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韩玲玲;郜玉钢;何忠梅;杨鹤;刘双利;张连学
分别从药物组成、用药剂量、治疗病证、配伍与方证等方面论述《金匮要略》所载虚劳方.提出仲景治虚劳,谨守《内经》原则,重在调阴阳的观点.认为炙甘草汤、小建中汤、八味肾气丸分别为上中下焦的阴阳同调方,建议《方剂学》将三方列入“阴阳并补剂”.
作者:史欣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结合腹式呼吸治疗老年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老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耳穴贴压结合腹式呼吸训练,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4.2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项目积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即观察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耳穴贴压结合腹式呼吸可显著改善老年卒中后睡眠障碍.
作者:李贝;白姣姣;贺佩青;陈申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糖足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伴发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相同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予糖足方冲剂,对照组加予安慰剂颗粒.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溃疡大小、糖代谢指标(FPG、2hPG、HbA1C)和炎症相关指标(WBC、Hs-CRP、D-葡聚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溃疡的长径与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2hPG、WBC、Hs-CRP及D-葡聚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糖足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伴发溃疡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闫少庆;柳国斌;李文惠;张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综述分析清热药有效成分抗胰腺癌的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和增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朱世敏;唐英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丁学屏教授治疗肥胖病的临证经验.丁师提出“脾土乃伤”是肥胖病的核心病机,气血津液的亏损、痰湿瘀浊与邪火胶着导致变证丛生;肥胖病应当从脾论治,复方多法并举.
作者:陈清光;戴正乾;陶枫;姚政;徐佩英;陆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从精室既藏又泄、宜通不宜滞的生理特性切入,阐发精浊病发病的主要病因在于精室之藏泄失宜、易感湿热、易留瘀滞,并从脏腑虚实、正邪角度阐明精浊病早、中、后期的不同病机及病理特点,论述各个分期施治原则和不同证型的具体治法.
作者:张伟;孙长文;季军;时善炜;王克邪;应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浆心肌损伤相关指标(LDH、CK-MB、cTNI)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0.00%和4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与治疗24h后组内比较,两组LDH、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4 h后比较,LDH、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比较,治疗组LDH、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DH、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7天后比较,LDH、CK-MB、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脓毒症休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改善心功能,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孙鑫;石怡;陈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清肺化痰方治疗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7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6例),在服用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液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清肺化痰方和射干合剂,疗程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3%,对照组为86.84%;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Rrs SO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s SO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清肺化痰方治疗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良好,且能改善肺功能.
作者:张亦群;张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梳理、归纳《黄帝内经》对脑所论,分析《黄帝内经》对脑病的认识.从脑的归属、形态、生成以及功能入手以还原中医脑之本始面目,并认为脑病多因髓海空虚及邪气亢盛而引起,治疗多以补肾祛邪为主.现代脑病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黄帝内经》所指脑病并非同一类疾病,其治疗则多以心、肝、肾为主.
作者:赵建芳;张庆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阴虚血瘀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阴虚血瘀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对照组予舒利迭吸人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值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EV1%、FEV/FV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EOS计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阴虚血瘀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满意,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通气功能.
作者:杨毅勇;陈晓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基于非加和原理论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治疗效应,以综合的视角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韩凤娟;夏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土白术药材中(6E,12E)-十四癸二烯-8,10-二炔-1,3-二乙酸酯(TDEYA)和芹烷二烯酮两种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采用G254薄层硅胶预制板,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1)为展开剂,置紫外光(254 nm)下检视.高效液相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甲酸溶液(67:33),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m.、结果 TDEYA和芹烷二烯酮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上均获得良好的分离,可作为土白术药材的定性定量指标.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评价土白术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检测方法.
作者:马斯怡;侴桂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六十个春秋.在举校庆祝建校六十华诞之际,我们更加怀念我们的首任校长程门雪先生.程门雪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医临床家,在近代和现代中医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学术地位,为近代中医大家之一.其学术思想融张仲景与叶天士为一炉,学贯古今,汇通中西.
作者:顾攸美;萧惠英;楼绍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皮肤牵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电针联合皮肤牵引,对照组单纯予电针治疗,4周为1个疗程.通过测量胫股冠状角(CTA)评估下肢力学轴线改变;比较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CTA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HSS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皮肤牵引可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改善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恢复膝关节的力学平衡.
作者:汤剑斌;齐昌菊;陈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总结归纳重镇类药物的药性特点,主要有镇肝熄风、镇心安神、重镇降胃、重镇纳气、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作者:李红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从人体六气运动的气机升降规律探讨朱丹溪“相火论”.认为“相火论”虽言及生理和病理的相火,但更强调病理的“相火”,此火不能潜藏守位乃是由于六气运动不圆所致的心肾不交,同时从丹溪临证用药中分析所得理论.
作者:汤煜媛;刘成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探讨奔豚气病与郁证的关系.认为奔豚气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郁证的特征,具有情志因素致病的特点,易感人群具有情志性疾病的气质禀赋,其发病机制与精神神经功能障碍有关,提示奔豚气病在本质上属于郁证的范畴.
作者:耿琦;蒋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系统检索古代医籍,梳理其中与“辨证论治”相关的词语,分析其源流.“辨证论治”在古医籍中有共四十一种不同的记载方式,其中与“辨证”相似的表述有十七种,早的记载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的“平脉辨证”;与“辨证论治”类似的表述有二十四种,同义词首次记载见于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五科凡例》中的“因病以辨证,随证以施治”;“辨证施治”首见于明代周之干《慎斋遗书·卷二》,而“辨证论治”首载于清代章虚谷《医门棒喝·卷三》.古医籍载述的“辨证”,包括辨病名、辨症状、辨脉证、辨病因、辨病位、辨证候、辨病性、辨证型等八种形式.考证“辨证论治”词语源流及发展脉络,对于准确把握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佳缘;王宇;陈艳焦;杨永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止嗽散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止嗽散,疗程4周.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和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咳嗽咳痰等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的变化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止嗽散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可改善CVA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张卫国;秦莹;黄海军;金琦;陈超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基于临床文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穴位配伍规律,总结针灸治疗失眠的核心处方.方法 检索1997 ~2015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将其中的辨证分型、穴位处方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中的穴位配伍规律.结果 ①共纳入86篇文献、237首穴位处方,涉及10个证型,其中以心脾两虚证(21.9%)和肝郁化火证(21.5%)为多见;②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神门(80.6%)、百会(68.8%)、三阴交(61.2%)、四神聪(56.5%)、内关(54.0%)等;③设定置信度为0.8、支持度为47,得到23组穴位;④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得到核心处方7首.结论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一种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本研究得到的穴位配伍规律和核心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作者:叶天龙;周时高;王延红;王淼;许洁睿;刘飞;魏华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