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瑱;颜琼枝
肖承悰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指导专家,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肖龙友嫡孙女.
作者:田秋真;杨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0-01-2008-12,笔者运用自拟莪棱二甲二草胶囊配合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135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雪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尿毒症肾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和尿毒症毒素潴留等多因素所致,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关键.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被广泛应用,使肾性贫血的治疗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疗效尚不能完全令人满意[1].
作者:王晓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7-02-2009-12,笔者采用玉米须汤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胆系结石25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杨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9-06-2011-04,我们采用痛麻宁口服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韩晓华;周泽敬;赵林颖;刘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理气降浊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5例FD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予西药治疗,治疗组31例予理气降浊方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计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各症状计分及5-HT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早饱、嗳气及腹胀计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A及HAMD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理气降浊方可明显改善FD伴焦虑、抑郁患者症状,降低5-HT水平,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作者:陆海燕;陈建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由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因素、炎症介质及精神刺激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造成结肠黏膜炎症、损伤及结肠动力功能的紊乱[1].
作者:王海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枕大神经痛的病因不详,与其他头部疼痛不同,其疼痛部位虽然在头部,但支配该区域的枕神经不属于脑神经,而是源于第2~3颈神经.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寰枢椎关节的旋转移位,这种旋转移位导致第2颈椎(C2)棘突的偏歪和C2-3,关节突关节囊的肿胀而出现症状[1].
作者:马明祥;罗梦辉;吕俊勇;王宝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8-01-2008-12,我们采用消石丸治疗泌尿系结石81例,并与排石颗粒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11例均为2008-01-01-2008-12-30我院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男45例,女36例;年龄20~40岁57例,40~50岁24例;病程10~30 d;肾盂结石29例,输尿管结石39例,膀胱结石13例.
作者:阚德新;王黎明;丁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7-03-2010-01,我们运用头体针择时治疗缺血性中风76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45例,女31例;年龄大65岁,小46岁,平均(60±5.14)岁;病程长12个月,短15 d,平均(7±1.21)个月;分型[1]:轻型48例,中型25例,重型3例.
作者:张振伟;彭力亚;吕志民;李梅;袁军;薛维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0-03-2010-05,笔者采用电针结合走罐治疗紧张性头痛6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黄翠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电针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注射.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法评定患儿肌力恢复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RC肌力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可明显促进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儿致残率,疗效确切.
作者:张曼;李海天;吕忠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调营饮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68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营饮组、调营饮拆方组、六味地黄汤组、八珍汤组、当归补血汤组,每组24只.正常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0.2 mL腹腔注射,其余各组予注射用环磷酰胺(CTX)100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3 d.实验第4 d,调营饮组、调营饮拆方组、六味地黄汤组、八珍汤组、当归补血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0.2 mL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0 d.分别于实验第4、7、10 d取小鼠眼球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同时,第7 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之后取各组小鼠右侧股骨,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实验第4、7 d模型组及各药物组WBC均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第10 d,模型组、调营饮拆方组、六味地黄汤组及当归补血汤组WBC均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各时间RBC均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第4 d,调营饮组、调营饮拆方组及八珍汤组WBC较模型组升高(P<0.05);调营饮拆方组、六味地黄汤组RB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7 d,调营饮组、八珍汤组WBC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调营饮组、调营饮拆方组RBC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第10 d,各用药组WBC、RB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营饮组WBC高于调营饮拆方组、六味地黄汤组和当归补血汤组(P<0.05),调营饮组RBC高于其他各用药组(P<0.05).模型组EPO高于正常组(P<0.05),CM-CSF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正常组(P<0.05).各用药组EPO、GM-CSF平均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营饮组EPO、GM-CSF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其他各药物组(P<0.05).结论 调营饮可明显提高化疗致骨髓抑制小鼠EPO分泌及GM-CSF的表达,从而改善外周血细胞状况,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作者:郑仁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7-02-2009-02,我们运用温阳活血方治疗阳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4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40例对照,观察对血管内皮索(ET)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王瑱;颜琼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臁疮为多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部位,即踝骨上三寸内臁或外臁的一种慢性溃疡,故称臁疮,又因病位发生在古代穿着的裙边或裤口附近,故又名裙边疮、裤口毒,其特点是经久难以收口,或虽收口,每因损伤而复发,多为现代外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及深部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并发症[1].
作者:陈海峰;朱其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扶正排铅汤治疗高血铅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血铅浓度和呼吸道感染发作间隔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铅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扶正排铅汤.2组均3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随访1年.疗程结束后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铅浓度变化及疗效,随访统计呼吸道感染发作间隔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铅浓度、呼吸道感染发作间隔时间与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排铅汤治疗高血铅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促进铅毒排泄,降低患儿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率,疗效确切.
作者:麻利娟;倪广林;郑慧雅;袁美锦;任俊清;孔令霞;许京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nonspecifi cul-cerative colitis,CUC)是一种播散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然后向近心端发展,甚至波及整个结肠[1].CUC属中医学腹泻、腹痛、痢疾等范畴,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等密切相关,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肾虚弱为本,瘀血阻滞、寒湿内生或湿热蕴结为标.火针疗法治疗CUC有着独特的优势,且疗效显著,兹将其作用机制探讨如下.
作者:李红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脑部变性疾病所致失眠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脑出血及脑萎缩等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长期失眠不但会产生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而且对脑部变性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产生不利影响.2006-12-2009-12,我们采用通络安神汤配合针刺治疗脑部变性疾病致失眠60例,并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如下.
作者:张丽;赵喜枝;高彩芬;刘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梁某,女,46岁.2010-12-03入院.左侧眼睑无力1 d.患者于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无力,抬举受限,伴轻度水肿.发病后无剧烈头痛、肢体活动障碍、意识不清等.既往原发性高血压病史,高血压1807/12 kPa(140/90 mm Hg),平时16~18.7/10.7 kPa(120~140/80 mm Hg).
作者:丁雅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1].2005-02-2010-05,我们采用中药汤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2例,结果如下.
作者:张莉;尹丽菊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