边30km范围内水中总α、总β平均活度浓度均未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 2006)规定的总α、总β放射性限值.

    作者:李海亮;陈英民;许家昂;李全太;邓大平;毕明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福岛核电事故后西北某地雪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监测

    目的 测定福岛核电事故后西北某地雪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了解放射性污染的程度.方法 采集雪样品,融化后装入塑料杯内,使用超低本底HPGe γ谱仪直接测量分析人工γ放射性核素的种类与活度;采用超低本底液体闪烁能谱仪测量氚的含量.结果 雪水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但137Cs、134Cs、氚的含量未见异常.结论 福岛核电事故后,西北某地的降雪中含有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污染,但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不大.

    作者:成智威;申茂泉;翟秀芳;殷经鹏;杨文静;胡之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切实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宣教工作,使其密切配合,正确评估及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认真做好扫描前、中、后的各项预防护理工作.结果 2010年1月~2010年12月9000例强化扫描患者,共有402例发生对比剂外漏,总发生率4.67%,其中轻度小于10ml,368例(0.408%),中度大于10ml小于30ml,30例(0.33%),重度大于30ml,4例(0.044%).结论 对比剂外渗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是根本、关键的环节.

    作者:许翠爱;姜敏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日照市二十年医用X射线机防护措施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日照市1990年至2009年间医用X射线机防护状况,监测从业人员接受照射剂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发生情况,探讨监测和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方法.方法 检测医用X光机防护情况,动态观察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阳性率.结果 X射线机的防护情况随时间逐年安全,每两年度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着防护措施的逐步加强,效果明显,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正逐渐减小.

    作者:贺法宪;董庶军;殷克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放射源丢失事故分析

    目的 理清放射源事故的主要诱因,为放射源被盗丢失事故的解决方案提供分析依据.方法 结合具体事故案例,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建立放射源被盗丢失事故树.结果 对事故树进行计算得出等效小割集事故树.结论 引起放射源被盗丢失事故的主要诱因有约13个,外加一些次要的因素;有13项诱因并不真正引起放射源的被盗丢失事故.

    作者:贺长兴;尹在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探讨长期小剂量接触放射线对放射工作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放射作业609人进行内科常规、心电图、眼晶体、血常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检查结果异常率依次为:心电图21.84%、血压14.94%、眼晶体13.14%、RBC 12.64%、ALT 11.99%、HBsAg阳性11.66%、尿素氮8.70%、WBC 3.78%、HGB 1.15%、PLT 6.57×10-3%.观察组WBC、PLT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血常规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长期小剂的接触放射线对机体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作者:万红;孙红占;谭卫国;杨剑;曾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急诊CT检查阳性率论放射实践正当化

    目的 通过调查与分析急诊CT检查阳性率,浅析医疗照射中放射实践正当化.提醒临床医生加强对X射线的认识,减少受检者不必要的照射,避免影响公众健康和安全.方法 统计2008年我院急诊CT的阳性率,按照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评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要求,合理评价急诊CT检查的正当化.结果 16 804例急诊患者阳性率为34.9%,其中颅脑检查阳性率为31.8%,胸部检查阳性率为78.4%,腹部检查阳性率为33.6%,椎体椎间盘检查阳性率为76.7%,其他部位检查阳性率为53.6%,远未达到卫生部阳性率>60%要求.结论 医疗照射目前已成为人类接受X射线大的来源,而CT检查辐射剂量更大,必需要有相应的适应症,CT检查方可实施.

    作者:吴前芝;冯敏;张太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议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照射野的设置及技术要点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及分化差的室管膜细胞瘤的全中枢系统照射时照射野的设置及技术要点.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利用大小合适的真空负压垫固定患者体位,头部垫船型枕,用面罩固定.通过CT模拟定位定全颅野和全脊髓野.采用X线全脑照射和电子线全脊髓照射.结果 用此种方法在全脑和脊髓内得到比较理想的剂量分布,用电子线照射脊髓可以根据患者脊髓深度选择适当能量的电子线来满足脊髓所需剂量,而脊髓前方的正常组织所受剂量相对较少,患者的放射反应较轻,初步临床观察结果满意.结论 X线全脑及电子线全脊髓照射是目前综合治疗髓母细胞瘤及分化差室管膜细胞瘤的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放疗摆位及照射技术应予重视.

    作者:董军兰;叶永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某医院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及评价

    目的 监测和评价某医院直线加速器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辐射影响.方法 对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估算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并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结果 该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对周围环境及公众辐射影响较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直线加速器在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及公众是安全的,但防护屏蔽设计过厚,不符合辐射防护优化原则.

    作者:李强;马君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