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珍;刘文军;赵兴君;史俊翔;魏红;梁龙彦;戴宗玉
1病历报告患者,男,41岁.因上腹胀痛,发热伴疲乏4d于1998年12月15日入院.既往体健,近4d上腹胀痛明显加重伴恶心呕吐、纳差及黑便1次,同时发热伴有疲乏、盗汗等症状.
作者:汪进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多器官衰竭(MOF)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功能衰竭.老年慢阻肺肺心病MOF有其特点,研究老年慢阻肺肺心病多器官衰竭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与预后关系及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现将1994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阻肺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69例患者的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林挺岩;李志鹰;李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12岁,因右胸下部炸伤伴发热8d来院.患者于1997年11月23日在井下作业时放炮炸伤右胸下部,在当地医院行简单清创术并闭合创口.
作者:李永武;马士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例1, 男,26岁.因井下砸伤,呼吸困难,伤后1h入院.检查:T36℃,P88/min,R32/min,BP10/7kPa,左胸叩击痛,左肺呼吸音消失,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血尿.
作者:朱焱;雷兆华;陈三琳;王金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95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低下(亚甲低)41例,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民;张玲;潘绪芳;袁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对拔牙术后抑制牙槽骨过度吸收,保持牙槽嵴高度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3例需同时拔除下颔两侧相同部位牙齿的患者,按左右分组,一侧为拔牙后空白对照,另一侧拔牙后立即填塞颗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即刻、12周、24周分别摄X线片,测量两组牙槽嵴高度.结果创口期愈合31例,延期愈合2例.两组比较,填塞组牙槽嵴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填塞拔牙创可以其支架作用替代牙齿对牙槽骨的支持作用,抑制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牙槽嵴的高度.
作者:刘铁玉;曲晓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88-1998年我院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86例,入院时心电图资料完整294例,其中心电图异常者106例.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清秀;刘述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急性呼吸衰竭(acuterespiratoryfailure,ARF)是剖胸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合理的机械通气是救治的有效方式.我科1990年1月-1999年1月对剖胸术后发生ARF12例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少罡;刘连生;肖振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佳剂量.方法 56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每5min 1mg)20例,实验组(B组,每3min 2mg)23例,递增剂量组(C组,首剂1mg,以后每3min递增2mg)23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串、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0%,60.9%、56.5%,B组,C组明显高于A组;B组的存活率(30.4%)显著高于A组(5.%))、C组(8.7%);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应用肾上腺素每3min2mg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华栋;周玉淑;于学忠;邵孝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肺挫伤致失血性休克伤情严重复杂,处理上往往顾此失彼,ARDS发生率高.我院于1989年3月-1999年3月共收治32例,总结如下.
作者:颜廷华;王悦明;殷松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多发生于单纯胆囊切踪术中,亦是单纯性胆囊切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和术后恢复,我院1992年1月-1998年1月共行单纯胆囊切除368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20例,其发生率为5.4%,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破伤风是破伤风厌氧芽胞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此病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有的潜伏期短,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除进行对症治疗外,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各种基础护理,预防并及时发现并发症尤为重要.
作者:王凤玲;郭春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眼球挫伤性低眼压是眼外伤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如不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致失明.本文对我院1988-1998年33例(33眼)眼球挫伤性低眼压进行分析.
作者:王宜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提高消化道癌肿的诊断率、临床分期的精确性及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术前应用腹腔镜检查以补充和完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及确切的依据.我们于1996年10月-1998年12月,对30例消化道中晚期癌肿的老年患者行局麻下针形腹腔镜检查以了解癌肿的性质、部位及腹腔内转移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浩;姜波健;高友福;张明德;涂长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子宫角妊娠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后果严重,常被误诊为异位妊娠行急诊手术.我院于1997年1-12月共收治宫角妊娠15例,仅6例诊断明确,误诊9例,误诊率达60%,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顾映洁;田德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进行预测,针对所预测出的高危患者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将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应用心电图监护系统,对AMI发病早期和发病后期进行连续心电观察和记录.旨在分析AMI后心肌缺血、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IVA)的发作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对近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现秋;王昭;李计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我们调查了21536例住院患者,院内感染1429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79例,占19.5%,居第二位,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50.5%),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利民;黄雪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6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CD44V6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①31例XSCLC呈现CD44V6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8.9%,而SCLC则全部阴性(P<0.01).②在鳞、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CD44V6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CD44V6在NSCLC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而SCLC的转移则不依赖于CD44V6的介导;而且CD44V6可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用于鉴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作者:李本全;梁晓冬;熊维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几年剖宫产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人们在注重母子安全的同时亦注重切口是否能够如期愈合.现就我院5年间28例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分析如下.
作者:王本才;李玲;侯化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股骨颈基底、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髋部及其附近骨折.此类骨折的治疗大体分为保守牵引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两种方法.而手术方法主要有人工关节置换术、鹅头钉、螺纹钉、Gamma钉等内固定方法.
作者:王洪申;张承铭;张传军;王守金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