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旋复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4例

田风如

关键词:胃炎, 胆汁反流, 旋覆代赭汤, 半夏泻心汤
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反流入胃,对胃黏膜反复损害所致的一种慢性胃炎.2000~2005年,笔者运用旋复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4例,并与西医药常规治疗6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

    肺部感染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人多见,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及合并其他慢性病患者.常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和咳嗽、咳痰等[1].老年人常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咳嗽无力,反应迟钝等,使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为了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我科在患者排痰中采取了如下护理对策.

    作者:赵翠芬;尹清波;吴军良;潘分乔;孙习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消疸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疸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7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采用自拟消疸汤口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第3日、第6日血清胆红素值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日、第6日胆红素值分别为(185.16±53.93)、(106.71±59.25)μmol/L;对照组分别为(215.9±94.76)、(138.67±73.39)μmol/L.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疸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皮肤黄疸消退迅速,疗程缩短,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张丽云;郭素萍;项志凤;胡素芹;王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衰康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衰康胶囊对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康胶囊.对照组则加用氧化包醛淀粉.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6.7%,对照组则分别为13.3%、68.3%,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衰康胶囊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CRF疗效可靠,且能延缓CRF的进程.

    作者:张红霞;刘桂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补肾化痰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2003~2005年,我们采用补肾化痰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并与维脑路通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晓宁;任远;党毓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葛根二鹿汤治疗颈椎病91例临床观察

    2000~2005年,我们采用自拟葛根二鹿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9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91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38例,女53例;年龄20岁5例,20~30岁8例,30~40岁17例,40~50岁29例,>50岁32例;病程<6月4例,6~12月13例,1~2年18例,2~5年23例,>5年33例.

    作者:王熙;龚芹;王素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甲氨喋呤、甲酰四氢叶酸钙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68例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近年来国内外报告异位妊娠率呈上升趋势,但由于急救医疗体系的改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度敏感的放射免疫测定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B型超声断层的普及,在异位妊娠发生严重出血前即能诊断,得到及时诊治[1].2002-01~2005-01,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郎秀荣;李晖;刘新英;徐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参芪蒲丹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难治病之一,大多认为病变不可逆转,而且易发生癌变.我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坚持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乃至痊愈.2000~2005年,我们采用自拟参芪蒲丹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禹建捷;江红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王子瑜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业师王子瑜教授,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妇科教授,系全国有独特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名老中医,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60年,成绩斐然.现将王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玲;宋昌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泻热通络止痛汤加刺络放血治疗红斑性肢痛症32例

    2000-10~2005-10,笔者运用泻热通络止通汤加刺络放血治疗红斑性肢痛症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鹏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大黄(庶虫)虫丸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同时也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急腹症,可以占到妇科急腹症的80%以上,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随着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定量测定和B超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异位妊娠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国内外对异位妊娠的治疗要求也从抢救休克变为保留输卵管功能,故采用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正在国内外普遍展开.2004-02~2006-02,我院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大黄虫丸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珊;毕秀霞;崔月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体针结合围针治疗扁平疣92例临床观察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多发生于颜面或手背,且好发于青少年.2001~2004年,笔者在一般体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局部围针治疗扁平疣46例,并与一般体针治疗4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脑衰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2~2005年,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抗脑衰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岭;吴海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敷脐散敷脐配合鼓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腹水为难治性疾病,预后差.理想的治疗应针对肝硬变,改善肝脏组织学病理变化,从根本上逆转导致腹水的病理基础,但至今尚缺少有效肯定的疗法.2003-03-2005-09,我们应用敷脐散敷脐配合鼓胀汤口服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文哲;李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二仙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2例

    2001~2004年,笔者运用二仙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2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定诊断.均经妇科检查,排除卵巢及其他器质性病变.

    作者:张彩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创植骨配合接骨膏外敷治疗胫腓骨不连5例

    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合并局部皮肤严重挫伤患者中,往往造成胫腓骨骨不连,局部皮肤瘢痕愈合,给进一步治疗带来不便.2000-06~2004-06,我们运用微创植骨配合接骨膏外敷治疗胫腓骨不连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东伟;路聚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褥期抑郁症与肝郁血虚病机的相关性探讨及心理与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产褥期抑郁症是产妇常见的心理异常,与其特殊的生理时段有关,临床表现有轻有重,轻者易被忽视,重者往往不被正确认识而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与心理指导,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和谐,尤其会影响到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乃至正常人格的形成,危及国家下一代的平均智力水平和正常心态.因而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2004-01~2005-12,我们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与肝郁血虚病机的相关因素做了大量观察研究,并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给予心理治疗与中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霞;史彬;张海燕;高彩霞;刘玉静;王红梅;徐兰慧;宋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清淋冲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性泌尿生殖道炎66例疗效观察

    支原体性泌尿生殖道炎是常见的性病,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支原体主要是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其中UU对常用抗生素总的耐药发生率为94.12%[1],给治疗带来了困难.2004~2005年,我们采用清淋冲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性泌尿生殖道炎66例,并与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祺;庄岳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刘玉洁老师经方治验举隅

    刘玉洁,女,主任医师,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教授,中医内科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2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证,现介绍验案2则如下.

    作者:李凤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夹脊穴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例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及劳动方式的改变,屈颈机会的增加,其发病率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关资料统计表明,颈椎病的发生率已高于腰痛而成为骨科门诊的首发病.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提高.50岁左右人群颈椎病发病率为25%,60岁左右人群发病率为50%,70岁左右人群发病率为100%[1].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占各型颈椎病的50%~60%[2].其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向身体部位受颈脊神经节支配区域如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2002~2005年,我们采用夹脊穴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晓春;庄田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程长,反复发作.2004-10~2005-10,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92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9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宝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