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芳
目的 了解自贡市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运行质量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的检测及评价依据相关卫生标准进行.结果 对42个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的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诊断设备运行质量较好,但也存在部分设备过于陈旧等问题.结论 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胡涵;江利权;郭建国;胡晓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为放射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测定个人受照剂量,按国家标准对茂名市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了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与120名非射线医务工作人员作对照.结果 ① 2006年茂名市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05mSv,X射线介入放射学工作(下简称介入)人员与X射线诊断工作(下简称诊断)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分别为5.21mSv和 0.66 mSv;②调查组与对照组比较, 自觉症状和体征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外周血象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眼晶体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③诊断组与介入组比较,眼晶体改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外周血象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受长期低剂量照射引起机体多方面一些变化.介入人员临床指征较诊断人员明显,加强防护,特别是对介入的防护尤有必要.
作者: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对医用放射设备和工业射线探伤设备的防护工程进行防护效果的监测,评价时,经常遇到因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不同而发生防护效果评价方面的争议,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浪费.
作者:张冰洁;刘桐桢;王建伟;贾天合;丁为民;张丹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胶片剂量计是一种重要的二维剂量仪.它的空间分辨率高,可以用来快速获取辐射场的二维剂量分布,因此,对于肿瘤放射物理学中的常规剂量测量和放射治疗计划验证,尤其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计划,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计划的剂量验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笔者将对辐射剂量胶片的原理、物理化学性质作一简要综述,然后介绍几种常用的胶片.
作者:俞顺飞;程金生;李开宝;苏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受到低水平放射性污染的土地治理方法并对防治技术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土地治理过程的放射性水平进行跟踪监测,完善和调整整治方法,达到整治预期效果.结果 通过对该地块上堆放的含放射性污染的废渣以及受到污染的土层清理、固化、转运、安全贮存后其放射性水平恢复到当地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开发后监测表明该地块及其周边仍处于本底水平.结论 受到低水平放射性污染的土地经过整治后可以进行无限制的开发利用.
作者:王凤英;张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雷达部队作业环境电磁辐射对作战人员情感状态和神经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进行自觉症状调查.采用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的POMS量表和神经行为功能综合测试仪对辐照人员和对照组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辐照组明显感到视觉疲劳;POMS量表中辐照组疲惫感明显增加;目标追踪实验辐照组总的打点数(χ2=6.808,P<0.05)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右手交叉实验总次数辐照组显著小于对照组(χ2=14.820,P<0.01).结论 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的心理状态、手部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邓朝晖;龚茜芬;余争平;张彦文;王虚步;李彩霞;安晓静;徐庆;裴莉萍;陈纯海;郭彦;许商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E838对辐射暴露小鼠造血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 用内源性脾结节形成(CFU-S),股骨有核细胞(BMN)计数及脾脏指数等方法观察E838、炔雌醇、尼尔雌醇对137Cs γ射线照射7.5Gy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观察受照小鼠的BMN、CFU-S和脾指数的变化.结果 照射后第 9 天E838各组的BMN数、CFU-S及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01).E838三个剂量组的BMN数与尼尔雌醇组比较有所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与炔雌醇比较,中、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838 三个剂量组的脾脏指数与尼尔雌醇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E838对辐射暴露小鼠造血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月英;李德冠;吴红英;刘强;王勇;路璐;孟爱民;王汝勤;张良安;史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减少131I在核医学应用中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周围公众的辐射.方法 分析131I在核医学应用中的辐射特点,找出主要环境污染因子,计算相应的受辐射剂量.结果 在采取合适的辐射防护措施后,131I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控制在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水平.结论 131I在核医学中的应用应做到辐射防护的优化.
作者:刘宝华;孔令丰;王美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个人受照剂量水平,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为进一步保护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放射治疗单位的利益.方法 依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进行监测.结果 分别统计近十年来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结果,比较不同工种的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结果,各月份人均月平均剂量水平随各月总照射野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操作不同放射治疗设备的技术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论 所有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均小于5mSv,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人均月剂量水平随各月总照射野数大致呈正比关系,整个放射治疗工作条件和环境符合辐射安全要求,可以确保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李军;张西志;许翠珍;葛和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经石灰乳中和沉淀后的稀土水冶废水达标排放的方法.方法 用硫酸钡镭共沉淀法去除废水中的镭,并通过实验测量研究氯化钡用量及体系pH值变化对去除废水中镭的影响.结果 废水中总放射性去除率将随氯化钡加入量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而pH值则相反,其去除率随pH值增大而下降.结论 经过石灰乳中和沉淀处理后,再用硫酸钡沉淀方法处理,可使废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的规定.
作者:张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r adiodurans)N+注入后自由基产生的剂量效应和清除的时间效应.方法 对耐辐射球菌进行γ射线照射和N+离子注入后用ESR波谱测定自由基含量.结果 随着N+离子剂量的增加,耐辐射球菌自由基生成量先升高,再下降,后在上升.在较高N+离子剂量下,随着注入后时间的延长,自由基含量降低;在较低剂量下,自由基的生成量较高.结论 抗辐射菌株对高剂量N+离子辐射有较强的自由基消除能力,但在低高剂量时反而比较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吕平;杨柳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占胃肠道畸形的第二位,发病率约为1/5验000,且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笔者整理我院近几年经病理证实的先天性结肠症50例,就其X射线表现及检查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宋照亮;郭之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辐射防护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将获取的资料与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主要采用BH3103 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PCM-100(α、β、γ)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表面污染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大值为0.89μGy/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大为值0.43 Bq/cm2,敷贴器贮源箱表面韧致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2.34 μGy/h(5 cm)和0.26 μGy/h(100 cm),个人剂量监测有一人年个人剂量超过5 mSv,为8.88 mSv.结论 该核医学科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辐射防护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放射防护管理较完善,正常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但应修建通风橱,加强分装室操作人员防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作者:杨晓光;贺强;王亮华;陈大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寻求一种对难愈性放射性皮炎疗程短,效果确切,且又经济的治疗方法,以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病人痛苦.方法 自2004年4月~2007年9月,我们采用改良的换药护理技术治疗该类病人58例,并同54例外科换药疗法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5.6d(3~16d);对照组为15d(6~30d).治疗组用药10min-0.5h,疼痛减轻或消失,创面干燥,愈合后皮肤红嫩柔软,有弹性,无疤痕遗留;对照组愈合后皮肤质地僵硬,弹性差,14例留有疤痕增生.结论 该护理干预对难愈性放射皮炎疗效确切.
作者:张玉莲;肖海云;房起环;徐书红;赵沁;高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个人剂量测量系统技术水平.方法 将退火处理后的热释光剂量元件按要求分成10组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照射后的剂量计再寄回我所测量、计算、然后将结果上报.结果 2004年和2006年两次参加盲样考核比对,各评定值与约定真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结论 贵州省个人剂量测量系统技术水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作者:布敬双;魏涛;杨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制开发一种新型生产用同位素,液体稀释分装系统.方法 用机械系统完成各工艺动作并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结果 将定量的高活度碘-131液体与生理盐水混合,自动稀释规定的活度,并将稀释后的液体精确计量分装到西林瓶中,结论整个稀释分装过程自动完成,既保证了放射性药物的剂量的精确一致,又免除了分装人员受到的放射性照射.
作者:肖蓉川;陈守强;宫霞霞;柏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放射性同位素敷贴治疗是利用核素发射出β射线,使局部病灶产生辐射生物效应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董华;宋钢;李全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1997~2006年郑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个人剂量水平,评价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电离辐射危害程度.方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8-2002和GB5294-85的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10年来共测量4 394人次,总集体有效剂量为7 664.22man·mSv,人均年有效剂量1.74 mSv·a-1.其中从事核医学诊断人员的受照剂量高,达到5.3 mSv·a-1,低的为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1.45 mSv·a-1.小于5 mSv·a-1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96.43%.结论 郑州市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在标准以下且逐年下降.
作者:赵雅斐;郝欢;郭伟;张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水样残渣量与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苏州地区不同水体作为研究对象,应用BH1216型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装置,用241Am和优级纯氯化钾分别作为总α和总β放射性测量的标准源,采用中等厚度相对测量法测定样品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结果 水样残渣量与总α放射性活度之间相关性较好(r=0.517, P﹤0.01),而残渣量与总β放射性活度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差(r=0.435,0.01<P<0.05).结论 水体的放射性随着其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应当对水处理过程中降低放射性核素浓度的措施进行探讨和规范化,确保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水平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作者:张瑞菊;涂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7目的 识别、分析、评价新建CT机房可能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CT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预防、控制或消除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保护从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新建CT机房的选址与总体布局、设备安装、放射防护设施设计、辅助用室设置、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及射线在辐射场中与空气作用产生的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类比单位该项目的实际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为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在严格执行了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后,该新建CT机房项目是可行的.
作者:康智忠;崔国勤;万玉生;邢海平;梁宪军;曹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