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张西志;许翠珍;葛和平
目的 探讨核与放射事件对救援人员的影响及其干预方式.方法 分析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应急准备,以及危机时的自我调整,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结果 核与辐射事件严重影响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必要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心理损伤.结论 辐射危机时的心理自我调控,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救援人员的心理损伤.
作者:尹忠伟;谢怀江;杨成君;杨义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雷达部队作业环境电磁辐射对作战人员情感状态和神经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进行自觉症状调查.采用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的POMS量表和神经行为功能综合测试仪对辐照人员和对照组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辐照组明显感到视觉疲劳;POMS量表中辐照组疲惫感明显增加;目标追踪实验辐照组总的打点数(χ2=6.808,P<0.05)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右手交叉实验总次数辐照组显著小于对照组(χ2=14.820,P<0.01).结论 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的心理状态、手部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邓朝晖;龚茜芬;余争平;张彦文;王虚步;李彩霞;安晓静;徐庆;裴莉萍;陈纯海;郭彦;许商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某医院γ刀机房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与评价.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与方法.结果 监测了γ刀治疗机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及治疗室周边环境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结论 该医院γ刀建设项目是完全按照预评价的要求建设的,治疗室的屏蔽厚度是符合安全原则的,该γ刀治疗机性能指标及机房外环境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作者:刘忠恕;李红;朱朝晖;廖向东;文湘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沿海地区Graves病131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37例Graves病患者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确定131I治疗剂量,治疗后半年内随访,并详细记录治疗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Graves病患者1次服用131I治疗后3月时临床治愈率77.4%,6月时治愈率85.9% ,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11.6% ,总有效率为97.5% .结论 口服131I是治疗Graves病简便、安全、有效的冶疗方法之一.准确把握治疗剂量可以减低甲减的发生.
作者:黄治文;邱坤辉;谢成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校准放疗剂量仪器,以保证放射治疗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是对病人进行放射治疗的重要依据.方法 用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的二级标准剂量仪PTW-UNIDOS在60Coγ射线辐射场中用替代法进行校准.结果 经校准的放疗剂量仪器,其中40台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为80%.结论 应加强有关培训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定与校准周期,定期送检,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
作者:姜庆寰;刘雅;程金生;郭朝晖;李开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保护武汉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便更好地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健康监测措施,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这次调查.
作者:金卫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减少131I在核医学应用中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周围公众的辐射.方法 分析131I在核医学应用中的辐射特点,找出主要环境污染因子,计算相应的受辐射剂量.结果 在采取合适的辐射防护措施后,131I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控制在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水平.结论 131I在核医学中的应用应做到辐射防护的优化.
作者:刘宝华;孔令丰;王美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国外核潜艇人员在事故照射条件下的医学处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核潜艇事故的特殊性以及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治措施.结果 揭示核潜艇事故现场的发生呈多区域性分布,艇员全身受到的照射多为非均匀性,伤情更为复杂,伤员后送更加艰巨.结论 在制定具体医学处理方案和程序时,必须考虑核潜艇事故发生的特点.
作者:李珂娴;范正平;雷呈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影像质量,确保诊断效果.方法 根据床边拍片的特点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结果 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结论 床边拍片的质量是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诊治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林黎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1926年Syllaba和Henner首先报道了AT疾病,到1988年Gatti等将AT疾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1q22-23.
作者:史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一度被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笔者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尹燕霞;马振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简单高效地测量高湿度环境下的氡浓度.方法 活性炭盒测量法.结果 研究了活性炭盒的响应峰面积计算、布放时间以及校准参数等,并探讨了提高活性炭盒探测效率的途径.结论 可通过实验校准降低高湿度环境对活性炭盒测氡的影响,并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作者:王海军;董玮;张建国;杨翊方;李珂娴;秦思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充分发挥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在医院临床诊断、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 依据PACS的特征及优势.结果 叙述了PACS的发展轨迹,应用途径,并探讨了实施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结论 创建一个完善的PACS系统是建设实际化医院的必然要求.
作者:匡立山;夏国亮;张长海;沙占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为PET受检者出院后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用辐射剂量仪分别测量20例PET受检者出院时的空气吸收剂量率,采用Mountford法估算不同公众人群的有效剂量.结果 注射18F的患者出院时其体表不同距离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别为: 体表:124.0~314.9μGy/h ,0.3m:59.0~113.5μGy/h, 0.5m:35.3~68.1μGy/h,1m: 15.6~22.7μGy/h , 1.5m:7.2~10.9μGy/h.经估算,出院患者对不同公众照射后的有效剂量分别为:配偶或伴侣0.15~0.29 mSv,成人家属0.040~0.059 mSv,工作同事0.039~0.057 mSv,同车乘客0.11~0.20 mSv.结论 单个PET受检者出院后对不同的公众成员所造成的照射剂量均未超过国家辐射安全标准关于公众个人年剂量限值.
作者:黄海潮;魏伟奇;翁振乾;黄丽华;吴德龙;肖德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回旋加速器、PET-CT机房的防护性能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并对机房和周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回旋加速器、PET-CT机房的屏蔽防护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回旋加速器、PET-CT机房在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机房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作者:李红;刘忠恕;文湘闽;廖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低浓度氯气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小剂量低浓度氯气环境下对吸烟作业工人和对不吸烟作业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影响的比较调查较少,为了解小剂量低浓度氯气环境下对吸烟作业工人和不吸烟作业工人的肺通气功能之间是否有差异,我们对某钾碱公司的离子膜、废气处理、液氯车间进行了现场监测调查,并对接触氯气的吸烟工人、不吸烟的工人和对照组的吸烟工人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会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占胃肠道畸形的第二位,发病率约为1/5验000,且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笔者整理我院近几年经病理证实的先天性结肠症50例,就其X射线表现及检查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宋照亮;郭之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氡染毒对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的影响.方法 多功能生态氡室对Wistar大鼠进行氡及其子体染毒,累积染毒剂量分别达100、200、400WLM,染毒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程度,提取大鼠肺组织线粒体进行CcO活性的测定.结果 染毒后肺组织主要病理变化为肺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变性,肺泡腔萎缩消失.线粒体CcO的活性随着染氡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并且与肺泡间隔厚度成负相关,与肺泡腔面积成正相关.结论 氡染毒后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与CcO的活性相关.
作者:张素萍;徐乃玉;吴昭昭;董亮;童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自贡市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运行质量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的检测及评价依据相关卫生标准进行.结果 对42个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的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诊断设备运行质量较好,但也存在部分设备过于陈旧等问题.结论 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胡涵;江利权;郭建国;胡晓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制开发一种新型生产用同位素,液体稀释分装系统.方法 用机械系统完成各工艺动作并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结果 将定量的高活度碘-131液体与生理盐水混合,自动稀释规定的活度,并将稀释后的液体精确计量分装到西林瓶中,结论整个稀释分装过程自动完成,既保证了放射性药物的剂量的精确一致,又免除了分装人员受到的放射性照射.
作者:肖蓉川;陈守强;宫霞霞;柏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