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体会

孔颖泽;徐珍;冷嘉兴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 奥沙利铂
摘要: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具有抗癌活性高、抗瘤谱广等特点,已有报道[1]奥沙利铂对卵巢癌、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肿瘤有比较客观的疗效,尤其是在胃癌、大肠癌治疗方面疗效显著[2,3].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和周围神经毒性,尤其是后者呈剂量限制性和依赖性,常导致可逆的蓄积性外周感觉神经病变.2003-01~2005-03,我们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所致的迟发型蓄积性外周神经毒性11例,现报告如下.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注射液对窒息新生儿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常常合并心肌损害.2003-06~2004-12,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33例,并与常规治疗27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对5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治疗的顺从性,从而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致死率.2003~2004年,我科收治糖尿病患者58例,我们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针药并用治疗假性球麻痹42例

    由多发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双侧皮层脑干束损害,从而导致的假性球麻痹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易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甚至危及生命.2004-01~2004-12,笔者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杨牧祥教授从气血论治慢性支气管炎经验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为特征,一般病程在2年以上,每年持续发病至少3个月[1].严重时可继发阻塞性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李进龙;于文涛;田元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2例疗效观察

    1996-06~2004-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2例,并与西药治疗9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永红;张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肝复康对慢性肝病合并胆管疾病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我们在多年肝病治疗中发现许多慢性肝病兼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症状和体征.2001-01~2003-05,为了研究能否通过治肝达到治胆的目的,我们采用和阳解凝法组成肝复康系列制剂,分型论治慢性肝病合并胆管疾病18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镭;张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扶正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1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风寒湿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服用西药非甾体抗感染药常规治疗,治疗组128例应用扶正通痹汤治疗.14日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胃肠反应发生率、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胃肠反应发生率5.5%,6个月内复发率30.5%;对照组总有效率80.3%,胃肠反应发生率56.6%,6个月内复发率75.0%.2组总有效率、胃肠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扶正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晋中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排石汤配合针刺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疗效观察

    2000-02~2005-02,笔者运用排石汤配合针刺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并与西药对症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治疗棘手.2004~2005年,我科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静;单景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汤加减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原为主治小儿五迟证而设.六味地黄汤与六味地黄丸的药物组成相同.我们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导致的小儿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孙桂芳;罗建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

    1988-03~2005-06,我院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国;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模式的优越性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优越性.方法将全部278例发病7日内的急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116例应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2组14日内病死率、死亡原因、感染发生率和随访21日欧洲卒中积分(ESS)和90日Barthel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MBI).结果治疗组14日内病死率为3.09%,其中死于非脑内原因者占20%,感染发生率10.49%;对照组分别为6.90%、37.5%、27.5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1日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为(84.63±10.98)分,对照组为(68.56±11.01)分;随访90日 MBI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比常规治疗模式具有优越性.

    作者:王万林;周满翔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风恢复期的护理

    患者中风发病后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便可安全渡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此时患者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以及大小便失禁等,使患者惊恐、烦躁,甚至抑郁愤世,影响康复.故中风恢复期护理甚为重要.一般来说,中风恢复期护理可归纳为争取全面康复、预防并发症和中风再发、提高生存质量3个方面.

    作者:程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即以内服中药加中药灌肠和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内服中药治疗.2组均2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18.75%,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痊愈率5.00%,总有效率75.00%.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56.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25.00%,总有效率90.00%.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确切.

    作者:刘祖如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浅谈中药的升降浮沉学说

    升降浮沉学说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金元以来,中药的升降浮沉学说成为指导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基本法则之一[1].

    作者:陈继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微波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6例

    2001~2004年,笔者采用微波针灸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福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施治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60例采用随机、盲法、对照 (RCT)设计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依据中医辨证,初期为湿热蕴结,后期为气滞血瘀,分别施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治则,同时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次,5次/日,并外涂二味拔毒散或黄连膏.对照组30例只口服阿昔洛韦片,外涂酞丁胺.2组均治疗7日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止疱、止痛、结痂及痊愈时间上,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作者:江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脉管炎1号颗粒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脉管炎1号颗粒是我院王恩江主任医师献方,我院制剂室开发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为确保制剂质量,我院药检室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1],经过反复多次分离操作后,对丹参、川芎、当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现将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介绍如下.

    作者:肖红;冉卫兵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78例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学漏肩风、五十肩等范畴,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2000~2004年,我们运用针刺、推拿、中药熏蒸等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7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锦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脱肛宁口服液治疗小儿直肠脱垂96例疗效观察

    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中医学称脱肛,此病尤以小儿易患.2000-07~2004-07,我们应用脱肛宁口服液治疗小儿直肠脱垂96例,并与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萍;陈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