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袁园;张杰
目的探讨肺癌影像表现、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p53蛋白异常表达的关系,以便术前、术后更准确评估肺癌的预后.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肺癌,研究其影像表现、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p53蛋白阳性率(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测定)之间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肿块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而与肺癌的形态、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结论肺癌的预后主要与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韩伟;刘先军;张毅;马万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CLS),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小儿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其临床主要特点为发热、皮疹、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球结膜充血、口腔粘膜充血、舌乳头增生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致儿童冠状动脉损害.近年来,诊断病例不断增多,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防止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对诊断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儿采用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进行观察研究,以探讨其临床疗效.
作者:刘学峰;张翠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5年10月-1999年12月对我院31例临床X线胸片(正侧位、前弓位)诊断为肺尖部斑片状阴影的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现将镜检、细菌学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明确肺尖部斑片状阴影病变性质的价值.
作者:王晓培;王斌;程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生后2~6个月是发病高峰,典型症状有频咳和发作性喘憋,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约占90%.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也可成为本病的病原,可存在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为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合理用药问题,我院对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用抗病毒药或抗病毒药加抗生素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剖宫产手术多数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由于麻醉药物使肠蠕动减慢,产后消化功能紊乱,易出现腹胀、排气困难,影响进食、睡眠、切口愈合及产后子宫复旧.因此,术后及早消除腹胀,促进排气也是剖宫产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用中成药四磨汤防治术后腹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历报告患儿,男,8岁,2年前发现左膝肿大,诊为骨化性肌炎.近3个月来,左膝疼痛,晨重,肿物较前肿大,以左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收入院.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近年来体外循环(CPB)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很大降低,而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仍高达15%~30%,严重者可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死亡.ARDS发生率在0.25%~1.3%,病死率在40%以上,高达91.6%.所以,如何避免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是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年来的肺损伤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唐烽;谭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中常见的一种,为良性病变,可影响面部美观或侵犯眼、鼻、口腔等重要器官,影响其功能,甚至并发出血、感染、溃疡等.1993年1月-2000年1月,我院采用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承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荧光定量PCR主要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技术,快速、特异、灵敏地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病原体.本文对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402例可疑性传播疾病的患者进行以上3种病原体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坚;张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肌间隔综合征又称筋膜间隔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是四肢因创伤所致的一个或多个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升高引起室内肌肉、神经缺血而产生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本文就其诊断与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李强;杨秀芳;王贵润;徐展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肝癌术后大出血,临床处理十分棘手,我院采用药物输注装置输注止血剂等药物治疗成功1例,报告如下.
作者:阴建兵;王世昌;雷贯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绿脓杆菌肺炎(PAP)因感染绿脓肝菌(PA,又称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多见于医院内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高.1997-1999年我院住院患者中痰培养检出PA 60例,其中肺部感染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家和;吴刚;董安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1997-2000年采用Bastiani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尺桡骨折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双德;任明亮;姜洁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7年6月-2001年1月,我院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运用降逆止呕汤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69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禚洪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新式剖宫产术以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为特点,与旧式剖宫产术主要区别为以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肌肉、腹膜以及子宫肌层,故对肌肉松弛的要求高.如肌肉松弛不佳则易导致分离肌肉和胎儿取出时困难.我院1999年1-6月选择部分病例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下行新式剖宫产术,并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斌斌;张培红;孙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食管型颈椎病是其中一个类型.由于临床症状较轻,对人体影响不大,不易引起重视.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共治疗45例患者,其中36例确诊为食管型颈椎病,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忠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8年6月-2001年6月,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协助诊断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无尿患者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元;张道习;周益龙;段跃;张国田;朱婉芳;秦鸣;王琦;杨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脊柱创伤是一种常见病,在煤矿企业尤为多见.及时了解创伤的性质、范围、程度及有无脊髓神经损伤是治疗和评价预后的关键,也是影像学检查的难点[1].需要多种影像的综合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过去对脊柱创伤检查诊断多采用X线平片、脊髓造影、普通CT扫描等手段,虽可以确定损伤的部位、椎体压缩程度、脊柱的畸形变化形态及骨性椎管狭窄等,但往往不能显示椎管内软组织结构的情况.临床发现患者截瘫,仅能依靠上述检查及临床体征来推测截瘫的大致平面,而无客观的征象.从1993年起,我们开展了脊髓造影CT检查(CT-M),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辛英;张保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降低光敏修复楔状缺损的牙齿感觉过敏症,我们采用Gluma脱敏剂对深度楔状缺损采用脱敏预处理,之后光敏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处理稽留流产,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怀;沈静琴;陈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