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华;孙青;徐玉萍;商斌仪;杨婉凤;高月求
以方剂寒热配伍的应用实例分析为主线,探讨了方剂学的寒热配伍.论述了脏腑寒热错杂的病机,寒热配伍的功效作用是寒热配伍的依据.阐述了寒热配伍与五味、升降浮沉的不同组方形式.旨在指导临床正确运用寒热配伍和遣方用药.
作者:魏道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介绍夏翔教授对肾病水肿的经验是辨证分虚实、权衡在兼顾、注重气血水及调理肺脾肾的医疗特色.
作者:李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介绍养老穴命名、取穴方法、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并列举治疗落枕、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左跟骨下脂肪垫炎等病例4则.
作者:陈成;杨华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以发热案、肝脾不和案及肠胃不和案为例,介绍上海市名中医吴银根教授临证应用和解法的经验.吴老师认为但凡证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既非虚证又非实证,既非寒证又非热证,既不属气分又不属血分证;介于表里之间,虚实之间,寒热之间,气血之间者,均可使用和解法治疗.
作者:林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芪蛭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大鼠的脑含水量、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芪蛭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芪蛭胶囊能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减少脑组织MDA及NO生成.结论 芪蛭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蒋希成;王志国;赵玉萍;姜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观察溃结一方内服、溃结二方灌肠及内服灌肠合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0例随机分为溃结一方内服组(A组)30例,溃结二方灌肠组(B组)30例,内服加灌肠组(C组)30例,治疗3个疗程(60天).结果:C组总体疗效优于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溃结一方与溃结二方合用(口服配合灌肠)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更好.
作者:施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克瘤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克瘤丸组(30例)、联合治疗组(27例,克瘤丸+化疗)、化疗组(26例),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近期客观疗效、临床证候改善情况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克瘤丸在近期客观疗效方面,缓解率为6.67%,疾病控制率为50.00%,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证候方面,3组分别为43.33%、74.07%、53.8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临床证候改善作用为显著;3组治疗对一般生活状况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克瘤丸能稳定瘤体,抑制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与化疗合用有显著改善临床证候的作用.
作者:戴虹;王居祥;王瑞平;朱超林;潘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杜仲3种活性部位对小鼠睡眠改善与免疫调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日间小鼠睡眠行为状态,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分别检测服用3种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阳性对照物和空白对照组的小鼠脑组织中IL-1β含量,并结合脏器指数等综合分析.结果 服用杜仲提取部位的3组小鼠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对睡眠行为状态的影响表现在服药后起效的时相不同;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睡眠发生率,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潜伏时间并延长睡眠时间;脑内IL-1β含量降低.结论 杜仲3种不同活性提取部位具有改善小鼠睡眠、调节免疫的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活性部位具有更好的调节功能.
作者:许激扬;陈勉;宋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风水一病,理论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始自仲景,自后世医家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以来,至今多把风水视为阳水病的一个证型,没有把风水当作一个独立的疾病,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证候和治法,以及疾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进行系统研究.我们认为风水是一个病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有必要作一系统探讨.
作者:童安荣;代艳芳;沈庆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藏论>中有关药对及方剂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所述药物的功效简明扼要,符合临床实际,论述了药物七情配伍,亦论及了五首方剂的功用.为学习、研究古代的药对配伍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作者:张辉;张如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动脉粥样硬化(AS)肾虚证和痰湿证血脂质代谢及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90例肾虚证、27例痰湿证患者测定全套血脂,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 两组患者TC、HDL、LDL、APO-A、APO-B均在正常范围内,VLDL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痰湿证患者TG、vLDL、LPa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中VLDL、LPa明显高于肾虚组(P<0.001).结论 肾虚证和痰湿证AS患者在脂质代谢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提示对该病的治疗当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不应过分强调辨病治疗.
作者:刘仁人;顾耘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补肾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TNF-α、IL-2、INF-γ、IL-6、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2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肾不足型患者采用补肾颗粒治疗,疗程为6个月.以20例正常人为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2、INF-γ、IL-6、IL-10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乙肝组(慢肝组)治疗前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HBV-DNA阴转者9例,治疗前其IL-10水平明显低于19例未阴转者(P<0.05).结论 补肾颗粒可能通过减轻TNF的细胞毒作用及提高补体调理素水平,减少内毒素产生,从而发挥减轻肝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卓蕴慧;陈建杰;王灵台;高月求;孙学华;章晓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从痰、瘀的角度阐述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宿痰为哮喘发病之夙根,瘀血是哮喘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小儿哮喘应从痰瘀论治,以化痰通瘀为治则.
作者:朱慧华;虞坚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知母皂苷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的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鹌鹑建立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知母皂苷连续灌胃给药2周,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计算HDL/TC比值;取主动脉,观察动脉斑块面积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知母皂苷可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HDL含量,提高HDL/TC比值,缩小斑块面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 知母皂苷对鹌鹑实验性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韩兵;李春梅;李敏;刘志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肠安颗粒对肠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以新斯的明负荷、阿托品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应用小鼠肠内容物炭末推进实验,观察肠安颗粒对肠道运动的影响;通过豚鼠离体肠管运动实验,观察肠安颗粒对离体状态下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通过右旋木糖吸收实验,观察肠安颗粒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肠安颗粒对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亢进呈现抑制趋势,并可对抗阿托品造成的小鼠肠推进抑制,起到调节肠功能的作用;对氯化钡引起的小肠平滑肌痉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促进小肠对木糖的吸收.结论 肠安颗粒对肠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袁秀荣;李国文;林江;杨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观察疏肝解郁法联合健康教育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志异常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甘利欣、谷胱甘肽治疗,联合疏肝解郁中药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甘利欣、谷胱甘肽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按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常模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采用疏肝解郁法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后,患者的上述因子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但抑郁因子分仍高于常模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明显的情志异常,疏肝解郁法联合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身心康复.
作者:孙学华;孙青;徐玉萍;商斌仪;杨婉凤;高月求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猴枣散(组成:猴枣、川贝、猪芽皂、牛黄、细辛、石菖蒲、草豆蔻、麝香、全蝎、珍珠、琥珀、甘草)由广州奇星药业生产,古代称之为治热痰之圣药,用于治疗肺热引起的痰多、咳嗽及小儿微热、呕奶、夜睡不宁等病症.笔者参阅大量临床资料和报告,将该药运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不但见效快,而且安全可靠,服用方便,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五皮饮是祛湿名方,其组方并不复杂,但笔者在临床辨证治疗中加入五皮饮,得到意外的收获.由此对于本方以及湿邪的致病特点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丁敬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西医的能量合剂及干扰素等,加用太子益母汤益气、养阴,宁心(太子参、丹参、玉竹、苦参、龙齿、枣仁、麦冬、益母草、金银花、桂枝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8例.结果 总有效率达91.2%.
作者:刘维庆;沙恒玉;沙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虚寒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方法 选择1个家系虚寒证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并通过GO、KEGG、BioCarta等数据库对结果进行信息挖掘.结果 获得差异基因表达谱79条,其中GO数据库能登陆的有23条,通过KEGG、BioCaria信息挖掘发现与15条通路相关.结论 从家系角度开展中医证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虚寒证以代谢基因表达异常为主体,同时也影响了代谢通路.
作者:吴斌;谭从娥;李炜弘;高泓;林乔;王米渠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