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菊;涂彧
目的 探讨核与放射事件对救援人员的影响及其干预方式.方法 分析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应急准备,以及危机时的自我调整,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结果 核与辐射事件严重影响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必要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心理损伤.结论 辐射危机时的心理自我调控,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救援人员的心理损伤.
作者:尹忠伟;谢怀江;杨成君;杨义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放射卫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放射卫生档案管理水平.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果 阐述了建立健全放射卫生档案的措施,找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结论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放射卫生档案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作者:梁健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7目的 识别、分析、评价新建CT机房可能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CT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预防、控制或消除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保护从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新建CT机房的选址与总体布局、设备安装、放射防护设施设计、辅助用室设置、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及射线在辐射场中与空气作用产生的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类比单位该项目的实际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为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在严格执行了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后,该新建CT机房项目是可行的.
作者:康智忠;崔国勤;万玉生;邢海平;梁宪军;曹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低浓度氯气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小剂量低浓度氯气环境下对吸烟作业工人和对不吸烟作业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影响的比较调查较少,为了解小剂量低浓度氯气环境下对吸烟作业工人和不吸烟作业工人的肺通气功能之间是否有差异,我们对某钾碱公司的离子膜、废气处理、液氯车间进行了现场监测调查,并对接触氯气的吸烟工人、不吸烟的工人和对照组的吸烟工人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会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为PET受检者出院后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用辐射剂量仪分别测量20例PET受检者出院时的空气吸收剂量率,采用Mountford法估算不同公众人群的有效剂量.结果 注射18F的患者出院时其体表不同距离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别为: 体表:124.0~314.9μGy/h ,0.3m:59.0~113.5μGy/h, 0.5m:35.3~68.1μGy/h,1m: 15.6~22.7μGy/h , 1.5m:7.2~10.9μGy/h.经估算,出院患者对不同公众照射后的有效剂量分别为:配偶或伴侣0.15~0.29 mSv,成人家属0.040~0.059 mSv,工作同事0.039~0.057 mSv,同车乘客0.11~0.20 mSv.结论 单个PET受检者出院后对不同的公众成员所造成的照射剂量均未超过国家辐射安全标准关于公众个人年剂量限值.
作者:黄海潮;魏伟奇;翁振乾;黄丽华;吴德龙;肖德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甘肃省的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从业人员现状及有关配置情况.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填表方式对全部的省级、地、市级,部分县级的放射卫生机构进行调查.结果 基本掌握了相关单位的基本情况,人员构成,人员年龄结构及专业设备配置状况.结论 我省的放射卫生机构在人员、设备、检测能力方面都存在不足,亟待解决.
作者:邬家龙;孙卫;王赟;罗伟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介绍仅次于吸咽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的氡气的性质和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采取适当的减氡措施.结果 可以有效防止氡气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氡浓度.结论 只要措施得当,可使室内氡处于较低水平,不致于对人体造成伤害.
作者:申凤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个人剂量测量系统技术水平.方法 将退火处理后的热释光剂量元件按要求分成10组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照射后的剂量计再寄回我所测量、计算、然后将结果上报.结果 2004年和2006年两次参加盲样考核比对,各评定值与约定真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结论 贵州省个人剂量测量系统技术水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作者:布敬双;魏涛;杨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受到低水平放射性污染的土地治理方法并对防治技术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土地治理过程的放射性水平进行跟踪监测,完善和调整整治方法,达到整治预期效果.结果 通过对该地块上堆放的含放射性污染的废渣以及受到污染的土层清理、固化、转运、安全贮存后其放射性水平恢复到当地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开发后监测表明该地块及其周边仍处于本底水平.结论 受到低水平放射性污染的土地经过整治后可以进行无限制的开发利用.
作者:王凤英;张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8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男性40例,女性46例)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成像,以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86例患者共分析638个血管节段,其中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左冠主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左前降支为97.9%和97.1%,右冠远端为84.5%和97.5%,对钙化的诊断优于冠脉造影.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老年人冠心病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赵永霞;王敬稳;梁广路;孙飞;孙健;李秋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了解某省现有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资源情况,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全国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资源调查方案及表格填写说明所确定的统一方法.结果 某省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资源参差不齐,应急医学资源整体水平亟待提高.结论 国家应增加核与放射应急专项经费的投入,确保应急储备;发布核与放射应急相关操作准则或指南,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
作者:许志勇;杨芬芳;谭雄;凌光华;张奇志;张雷;王艳;向佳民;肖仁义;罗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医疗机构核应急医学资源情况.方法 按照2006年河北省核和辐射应急医学资源调查方案要求.结果 我市初步具有应对一般放射事故的应急检测和救治能力.结论 加强放射知识宣传和应急药品的储备,加强人员应急演练.
作者:王春光;王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1997~2006年郑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个人剂量水平,评价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电离辐射危害程度.方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8-2002和GB5294-85的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10年来共测量4 394人次,总集体有效剂量为7 664.22man·mSv,人均年有效剂量1.74 mSv·a-1.其中从事核医学诊断人员的受照剂量高,达到5.3 mSv·a-1,低的为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1.45 mSv·a-1.小于5 mSv·a-1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96.43%.结论 郑州市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在标准以下且逐年下降.
作者:赵雅斐;郝欢;郭伟;张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简单高效地测量高湿度环境下的氡浓度.方法 活性炭盒测量法.结果 研究了活性炭盒的响应峰面积计算、布放时间以及校准参数等,并探讨了提高活性炭盒探测效率的途径.结论 可通过实验校准降低高湿度环境对活性炭盒测氡的影响,并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作者:王海军;董玮;张建国;杨翊方;李珂娴;秦思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充分发挥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在医院临床诊断、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 依据PACS的特征及优势.结果 叙述了PACS的发展轨迹,应用途径,并探讨了实施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结论 创建一个完善的PACS系统是建设实际化医院的必然要求.
作者:匡立山;夏国亮;张长海;沙占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眼晶状体是对射线较敏感的器官之一,长期小剂量的射线外照射,可以引起眼晶状体混浊,视力减退,为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变化,我们对全市418名放射工作人员和310名非接触射线人员眼晶状体进行调查.
作者:魏凌;翟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介绍怎样设计更好的三维治疗计划.方法 介绍三维治疗计划设计过程.结果 三维治疗计划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作者:曾自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磁辐射后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家族(JAKs)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90mW/cm2的电磁波一次辐照大鼠20min,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GSA-IB4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JAKs家族蛋白质在海马脑区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电磁辐射后3h 至24h大鼠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GSA-IB4表达明显增高;Jak1、Jak2、Jak3蛋白磷酸化水平在电磁辐射后都有所升高,Jak1于辐照后即刻开始升高,12 h达到峰值,而Jak2磷酸化水平在辐照后即刻就达到峰值,并且24 h内都维持在较高水平,Jak3仅在辐照后3 h以内明显升高,72 h后所有Jak家族成员蛋白磷酸化水平恢复至正常.结论 电磁辐射可明显诱导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活化,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Jak1,Jak2,Jak3磷酸化水平出现不同形式的升高,表现为差别激活,三条JAK/STAT信号通路在电磁辐射致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可能具有不同作用.
作者:陈纯海;杨学森;郝玉通;张广斌;余争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16层螺旋CT扫描中冠状的脉血管的成像效果以确保诊断质量.方法 通过精心护理调整被检查者的心理.结果 60例患者有56例16层螺旋CT冠状的脉造影的处理图像可以诊断.结论 精心护理及调节患者心理可提高相应检查中冠心病的诊断率.
作者:杨海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自贡市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运行质量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的检测及评价依据相关卫生标准进行.结果 对42个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的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诊断设备运行质量较好,但也存在部分设备过于陈旧等问题.结论 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胡涵;江利权;郭建国;胡晓雷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