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清;张连秋;白娟;刘志芳;马旋
近几年来我国饮酒的人群在不断扩大,酒的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酒消耗量多的国家.随着酒消耗量的增多,每天饮酒精20g以上诱发的各种疾病也在增加,其中以酒精性肝脏损害多且后果严重.近欧美、日本等国对酒精性肝损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新进展[1].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将酒精性肝脏损害发病机制和防治的新概念简述如下.
作者:金仲品;孙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本文旨在探讨青年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1 临床资料选择青年人脑梗死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8±8.1)岁.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8±10.7)岁.测定全血粘度比高切低切值、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等7项血液流变指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作者:武红斌;赵俞平;张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们对1997-2000年收治的125例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肾脏超声表现做了回顾性分析,肾脏超声表现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预后发展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5例患者均为出血热抗体阳性者,病程于少尿期,年龄13~65岁.超声仪器为ACUSON128XP/4,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平卧或侧卧进行检查.
作者:杨洁;郝丽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40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4年于1999年12月10日入院。查体:腹平坦、腹肌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莫菲征阳性、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B超检查:胆囊结石,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胆总管直径1.2cm。临床诊断:①胆囊结石;②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剖腹探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约9cm×4cm大小,内有约2.5cm×1.5cm结石1枚。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2cm。胆总管内未触及明显结石及肿瘤,常规切除胆囊,用7号针头行胆总管穿刺,由于未见脓性胆汁、血性胆汁及胆汁内无泥沙样胆色素颗粒,故未行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常规关腹。术后第1d,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黄绿色液体300ml,患者出现高热、腹痛、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腹穿抽出黄绿色液体。经分析考虑为胆漏,遂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内吸出黄绿色胆汁800ml,胆囊床及胆囊管缝合严密、无胆汁渗出。
作者:马静;张国卿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6岁,体重75kg,坠落伤后臀部肿痛2h,于2000年7月26日15:20急诊入院.该患者于当日13:00许在私人煤矿坐罐升井,在距井底约30m高度时,罐失控坠下,罐到井底后将该患弹起约1.5m,落下时臀部着力于罐梁上.伤后该患神志清,腰背部、臀部疼痛,腹部胀痛.被救护升井后车送来院.途中该患者口渴,颠簸时臀部、腰背部疼痛加重.查体:P 100/min,BP 12.0/8.0kPa,神志清,营养良好,抬入病室,头颈正常,心肺无著变,腹略胀,全腹触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腰背部不肿,第3、4腰椎棘突处触痛.两臀部肿胀,两侧坐骨结节连线上方可见横贯两臀的宽约5cm的皮肤青紫,两臀部触痛,质中,双下肢感觉正常,双下肢屈伸时,两臀疼痛剧烈.腹部B超、X线骨盆、腰椎片未见异常,血常规Hb130g/L,WBC 24.1×109/L,N 0.83.
作者:方博;王儒涛;康德生;宋文烨;李建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98年12月我们收检1份粪便标本,内含灵芝孢子,形态与异形吸虫卵极其相似,易引起误判,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45岁.以胃纳差、低热、食无味、体重减轻,腹痛伴大便带血来院求诊.曾在外院以卫氏并殖吸虫病进行过治疗.入院血常规:WBC10.8×109/L;RBC 2.3×1012/L;Hb73g/L;W-SCR 0.38;W-LCR 0.6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300×106/L.大便外观呈典型黑色柏油样稀便,隐血试验强阳性.直接涂片镜检见有大量金黄色、卵圆形、卵壳较厚、内容物深棕色、顶有小盖的虫卵,粗略计数10~15个/HP.
作者:伊正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腹部闭合性外伤史.呈失血性休克状态,腹腔抽出不凝血.即在抗休克同时手术探查.探及腹腔大量积血,肝脏为跨越叶间裂的不规则裂口和多发裂伤.因破裂口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即在裂口内填塞明胶海绵+凝血酶.行平行创缘的褥式缝合+间断对拢缝合.例1术后第8d,突发大量的便血、呕血,急诊手术探查.例2在术后第11d后,反复出现较大量的便血和呕血.在出血期手术探查.2例均在肝内探及血肿,清除血肿,缝扎出血点及肝动脉结
作者:季永坤;常开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90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应用椎管内注射地寒米松与回苏灵治疗多发性硬化(ms),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26~46岁,平均36岁.对照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25~45岁.以上两组患者均根据MS的诊断标准确诊.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除综合治疗外加用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回苏灵8mg,入院后即行椎管内注射治疗.前10d为隔日1次,以后改为每周2次.行常规腰穿术,先放出脑脊液4~6ml,再注入已配制好的地塞米松与回苏灵.
作者:王玉梅;张秀亭;李荣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84年6月-1999年6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静脉血栓形成119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至谱?和对照组,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共69例,男35例,女34例,平均年龄41.6岁.其中,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3例.对照组:共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0.9岁.其中,血栓性浅静脉炎39例,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1例.
作者:沙一岭;陈秀荣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近几年,我院收集了40例贲门病变误诊病例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9例,年龄30~69岁.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18例,上腹饱胀,不适及食欲下降20例,胸骨后烧灼感17例.初诊时将良性贲门病变误诊为贲门癌26例,贲门癌误诊为良性病变14例.误诊为贲门癌者经过上消化道钡餐及B超检查并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病变为贲门慢性炎症和胃炎17例,粘液腺增生及瘢痕形成6例,食管裂孔疝并慢性炎症改变、贲门失弛及贲门良性息肉各1例.误诊为良性病变者经上消化道钡餐、B超及胃镜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10例,胃底贲门癌,贲门周围癌各2例,其中1例癌肿与周围血管广泛粘连,无法切除.
作者:张永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小儿慢性头痛是儿科常见症状,但在临床诊断上常因小儿自诉不清、家长也道不明,一般检查难以发现重要体征,临床诊断常发生困难.本文就小儿慢性头痛的某些新认识简述如下.1 小儿慢性头痛的分类1.1 脑部疾病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脑肿瘤、脑脓肿、脑积水、慢性硬膜下血肿、假大脑肿瘤等.1.2 非脑部疾病起立性循环调节障碍,眼疲劳、眼屈光不正,下颌关节炎、咬不齐,神经症等.
作者:陈陵;崔秀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1991年9月-2000年8月,共救治胸腹多发伤42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l2~64岁.开放性损伤19例,闭合性损伤23例;致伤原因:井下砸伤、挤压伤26例,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4例,其他2例,入院时呈休克状态24例,腹膜刺激征23例,腹部移动性浊音19例,呼吸急促23例,并发其他部位伤19例.本组行腹腔穿刺或灌洗36例;本组术前确诊36例,漏诊4例,占1%.1.2 治疗方法 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经腹手术28例,经胸手术4例,胸腹分别切口4例.术中证实胸腹腔脏器和血管损伤36例,2个以上脏器损伤24例.
作者:郝满利;张燕兵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对成人麻疹25例与随机选择小儿麻疹30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诊断按仲剑平<医疗操作常规)制定方案,全部病例均作鼻咽部分泌物、尿沉渣染色查见多核巨细胞和[或]ELIS检测患者血清中麻疹IgM抗体.2 结果成人不典型麻疹9例,小儿不典型麻疹3例,成人麻疹发生并发症主要为肝炎.小儿麻疹并发症有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脑炎.成人麻疹皮疹较密集、粗大.麻疹粘膜斑:成人组21/25,小儿组26/3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成人麻疹误诊为其他疾病8例,小儿麻疹为1例.成人麻疹转氨酶高8例,小儿麻疹为2例.小儿麻疹胸正位X线片示支气管炎、肺炎8例,成人麻疹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
作者:周建丽;张继万;张晓芳;隆莉;欧立;王滨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1997年7月-2001年2月共收治输尿管阴性结石86例,均通过静脉肾盂造影(IVP)定位行ESWL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16~68岁,平均37.6岁,有肾绞痛病史.查体:患侧肾区叩击痛阴性.B超检查示输尿管结石直径0.6~1.8cm,患侧肾积水.KUB+IVP检查:患侧轻~中度肾积水,输尿管未见明显阳性结石.手术方法:术前晚灌肠,术前空腹,86例患者采用76%泛影葡胺20ml静脉注射,71例患者输尿管获得良好显影,15例患者加用76%泛影葡胺20ml后才获得良好显影,输尿管结石部位可见充盈缺损及造影剂下行受阻,定位于造影剂缺损及受阻部位行ESWL术,震频60~70min,电压6~11kV,冲击1 500~3 500次,治疗中个别患者因疼痛肌注哌替啶,术后抗炎止血治疗3天,并予中药排石冲剂口服.结果:86例中达到碎石要求的79例,其中1次碎除者62例,2~4次碎除者17例,未能碎除者7例,一般于术后5h~1周可陆续见碎石排出,3个月后复查B超显示输尿管未见明显结石,患侧肾积水消失,临床症状消失.
作者:童维强 刊期: 2001年第08期
c-myc是首先在鸟类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中被证实的具有转化作用的癌基因v-myc的细胞基因同源物,其转录产物c-myc蛋白的功能甚多.近年来研究认为,c-myc蛋白是一个与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1],其功能与蛋白分子的结构功能区域密不可分.
作者:廖唐东;徐敏;孙树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我国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人数不断增加,基层医院亦逐步开展了心脏起搏器的安置.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头静脉是安装单腔心脏起搏器术中插入电极导管的首选途径[1:195],尤其VVI起搏为然.因此,术前明确头静脉的位置,极其重要.自1998年2月-2000年5月,我们对148例正常人进行了头静脉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148例正常人,年龄18~68岁,平均42.8岁,男100例,女48例,均无手臂外伤及静脉炎史,无心脏病及高血压病史.
作者:王成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CT对于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甚高,但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上也不无问题,分析本院1990年1月-1997年1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以期进一步提高CT对于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9例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12~69岁,平均43.6岁,肿瘤部位:镰旁13例,蝶骨嵴9例,大脑凸面10例,大脑半球5例,桥小脑角3例,矢状窦旁3例,鞍结节2例,额极、外侧裂、溴沟、侧脑室内各1例.10例为恶性脑膜瘤,占22%.49例中45例术前CT诊断为脑膜瘤,占92%,2例诊断为胶质瘤,1例为脑脓肿,1例诊断未明.1.2 方法采用SHIMADZU-3000TC全身CT扫描机进行检查.先进行平扫,然后常规用60%泛影葡胺60ml增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10mm.
作者:孟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妇科腹部术后切口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而且因体内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又影响机体的康复.传统的镇痛方法是呱替啶肌肉注射,有影响循环和呼吸的不良反应[1].为此,我院妇产科2000年对35例手术患者应用芬太尼、曲马多和氟哌啶配伍术后镇痛,与同期手术患者35例术后使用哌替啶镇痛,现就其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华;曹素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痛及马尾神经压迫症状,我院1996年3月-2000年12月收治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42例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0~61岁,腰痛伴下肢放射痛37例,占88.09%.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
作者:阙开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andylitis, AS)在免疫学领域因其与HLA-B27之间的强相关性而引人注目,AS患者中约96%具有HLA-B27抗原,而正常人群则只有7%左右,这在所有已知HLA与疾病的关联中是强的,具有典型意义,但关联的机制迄今不明.近年来发现B27在基因水平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存在多个等为基因.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对B27等位基因的分子结构、种群分布以及B27等位基因与AS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崔刘福;宋海澄;巩丽梅;王燕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