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阴泻火方对青春期大鼠性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

俞建;吴家敏;杨毅;汪永红;时毓民;朱列伟;周文江

关键词:青春期, 大鼠, GnRH 基因, GnRH 受体基因, E2受体基因, 滋阴泻火方, 达菲林
摘要:为研究滋阴泻火方(生地黄、知母、牡丹皮、泽泻、黄柏、龟板)治疗儿童性早熟的机理,150只4周龄 SD 雌性大鼠均分为5组,A 组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2ml/d 灌胃);B 组为达菲林对照组(1mg/kg,每3周1次,共3次);C、D、E 组为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予滋阴泻火方10,20, 40*kg-1*d-1灌胃,共8周.在用药4,8周,及停药4周时,分3次处死大鼠,比较下丘脑 GnRH 基因表达、垂体 GnRH 受体基因表达及卵巢 E2受体基因表达.结果:B、D、E 组 GnRH 受体基因、E2受体基因表达较 A 组显著减少,A 组无此变化;停药后所有差异全部消失.结论:滋阴泻火方对青春期大鼠中枢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卵巢雌激素受体有可逆性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该方治疗儿童性早熟的机理之一.
上海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为研究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对提高脑梗死的疗效,将6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红花注射液颈动脉灌注组(治疗组)45例和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对照组)22例,约30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语言、肢体肌力及综合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68.18%(P<0.05).提示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对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等疗效优于传统给药方法.

    作者:徐开蕾;黄太权;范华昌;冯青根;沈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肾主骨理论的现代理解与补肾法研究

    从骨代谢物质基础的现代医学认识出发,把肾的功能概括为解剖学意义上的肾脏功能和综合概念意义上的肾的功能两个方面,认为补肾法研究可从此两方面考虑:一是以肾脏羟化酶及肾脏对钙磷代谢的调控为主线进行探讨;一是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各个环节,以及各种相关调控因子深入研究.

    作者:朱飞鹏;李冬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丹芩逍遥合剂治疗乳腺增生60例

    用丹芩逍遥合剂治疗乳腺增生患者60例,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患者症状、体征均有较大改善,其中21例患者的激素水平、血清E2、PRL,血浆TXB2、6-keto-PGF1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超检测结果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丹芩逍遥合剂治疗乳腺增生可能是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内分泌激素代谢而起作用的.

    作者:万华;吴雪卿;陈建中;陆德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丹芍颗粒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丹芍颗粒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将6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用丹芍颗粒治疗,对照组31例用雷公藤多甙片加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87.09%;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丹芍颗粒对儿童紫癜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金钟大;汪受传;孙轶秋;朱萱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浅谈脑梗死的证治

    针对脑梗死中常出现的情况,探讨了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证治、并发症的处理和某些中西药物应用方法等,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冠民;秦金堂;郝现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思路

    SARS主症为发热、咳嗽、少痰、呼吸急促等,据此特点来探讨中医病机.

    作者:马翔;杨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化痰通腑法对脑保护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化痰通腑法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化痰通腑法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观察65例ACI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加用化痰通腑方(治疗组)前后血清TNF-α和NO含量,并与45例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的ACI患者及20名健康人(健康组)作对照.结果:ACI患者血清TNF-α和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及NO含量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提示化痰通腑法能够降低ACI患者血清中增高的TNF-α及NO水平,这可能是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云枝;武继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浅析中风病治疗中的三对矛盾

    针对中风病发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病情,分析了闭证、脱证,缺血、出血,内风、外风之间的关系,认为闭证脱证常常兼见,治当开闭固脱与扶正固本兼顾,出血与缺血常有共同病理基础,可选三七、茜草等止血活血之剂,内风和外风可以分别采用柔息和疏解之法.临床上当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

    作者:刘向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李祥云教授治疗不孕不育症举隅

    例举病案五则,介绍李祥云教授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流产后继发性未孕、男子少精症之经验.

    作者:裘黎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湿热、湿浊及湿瘀关系的研究进展

    就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慢肾衰)与湿热、湿浊及湿瘀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慢性肾衰三种证型不同转归作了详细论证,试图为临床治疗慢肾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钟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尿路结石中医治疗四法

    将尿结石病辨证分为四型:湿热内蕴用清利排石法,肾气不足用补肾排石法,中气不足用补中排石法,瘀血阻滞用活血排石法,并举验案佐证.

    作者:曹国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陆氏银针配合肩部松解手法治疗肩凝症30例

    60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陆氏银针配合肩部松解手法治疗,共治疗4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疗法(共10次).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3.3%(P<0.05).

    作者:李伟;徐洪亮;陆念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4例

    为研究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应用中药灌肠方保留灌肠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34例,疗程4周.近期总有效率97.06%,无肠穿孔、大出血及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随访18例,2年内未发现癌变,18例患者半年内复发率5.56%,1年内复发率10.72%,2年内复发率17.86%.提示中药具有抑菌、收敛、止血、镇痛、保护黏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渗出等作用,直接局部给药,治疗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以下的UC,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赖日东;殷汉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炎副反应的中医治疗

    针对火把花根片在治疗慢性肾炎患者过程中出现的闭经和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副作用.运用温补肾阳、活血化瘀以通经,调肝理脾、清热解毒以降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举病案两则以佐证.

    作者:王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局部刺络拔罐治疗初期肩周炎116例

    运用刺络拔罐治疗初期肩周炎116例.经3次治疗后临床治愈52例,好转64例.提示初期肩周炎疼痛应以祛风散寒通络为主.

    作者:崔峻;徐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滋阴泻火方对青春期大鼠性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

    为研究滋阴泻火方(生地黄、知母、牡丹皮、泽泻、黄柏、龟板)治疗儿童性早熟的机理,150只4周龄 SD 雌性大鼠均分为5组,A 组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2ml/d 灌胃);B 组为达菲林对照组(1mg/kg,每3周1次,共3次);C、D、E 组为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予滋阴泻火方10,20, 40*kg-1*d-1灌胃,共8周.在用药4,8周,及停药4周时,分3次处死大鼠,比较下丘脑 GnRH 基因表达、垂体 GnRH 受体基因表达及卵巢 E2受体基因表达.结果:B、D、E 组 GnRH 受体基因、E2受体基因表达较 A 组显著减少,A 组无此变化;停药后所有差异全部消失.结论:滋阴泻火方对青春期大鼠中枢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卵巢雌激素受体有可逆性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该方治疗儿童性早熟的机理之一.

    作者:俞建;吴家敏;杨毅;汪永红;时毓民;朱列伟;周文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会厌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会厌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喉炎的疗效,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会厌逐瘀汤加味,对照组(40例)口服金嗓散结丸,治疗15~20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30%(P<0.05).

    作者:陆兴;吴筱莉;苏虹;刘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医籍之《辞海》--喜读《中国医籍大辞典》

    不久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晓江先生以该社出版的二册厚重的<中国医籍大辞典>相赠,并嘱写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我平素虽爱读书,但往往不求甚解,很少写评述类文章.当我将二册书细细浏览一遍之后,从心中肃然升起一种深深的敬意.搞过文字工作的人都知道编撰辞典的艰辛,是一种吞下一大堆草只能挤几滴奶的工作;而我们这批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同道则更懂得全面收罗考证古今典籍的艰巨.而这部巨著正是产生于上述二难之中.裘沛然、严世芸二教授和他们所率领的近三百名编撰人员的庞大的团队,经历十五个寒暑,始玉汝于成,远远超出了十年磨一剑的古训.由此,我深感有责任也乐于向广大读者推荐.

    作者:张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综合近年来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就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年来运用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分析了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前景.

    作者:薛文隽;吴国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淫羊藿总黄酮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为探索中药淫羊藿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采用血清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动物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淫羊藿总黄酮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数量增殖(P<0.05),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降低培养基中钙含量(P<0.05).由此推测淫羊藿具有较强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作者:韩立民;刘波;徐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