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介绍夏翔教授对肾病水肿的经验是辨证分虚实、权衡在兼顾、注重气血水及调理肺脾肾的医疗特色.
作者:李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以HPLC法测定复方鲜石斛颗粒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Prontosil enrobond C18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葛根素在0.1175~23.5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5%,RSD=0.50%(n=6).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周红艳;朱新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介绍养老穴命名、取穴方法、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并列举治疗落枕、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左跟骨下脂肪垫炎等病例4则.
作者:陈成;杨华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虚寒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方法 选择1个家系虚寒证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并通过GO、KEGG、BioCarta等数据库对结果进行信息挖掘.结果 获得差异基因表达谱79条,其中GO数据库能登陆的有23条,通过KEGG、BioCaria信息挖掘发现与15条通路相关.结论 从家系角度开展中医证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虚寒证以代谢基因表达异常为主体,同时也影响了代谢通路.
作者:吴斌;谭从娥;李炜弘;高泓;林乔;王米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芪蛭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大鼠的脑含水量、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芪蛭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芪蛭胶囊能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减少脑组织MDA及NO生成.结论 芪蛭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蒋希成;王志国;赵玉萍;姜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滋阴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滋阴养肝汤和大黄(庶虫)虫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60%(P<0.05);治疗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滋阴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克瘤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克瘤丸组(30例)、联合治疗组(27例,克瘤丸+化疗)、化疗组(26例),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近期客观疗效、临床证候改善情况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克瘤丸在近期客观疗效方面,缓解率为6.67%,疾病控制率为50.00%,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证候方面,3组分别为43.33%、74.07%、53.8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临床证候改善作用为显著;3组治疗对一般生活状况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克瘤丸能稳定瘤体,抑制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与化疗合用有显著改善临床证候的作用.
作者:戴虹;王居祥;王瑞平;朱超林;潘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以方剂寒热配伍的应用实例分析为主线,探讨了方剂学的寒热配伍.论述了脏腑寒热错杂的病机,寒热配伍的功效作用是寒热配伍的依据.阐述了寒热配伍与五味、升降浮沉的不同组方形式.旨在指导临床正确运用寒热配伍和遣方用药.
作者:魏道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对罗汉果的生药学、提取分离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罗汉果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肖刚;王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动脉粥样硬化(AS)肾虚证和痰湿证血脂质代谢及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90例肾虚证、27例痰湿证患者测定全套血脂,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 两组患者TC、HDL、LDL、APO-A、APO-B均在正常范围内,VLDL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痰湿证患者TG、vLDL、LPa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中VLDL、LPa明显高于肾虚组(P<0.001).结论 肾虚证和痰湿证AS患者在脂质代谢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提示对该病的治疗当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不应过分强调辨病治疗.
作者:刘仁人;顾耘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安度更年汤为本人多年妇科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方.我们在临床中用该方稍以加减治疗萎缩性尿道膀胱炎,尤其以往有过尿路感染史,绝经后又反复发作不愈,反复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或不能根除者,疗效甚佳.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司秀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观察疏肝解郁法联合健康教育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志异常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甘利欣、谷胱甘肽治疗,联合疏肝解郁中药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甘利欣、谷胱甘肽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按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常模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采用疏肝解郁法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后,患者的上述因子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但抑郁因子分仍高于常模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明显的情志异常,疏肝解郁法联合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身心康复.
作者:孙学华;孙青;徐玉萍;商斌仪;杨婉凤;高月求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五皮饮是祛湿名方,其组方并不复杂,但笔者在临床辨证治疗中加入五皮饮,得到意外的收获.由此对于本方以及湿邪的致病特点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丁敬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综述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病因及其主要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和由感染直接介导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两大主流学说.另外,可能与内分泌系统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营养代谢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认为CFS属虚劳范畴,病位多在肝脾肾,尤以肝脾为主,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因虚而郁(瘀).推拿治疗CFS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可有效改善CFS患者骨骼肌疲劳、疼痛、睡眠和抑郁症状,是治疗CF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国苗;房敏;孙武权;龚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藏论>中有关药对及方剂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所述药物的功效简明扼要,符合临床实际,论述了药物七情配伍,亦论及了五首方剂的功用.为学习、研究古代的药对配伍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作者:张辉;张如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生平简历公元1768年6月30日(清·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六),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大师王清任(又名全任,字勋臣)降生在直隶玉田(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200多年来,这个燕山角下的小村,也因此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无数人的心目中有了不同寻常的显赫位置.
作者:温长路;温武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寻求古方的新功效.方法 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常见妇科疾病.结果 该方加减运用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疗效明显.结论 古方新用,效果明显,有益于拓宽古方的运用范围.
作者:梅本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以发热案、肝脾不和案及肠胃不和案为例,介绍上海市名中医吴银根教授临证应用和解法的经验.吴老师认为但凡证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既非虚证又非实证,既非寒证又非热证,既不属气分又不属血分证;介于表里之间,虚实之间,寒热之间,气血之间者,均可使用和解法治疗.
作者:林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补肾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TNF-α、IL-2、INF-γ、IL-6、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2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肾不足型患者采用补肾颗粒治疗,疗程为6个月.以20例正常人为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2、INF-γ、IL-6、IL-10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乙肝组(慢肝组)治疗前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HBV-DNA阴转者9例,治疗前其IL-10水平明显低于19例未阴转者(P<0.05).结论 补肾颗粒可能通过减轻TNF的细胞毒作用及提高补体调理素水平,减少内毒素产生,从而发挥减轻肝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卓蕴慧;陈建杰;王灵台;高月求;孙学华;章晓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风水一病,理论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始自仲景,自后世医家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以来,至今多把风水视为阳水病的一个证型,没有把风水当作一个独立的疾病,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证候和治法,以及疾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进行系统研究.我们认为风水是一个病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有必要作一系统探讨.
作者:童安荣;代艳芳;沈庆法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