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敏
1995年1月-1999年5月我院采用在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69岁.健康体检9例,有症状19例.囊肿直径4.2~11.0cm.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局麻后在B超定位引导下,取囊肿距皮肤近部位,用腰穿针向囊肿中心处进针,直至穿刺针位于囊肿中央处,抽尽囊液,注入无水乙醇,量为抽出量的1/4~1/3,保留10~15min,抽尽后再注入无水乙醇5ml,保留于囊内.抽出囊液:例为暗红色,26例为淡黄色或透明液体.量为53~285ml.
作者:张兴洪;胡显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1].我院于2000年3月23日收治原发性腹膜后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报告如下.
作者:牛学恒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升高,且危重哮喘的住院病死率高达3.32%~5.82%.哮喘的爆发性发作及不规则的治疗导致重症哮喘较常见.因此需要临床医生采取强有力措施,以降低哮喘的病死率.目前随着各种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重症哮喘的病死率明显降低.我院1995-1999年在机器通气的情况下应用镇静剂及麻醉剂成功抢救了28例重症哮喘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艳;刘淑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通过白蛉为传播媒介的地方性传染病[1].临床特点为不规则长程发热,肝功能受损,脾脏进行性肿大,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血浆球蛋白增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本文报告黑热病并发败血症1例,值得引起同道注意.
作者:税国顺;毛翠;何代莉;谢顺蓉;杨春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既往多依赖传统X线检查.随着CT应用的普及,使CT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机会逐渐增多.现将我院经CT检查确诊,并由手术证实的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张涛;汪瑞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25岁,因反复发作间断性右下腹痛4年,加重8h入院,拟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入院前,患者有上感病史.既往有剖宫产史、胆囊炎等.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未见明显的麻醉及手术禁忌证.
作者:樊玉英;刘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因而延长现有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彩色多普勒监测血管通路,可提供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部位,安全可靠、方便准确,并可重复观察,为监测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1].
作者:刘雪梅;李晓青;张艳丽;聂红莲;王爱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近10年来我们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180例,年龄14~74岁.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4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18例,桥本病8例,甲状腺癌5例.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正确诊断率79%.本组均经手术治疗,对薄壁囊肿行囊肿切除.对厚壁囊肿或混合性结节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次全切除.对单发较硬的实性结节行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然后根据病理报告的性质再作进一步处理.
作者:陈永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原发性输尿管癌少见.自1988年以来,我院术前误诊3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49岁.因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检查.由于膀胱镜检见右输尿管口息肉样肿物,而误诊膀胱移行细胞癌.后经手术、病检证实误诊.
作者:庞工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本文就细菌性败血症血常规检查,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杆状粒细胞比值比较,探讨ANC对诊断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对象为1998年6月1999年10月住院患者,分为三组.A组:细菌性败血症组8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G-b32株,G+55株.B组:非败血症细菌感染组96例,血培养阴性.
作者:刘靳波;刘建;吴泽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主支气管断离在胸部外伤中较少见,我院于1998年收治1例右主支气管断离患者,术前误诊,现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30岁,背部外伤后疼痛、呼吸困难2h于1999年12月5日入院.患者Zh前不慎被车撞伤右背部,当时疼痛,出现呼吸困难,无咯血、咳嗽,无心慌,无腹痛及恶心、呕吐,无血尿.人院查体:T36.4℃,P96/min,R26/min,BP12/8kPa.
作者:武玉福;刘存堂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自1996年5月-1999年6月我院应用尼莫地平对神经外科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防治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何欣;刘云洪;徐奇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994年9月-1999年9月,我院对有颅脑临床阳性体征的新生儿患者106例,进行颅脑CT检查,对临床变化与C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伟;张立春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为了研究胸腹水凝集物在病理细胞学诊断中的意义,我们采用石蜡切片法,即抽取新鲜胸腹水加10%甲醛固定,每100ml胸腹水加30~50ml.待标本出现凝集物后,取凝集物纱布包好,常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片(连续切片效果更佳)、HE染色、光镜观察.
作者:袁文棋;冯庆庚;孟连普;李付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90-1999年行胆道手术中应用自制双腔T型管胆道引流进行临床观察研究.该方法不丢失胆汁,可以减少胆道引流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本组胆总管探查放置T型管胆道引流236例行双腔下型管胆道引流52例,普通T型管胆道引流184例进行对比.
作者:宋治卫;秦双;刘英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全自动和半自动血液分析仪都可以检测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我们主要研究血液标本残余浊度对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史敏;李玮;李顺义;李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根据采样途径或诊断方法是否构成对胎儿的影响,可分为侵人性产前诊断和非侵人性产前诊断.前者包括羊膜腔穿刺术、绒毛细胞吸取术及胎儿脐血穿刺等.这些方法因可能伤及胎儿,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引起流产.只能在高危妊娠孕妇中实施;后者包括超声、MRI、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孕妇周围血中胎儿细胞的检测,但超声的敏感性太低,而且血清的生化指标检测只能作为一种初筛手段,限制了它们的使用价值.因而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即成为具潜力的非侵人性产前诊断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亦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剑丈;邹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积水性无脑畸形(Hydranencephaly)又称水脑畸形,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脑畸形.国外发病率0.05‰~0.2%[1,2].我院1990年1月-1997年7月共收治11例,并通过图像分析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
作者:贾武林;雷志丹;程天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对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对25例安装心脏起搏器后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非心脏手术患者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心梗发生,且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未安装起搏器者少.结论安装心脏起搏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预防及心脏保护作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荣斌;马艳斌;王士雯;陈光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严重阶段,是造成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进行于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其确切病因却未明了,因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与方式,是广大临床医生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143例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其分娩时机与方式加以分析探讨.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