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刘景玲;位刚;孙建钊;杨峻;周自云;梁宗锁

关键词:清半夏, 炮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摘要:目的 优化清半夏炮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浸泡温度、白矾浓度、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总有机酸含有量(以琥珀酸计)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炮制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浸泡温度38.3℃,白矾浓度11%,提取时间72 h,总有机酸含有量0.4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优化清半夏炮制工艺.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伤科黄水制备工艺.方法 以初次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二次加水量为影响因素,盐酸小檗碱转移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第1次加12倍量水浸泡1h后提取1.5h,第2次加12倍量水,盐酸小檗碱转移率53.10%.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伤科黄水.

    作者:李怀国;郑芳昊;陈韵姿;李子鸿;刘东文;刘效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小叶莲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 Ying的化学成分.方法 小叶莲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ODS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麦芽酚(1)、对羟基苯甲酸(2)、香草酸(3)、2,4,6-三羟基苯甲酸乙酯(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5)、原儿茶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5-羟甲基糠醛(9)、α-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 化合物1、2、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孙彦君;高美玲;弓建红;李晓坤;陈辉;冯卫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伴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治疗组用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恩替卡韦治疗.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8%、3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保肝的条件下,舒肝宁与恩替卡韦联用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陈秀清;曹海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羚黄宝儿丸中4种成分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羚黄宝儿丸(麝香、黄连、羚羊角等)中4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含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结果 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铵分别在20.88 ~208.78 μg/L (r=1.0000)、26.16 ~261.62 μg/L(r=0.999 7)、20.06~ 200.6μg/L(r=1.000 0)、30.20~302.00μg/L(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0%、99.16%、99.19%、98.77%,RSD分别为0.57%、0.33%、0.50%、0.89%.结论 该方法精密准确,可用于羚黄宝儿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丽斯;曾利杰;江涛;陈晓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柴胡汤类方剂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被广泛运用于肝癌的治疗,可以减轻肝癌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在缓解症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本文检索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有关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从机制及临床疗效2个方面对柴胡汤类方剂应用于肝恶性肿瘤进行综述.为临床积极治疗肝恶性肿瘤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丰富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并发掘柴胡汤类方剂的潜在作用.

    作者:张潇潇;张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清半夏炮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浸泡温度、白矾浓度、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总有机酸含有量(以琥珀酸计)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炮制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浸泡温度38.3℃,白矾浓度11%,提取时间72 h,总有机酸含有量0.4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优化清半夏炮制工艺.

    作者:刘景玲;位刚;孙建钊;杨峻;周自云;梁宗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天花粉蛋白是从栝楼块根中提取出的一种Ⅰ型核糖体灭活蛋白,临床上用于异位妊娠、葡萄胎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关于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且发现它对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将对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概述.

    作者:李格;孙雨沛;黄益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捆都而(乳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捆都而(乳香)为常用回药香药之一,其挥发油为该药材芳香性气味的主要成分,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美容、装饰等方面.但不同提取工艺的局限性可影响挥发油提取率及其有效成分含有量,进而影响其标准化的使用,故筛选出佳提取工艺不容忽视.本文将分析捆都而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为筛选出简洁、高效的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晓旭;杨冬萍;赵芳芳;俞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HPLC法同时测定醒黛胶囊中3种成分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醒黛胶囊(当归、丹参、木贼等)中3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7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 C1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286、316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 阿魏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分别在2.11 ~21.09 μg/mL (r=0.999 5)、2.32 ~23.16 μg/mL(r=0.999 8)、8.12 ~81.25 μg/mL (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99.03%(1.1%)、100.55%(1.8%)、98.77%(1.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醒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如意;尹权微;李红娟;曹苗苗;邓辰辰;王振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目的 优化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以NaCl、聚氧乙烯N8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以聚氧乙烯N80、聚氧乙烯N60K、致孔剂(聚乙二醇4000)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然后,比较这2种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单层渗透泵控释片佳处方为NaCl用量105 mg/片,聚氧乙烯N80用量95 mg/片,增塑剂用量8%,包衣增重6.5%,综合评分16.3;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佳处方为聚氧乙烯N80用量150 mg/片,聚氧乙烯N60K用量70 mg/片,致孔剂用量8%,包衣增重4.0%,综合评分13.5.单层、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后者累积释放度高于前者.结论 蛇床子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更完全.

    作者:杨宁辉;付金芳;曹伶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目的 揭示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为中印传统医学交流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中国佛医方剂类编》收载的616种佛医方剂,对方剂的出处、名称、剂型、药味数、功能和主治,以及药物的类别及数量、常用药及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方剂来源于《外台秘要》《峨眉神效验方》《竹林女科证治》等43本古籍,始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和清朝收载的方剂较多;方剂分为理血剂、补益剂、清热剂、治风剂、理气剂等19个类别;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药膳、酒剂等22种,其中煮散剂、药膳、吊膏、醍醐方和末药方颇具特色;方剂命名采用“主药+剂型”“主治+剂型”“功效+剂型”等11种形式;93.32%方剂的药味数在15味以内,66.78%方剂的药味数在8味以内,多达77味,少为单味;送服物质有酒、童便、醋汤、石菖蒲汤、桂圆汤、薄荷汤、朱砂末等14种;使用636味药物,其中植物药506味,动物药79味,矿物药37味,辅料6种,另外涉及食材44种,生僻药材26种;用药频率排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当归、姜、地黄、川芎、人参、茯苓、白术、黄芩、白芍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等.结论 佛医方剂种类繁多,剂型丰富,植物药占比高,临床应用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作者:曹梦蝶;孙铭;王张;吴锐;邝婷婷;曾勇;江道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七花总皂苷中2种成分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三七花总皂苷中2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总皂苷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EclipsePlus-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以0.1%甲酸-乙腈(B);柱温25℃;体积流量0.3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定量.结果 三七皂苷Fe、人参皂苷Rb1分别在0.152 ~15.2 μg/mL (r=0.998 0)、0.168 ~16.8 μg/mL(r=0.999 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9%、99.95%,RSD分别为1.85%、2.5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三七花质量控制.

    作者:孟祥松;蒋磊;周璐璐;鞠康;王伟;简冬明;穆二廷;权春梅;周建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逍遥散对卵巢切除联合慢性应激大鼠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卵巢切除联合慢性应激大鼠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慢性应激组、逍遥散低剂量组(3 g/kg)、逍遥散高剂量组(9 g/kg)、β-雌二醇组(20 μg),卵巢切除后1周、应激前1h给予相应药物,连续5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开放臂进入次数比、停留时间比,蔗糖偏好率,粪便Bristol分级;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ERβ、NR2B、p-NR2B、cAMP、p-CREB蛋白表达.结果 逍遥散低剂量组显著提高开放臂进入次数比(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显著提高开放臂进入次数比(P<0.01)和停留时间比(P<0.05),2组均显著增加蔗糖偏好率(P<0.05,P<0.01).逍遥散高剂量组显著降低粪便Bristol分级(P<0.05),2组均显著增加ERβ、NR2B、p-NR2B、cAMP、p-CREB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逍遥散有类雌激素特性,可通过激活卵巢切除联合慢性应激大鼠的ERβ-NR2B-CREB通路来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作者:刘丽娜;严晶;徐祥涛;葛飞;史会连;陆玮婷;孙志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

    目的 对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万方、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Cochrane图书馆,收集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18年2月.然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质量评价,通过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1 069例患者.试验组(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OR=3.08,95% CI (2.22,4.26),P<0.00001]显著优于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疗法);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方面,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SMD=-1.36,95% CI(-2.47,-0.26),P=0.02]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血清hs-CRP水平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MD=-2.57,95% CI(-3.10,-2.0),P<0.000 01].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有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陈世春;谢保城;田浩;鲁澄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益智醒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认知能力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智醒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认知能力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378 mg/kg),益智醒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 260、630、315 mg/kg).然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血浆Ach含有量、AchE、GSH-Px活性,以及海马MDA含有量、SOD、MAO-B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益智醒脑颗粒高、中剂量组可显著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P<0.05),Ach含有量升高、GSH-Px、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MDA含有量降低、AchE、MAO-B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低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益智醒脑颗粒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认知能力及胆碱能系统,在中、高剂量下作用更明显.

    作者:杨书婷;陈冬冬;潘旻;韦小翠;张焱;程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 Pierre.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大风子6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thelminthicol A(1)、腺苷(2)、牡荆素(3)、8-羟基喹啉(4)、柴胡色原酮酸(5)、邻羟基苯甲酸(6)、阿魏酸(7)、胡萝卜苷(8)、对羟基苯甲酸(9).结论 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亭;蒋礼;何燕玲;刘俊宏;黄勇;邹欢;李勇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总量统计矩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成分

    目的 基于总量统计矩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GC-MS法建立15个产地甘松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SIMCA-P 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判断主成分贡献率,聚类分析产地分布.结果 15个产地甘松共有成分6个,分别为β-绿叶烯、β-榄香烯、(1aR)-1aβ,2,3,3a,4,5,6,7bβ-八氢-1,1,3aβ,7-四甲基-1H-环丙烷[a]萘、马兜铃烯、α-绿叶烯、A-布藜烯.除S13样品外,其余相似度较接近,“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得出相似度在0.708以上,总量统计矩法得出相似度在0.812以上,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均将样品分为4类,且S13样品与其余14个产地样品差异较大.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甘松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金乾;李莹;刘哲;群培;刘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为灯盏花素注射液组和空白对照组,灯盏花素注射液组术前3d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至术后3d,空白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手术后24h、手术后3d检测动脉血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以及各时间点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结果 与手术前比较,除灯盏花素注射液组手术后3 d IL-6水平无显著差异外(P>0.05),2组手术结束时、手术后24h、手术后3 dNE、Cor、E、ACTH、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灯盏花素注射液组手术结束时、手术后24 h、手术后3 dNE、Co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手术结束时、手术后24hE、ACTH、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明显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代玲;王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橘红素,也称橘皮素,是从柑橘属果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甲氧基黄酮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近3年橘红素抗肿瘤、抗炎、抗哮喘、神经保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橘红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熊娅;方仪德;韩亚鹏;董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疼痛评分按照癌痛三阶梯原则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芬待因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等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治疗0.5g/次,3次/d,饭后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卡氏评分(KPS评分)、简明疼痛问卷表(BP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PQ评分及各单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厌食、便秘、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癌性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缪延栋;全无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