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西宁市279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调查分析

熊成育;马宏宏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眼晶状体, 混浊
摘要:目的 了解医用诊断X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 对西宁市279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进行专科检查.结果 西宁市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混浊率为23.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放射工龄的增加混浊率有增高的的趋势.结论 长期低剂量的职业照射,对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其个人防护措施.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南平市介入放射学职业照射状况的研究

    目的 了解我市常见的三类介入放射学第一术者的职业照射剂量分布,评估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风险.方法 收集2家医院心脏、肝脏、下肢等三类介入手术65例.利用热释光探测器对第一术者眼睛、甲状腺、躯干、四肢等8个部位进行单次介入手术剂量测量.结果 不同介入手术中,射频消融术第一术者的平均剂量大(中位值为88 μSv),下肢静脉造影剂小(中位值为18μSv).常见三类介入谢射学手术的剂量分布为心脏介入剂量(中位值为56μSv)>肝脏介入剂量(中位值为29μSv)>下肢介入剂量(中位值为18μSv).第一术者左手的剂量大(中位值为104μSv),右脚剂量小(中位值为11μSv).结论 应加强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张远浩;祖庆;李朝晖;刘宝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京沪高速铁路(山东段)站点电视场强监测结果与分析

    目的 对京沪高铁(山东段)电视信号场强和背景噪声监测,了解电视图像受影响的程度.方法 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布点测量.结果 所调查电视频道信噪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对未使用有线电视用户收看效果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忠;李彤;乔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生物干样γ能谱测量中密度对全能峰效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γ能谱直接测量生物干样时全能峰效率随密度的变化关系.方法 对GC3018型低本底高纯锗(HPGe)γ能谱仪配备的LabSOCS软件进行实测验证后,模拟计算各参数变化对效率的影响.结果 对生物干样介质测量时,HPGeγ能谱仪全能峰效率随样品盒材料的密度及样品装样密度增加而呈指数递减.结论 由变化关系的拟合函数可快速对不同质量实际样品的效率差别进行校正,从而满足核事故应急情况下生物样品中γ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的需求.

    作者:张京;徐翠华;李文红;赵力;拓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同步希罗达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同步希罗达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4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年龄65 ~70岁.希罗达从放疗第1天开始服用,1 500mg/m2/d,间隔12h,分2次口服,连续服用14d,休息7d为一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同步进行6 MVX射线盆腔照射,(45~50)Gy/5周;不能手术者肿瘤区加量至(64~66) Gy/(6~7)w.结果 24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3例(12.5%),部分缓解(PR) 10例(41.7%),总有效率54.2%.病情稳定(SD)9例(37.5%).10例(41.7%)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食欲减低、骨髓抑制,少数患者出现了手足综合征,但多为Ⅰ~Ⅱ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联合希罗达同步放化疗在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效果较好,耐受性良好.

    作者:段伟;庞宝华;康婷;刘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一种三维电磁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满足城市(特别是建筑密集区域)复杂电磁环境管理工作需要的三维电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方法 采用二维与三维GIS无缝融合技术、电磁频谱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空间地理数据与电磁环境管理业务数据的集成和综合管理.结果 该系统能够对空间地理信息、电磁辐射设施的属性信息以及三维电磁辐射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化的综合管理.结论 建设三维电磁环境管理GIS系统,可有效地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水平,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高效的电磁环境监管体系.

    作者:王东;罗启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军队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修订说明

    目的 对《军队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JB 1105-91)进行修订.方法 采用资料综述法和现场调查法,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定以及军队医用X射线诊断的现状和卫生防护需求进行总结分析,确定标准修订的原则和思路.结果 现行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增加了不少新的项目指标,原有项目指标的限值也有较大改变,军队医用诊断X射线的卫生防护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善,驻军以上医院与部队基层卫生单位的差距更趋明显,(GJB 1105 -91)的修订非常必要.结论 修订稿的各项指标、限值与相关新国家标准相一致,同时又兼顾了当前军队放射诊疗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满足军队放射诊断卫生防护的各方面需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赵进沛;李秀芹;刘士敏;杨新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B法微核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

    目的 探讨一定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生物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CB法微核实验,检测人外周血离体培养24h后以0.5 ~4 Gy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微核率,计算修复能力指数( DRC),建立以公认的辐射损伤模型和双核微核为观察终点的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一种新方法.结果 CB法微核实验结果显示照射剂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存在较紧密的相关性.随着辐射剂量增加,细胞微核率增大,细胞内微核个数增多,细胞死亡数亦增加.0.5Gy剂量x射线照射后微核率明显增大,与0Gy剂量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3),阅片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的细胞死亡数较少,差异不明显.结论 从微核率,微核个数,死亡细胞数综合考虑,在实例验证基础上,本实验条件下,可选择0.5Gy剂量X射线照射以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大小.

    作者:程学美;秦小梅;刘昆;张天亮;单宝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茂名市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场所放射防护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掌握茂名市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场所放射防护现状,提高防护水平,保障公众健康.方法 按照GBZ138 - 2002医用诊断X射线机卫生防护监测规范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点合格率从高至低依次为高州市98.12%、茂名市直97.95%、信宜市97.62%、茂南区94.12%、化州市91.30%、电白县88.79%和茂港区81.97%;市级、县(区)级和其他级别场所合格率分别为92.2%、72.4%,69.9%和80.0%;机房临近区域超标率为10.1%,操作场所超标率为1.9%;场所不合格主要由机房防护门泄漏射线超标造成.结论 茂名地区各市、县(区)的放射防护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放射防护水平的高低不仅与使用单位的经济状况和主要责任者的辐射防护意识有关,而且与当地放射卫生行政管理水平有关.

    作者:陈水江;梁纪文;王强;谢永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部位脑外伤后癫痫对γ射线剂量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外伤后癫痫γ射线治疗剂量.方法 取自我院2004年5月到2009年4月共计48例患者,采用日立AIRISII0.3Tesla永磁MR扫描仪,西门子Biograph - 16 PET联合定位诊断.采用玛西普公司旋转式头部γ刀治疗仪.结果 47例患者,颞叶单纯发作,采取边缘剂量15 ~ 20Gy,等中心曲线40% ~ 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额叶病灶边缘剂量10~15Gy,等中心曲线40% ~ 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顶叶病灶边缘剂量8~16Gy,等中心曲线40%~ 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复杂性部分发作患者给予上述剂量的1.2 ~1.5倍,全身性发作患者给予上述剂量的1.5 ~2.5倍,对于颞叶病灶或额颞叶同时受累及的病灶,杏仁核,边缘剂量25 ~ 30Gy,采用8mm准直器;胼胝体、扣带同和内囊前肢中心剂量75~ 100Gy,采用4mm准直器,均为50%等剂量曲线.结论 不同部位病灶存在着佳剂量范围采用佳剂量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山君来;朱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

    目的 探讨低剂量16层螺旋CT在不同年龄段儿童胸部检查中的作用,评估低剂量螺旋CT肺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300名因怀疑儿童肺炎及儿童异物的患儿行胸部CT扫描,根据儿童的年龄或者体重分成5组,每组各60名.每组受检者按照不同的扫描参数将其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5名患儿.每亚组扫描参数分别一个标准剂量组和三个低剂量组:120kV、150 mAs,120kV、50 mAs,120kV、30 mAs,120kV、15 mAs.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As的降低,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0.05),以15 mAs水平为低.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在儿童胸部扫描,15mAs的更低剂量螺旋CT肺窗图像可满足<8岁或<40kg的患儿诊断需求.

    作者:马爱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切实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宣教工作,使其密切配合,正确评估及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认真做好扫描前、中、后的各项预防护理工作.结果 2010年1月~2010年12月9000例强化扫描患者,共有402例发生对比剂外漏,总发生率4.67%,其中轻度小于10ml,368例(0.408%),中度大于10ml小于30ml,30例(0.33%),重度大于30ml,4例(0.044%).结论 对比剂外渗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是根本、关键的环节.

    作者:许翠爱;姜敏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学习GBZ235-2011标准的一点认知和理解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235 - 2011)已于2011年8月1日正式实施了.这一标准的发布与实施规范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程序,对于全国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认真学习了这一标准,并与2007年11月1日实施的卫生部第55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有关内容进行比较.

    作者:钟小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地震灾后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灾后绵阳市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情况,为灾后放射场所科学重建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依据GBZ138 - 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和GBZ130 - 2002《医用诊断X射线机卫生防护标准》要求,对灾后正常运行的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综合防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面积合格率66%;放射人员操作位防护合格率94%;放射人员持证率90%;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72%;放射人员健康体检率72%.结论 放射人员防护较好,但今后需加强放射场所建设项目的防护评价与卫生监督工作,提高放射人员与公众的防护意识.

    作者:祁寒梅;谭刚;王东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无损检测及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

    目的 全面了解各种无损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性,采用经验法等方法识别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 对常用无损检测方法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论 针对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无损检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作者:赵同强;卢锐;吴家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急诊CT检查阳性率论放射实践正当化

    目的 通过调查与分析急诊CT检查阳性率,浅析医疗照射中放射实践正当化.提醒临床医生加强对X射线的认识,减少受检者不必要的照射,避免影响公众健康和安全.方法 统计2008年我院急诊CT的阳性率,按照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评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要求,合理评价急诊CT检查的正当化.结果 16 804例急诊患者阳性率为34.9%,其中颅脑检查阳性率为31.8%,胸部检查阳性率为78.4%,腹部检查阳性率为33.6%,椎体椎间盘检查阳性率为76.7%,其他部位检查阳性率为53.6%,远未达到卫生部阳性率>60%要求.结论 医疗照射目前已成为人类接受X射线大的来源,而CT检查辐射剂量更大,必需要有相应的适应症,CT检查方可实施.

    作者:吴前芝;冯敏;张太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肠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15例小肠间质瘤的MS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小肠间质瘤CT表现为:病变内生性生长3例,外生性生长11例,腔内外同时生长1例,其中良性3例,低度恶性3例,恶性9例.3例良性肿块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3例低度恶性及9例恶性恶性肿块直径大于4cm,密度不均匀,其内见坏死灶及囊变去,3例与肠腔相通,出现气液平,增强后瘤体内及瘤周见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小血管影,部分肿块侵犯邻近器官组织.结论 多层螺旋CT是小肠间质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明杰;李旭丹;陈淑艳;叶叔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放射源丢失事故分析

    目的 理清放射源事故的主要诱因,为放射源被盗丢失事故的解决方案提供分析依据.方法 结合具体事故案例,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建立放射源被盗丢失事故树.结果 对事故树进行计算得出等效小割集事故树.结论 引起放射源被盗丢失事故的主要诱因有约13个,外加一些次要的因素;有13项诱因并不真正引起放射源的被盗丢失事故.

    作者:贺长兴;尹在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共建共享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预测模式

    目的 为了更好地分析共建共享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研究一种简单、便于工程应用的预测模式.方法 从智能与传统天线的基本原理和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利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式,通过方向函数的拟合、能量的叠加、功率控制分析和发射占空情况分析.结果 该模式可分别对使用智能天线和传统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电磁辐射影响预测与分析.结论 该模式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GSM、TD - SCDMA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以及作为共建共享基站申请审查的技术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周睿东;周围;杨旭富;陈锋;刘宝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于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屏蔽两种计算结果的探讨

    目的 对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辐射屏蔽厚度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辐射屏蔽厚度分别采用周工作负荷和焦点大输出剂量率进行核算.结果 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虽有差异,但均满足放射防护要求,其中以焦点大输出剂量率计算的结果导致防护过度.结论 以防护优化原则,采用周工作负荷计算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辐射屏蔽厚度是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作者:谢萍;陈掌凡;赵新春;张会敏;黄玉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腮腺显像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性碘治疗后腮腺功能的评价

    目的 利用腮腺显像研究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接受放射性碘(131I)治疗后腮腺的摄取与排泄功能.方法 3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分为首次治疗组(组1)20例,重复治疗组(组2)12例,全部接受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腮腺显像,分别计算腮腺的放射性摄取指数(UI)及酸性刺激后排泄指数(EI),并对腮腺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治疗组131I治疗后3个月腮腺UI和EI分别下降24.7%和25.5%(t值分别为2.0265,2.1043,P值分别为0.0498,0.0420);重复治疗组131I治疗后腮腺UI和EI分别下降34.4%和39.7%(t值分别为1.1204,2.1575,P值分别为0.0455,0.0422);但两组间治疗后腮腺UI和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t'(UI)=1.2331治疗后t'(EI)=1.0474 P值均>0.05).结论 腮腺显像可灵敏地监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31I治疗后腮腺功能的变化.

    作者:叶万忠;谢天豪;范益军;沈国平;赵燕;王石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