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及对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的思考

方磊;Boya Wang

关键词:中医药, 澳大利亚, 现状调查, 教育, 传播, 国际化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部署,作为中国文化主要载体之一的中医药学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加有效地在国际上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提高各国人民对中医药接受度是关注的焦点.澳洲是当前世界上中医药发展较好的地区,故以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为切入点,剖析中医药国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为中医药更好地国际化发展和传播提供相关思路.
中医药文化杂志相关文献
  • “医政”背景下近代中医教育变革及其困境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东渐,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在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判声中尝试变革.这一变革过程客观上受到民国时期国家医疗卫生政令举措(医政)的影响.纵观民国时期中医教育争取合法化过程不难看出,政府对于中医处于“欲管而不管”的状态;中医界对政府则是既存幻想又不满的“若即若离”态度.这让中医教育的近代转型面临悖论式的两难困境.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华文明与《黄帝内经》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再次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什么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显然,这不是仅从治病技术和医德的层面就能解释的,必须从“中国古代科学”角度加以探讨.

    作者:顾植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海外中医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初探

    通过对海外中医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现有6所中医孔子学院各自的特点,归纳中医孔子学院海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发展策略、教学资源和文化传播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中医孔子学院进一步走向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作者:陆颖;赵丹;李小青;周敦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于中医“气”理念的几点思考

    “气”与中国传统医学须臾不离.气的理念,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或者说核心的理论之一.但在现今的中医界对“气”重视不够.气的理念在中医学术界频遭轻视、歧视或曲解,这一趋势加剧了中医远离传统、趋于西化的倾向.结合古代以及近视代有关文献的论述,对气的理念展开几点思考,以期对中医的气有客观的认识.

    作者:李小青;沈晓东;赵丹;许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借句吟诗 明心健智

    鸟飞比翼,莲开并蒂.中医之于文化,犹比翼并蒂者也.中医固根植于文化,文化亦关涉乎医理.他且不论,若夫传统诗文,岂非中医情志疗法之一端耶.孔子重诗教,以为诗“可以兴”“可以怨”.兴也者,排遣情怀也;怨也者,宣泄抑郁耳.诗既能之,文亦同焉.人若心智纠结,忧虑难去,或歌或哭,诚韩愈所谓“不得平则鸣”,“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①.既思之以文,怀之于诗,情志平复,心智疗矣.

    作者:王礼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寄情诗文话当归

    当归被誉为“女科圣药”,不仅因补血活血的显著药效而家喻户晓,更因其药名的特殊含义频现于各类文学作品中,堪称文医交融的典范.分析诗、词、曲、小说以及谜语等不同文学体裁中对当归的阐述,有助于探寻当归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作者:单丽莎;洪燕仔;张佳;张茜;朱修乐;杨柏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及对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的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部署,作为中国文化主要载体之一的中医药学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加有效地在国际上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提高各国人民对中医药接受度是关注的焦点.澳洲是当前世界上中医药发展较好的地区,故以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为切入点,剖析中医药国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为中医药更好地国际化发展和传播提供相关思路.

    作者:方磊;Boya Wang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朴学方法与脉学研究

    通过研究朴学治学特色及其对中医脉学研究的影响,认为朴学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对中医脉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张志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代名儒陆九渊的医学情怀

    结合《陆九渊集》等文献材料介绍南宋心学宗师陆九渊家族及个人与中医药的渊源关系,陆九渊本人对医学涉猎颇深,习惯用医理药理阐释治学与治国主张;其合族同居的大家庭在陷入困顿时依赖祖传药店的经营而中兴,陆九渊的医学情怀反映出江西旴江医药文化的兴盛以及有宋一代士人知医的社会风气.

    作者:李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任应秋先生治学经历与学术思想述略

    当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在文献整理与校注、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等领域的学术贡献卓越.通过收集、整理、研究任应秋先生的著作与文献材料,总结概括任应秋先生的治学经历及其学术思想,以期更系统传承先生的学术成就.

    作者:彭榕华;陈升惠;段逸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羊矢”之谜与中医肌肉的身体观

    羊矢在人体的部位是不能确定的,本文认为在股动脉及腋动脉附近肌肉出现羊矢的遗迹,而且这两个部位与动脉的肌肉身体观密切有关.如何以不同方式观看脉穴图像是中医身体史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明朝遗氏医家李之泌考略

    李之泌,湖广黄冈县人,明末清初医学家、理学家.据生平事迹及所长所嗜、著述情况,认为史载李见瑗与李之泌当为同一人;并考证了其生卒年与世系.李之泌著述丰富,内容涉及文学、理学及医学等,撰有《夙知录》《悦泉诗集》《松鳞集》《庸皋医学宝露》《医方人华集》等;其医学师从江南名医刘默生,培养了包括李大吕、易时泽、易时范等在内一批名医,为黄冈医学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明亡不仕,隐居白云山.

    作者:严忠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