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刘圣;朱文君;陆静金
目的 考察了小鼠灌胃10-羟基喜树碱(HCPT)缓释微胶囊[HCPT(Fe3+/DS)n]后,药物在各个组织的分布特征.方法 以氯化铁(Fe3+)和硫酸葡聚糖钠(DS)为囊壁材料,采用聚电解质静电吸引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HCPT (Fe3+/DS)n.小鼠分别灌胃HCPT或HCPT (Fe3+/DS)n(80 mg/kg),给药前及给药后取小鼠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HCPT质量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HCPT在各组织分布的质量浓度由高至低顺序为肝>肾>肺>脾>脑>心.同一组织中,HCPT(Fe3+/DS)n比HCPT更易于吸收.在肺、脾、脑三种组织中随着微胶囊外壳包裹层数的增多,HCPT质量浓度有升高趋势.结论 HCPT (Fe3+/DS)n与HCPT相比,能够改善药物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且具有明显的肝组织靶向性.
作者:杨玉焕;邵长敏;骆沙曼;郭宏红;郑健;王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三藤制剂(雷公藤、红藤和鸡血藤)的3种不同提取工艺对MRL/lpr狼疮鼠24 h尿蛋白、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抗ds-DNA抗体)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MRL/lpr狼疮鼠40只,雌性,20周龄,按5只1组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高、低剂量的工艺1、2、3组和抗狼疮散水混悬液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灌胃容量0.1 mL/10 g体质量;分别于实验第0、第28和第56天留取小鼠的24h尿液、血清,以及56 d时留取肾脏等,观察不同组别的24h尿蛋白定量(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抗ds-DNA抗体水平(ELISA方法检测)及肾脏病理改变(HE染色,半定量分析).结果 给药28 d时,三藤制剂工艺3高剂量组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与模型组比较,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P<0.05);给药56 d时,与模型组相比,工艺2和3的高、低剂量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给药28 d时,各药物干预组抗ds-DNA抗体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以工艺3高剂量组改善为明显;给药56 d时,工艺3高、低剂量组明显低于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肾脏的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工艺3高剂量组的为明显(P<0.01).结论 三藤制剂的3种不同提取工艺提取物在干预后,均能不同程度改善MRL/lpr狼疮鼠的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蛋白尿量及肾脏的病理改变,其中以工艺3高剂量组为明显.
作者:王强;封玉荣;杨春欣;倪立燕;沈熊;秦万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藏成药二十五味珍珠丸(珍珠、肉豆蔻、石灰华、草果、丁香、西红花、木香等)中桂皮醛、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二十五味珍珠丸用甲醇作溶剂超声提取.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二十五味珍珠丸中桂皮醛、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色谱柱Kromasil E56526-C18(4.6 mm×250 mm,5.0 μm,大连依利特公司);流动相采用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本色谱条件下桂皮醛、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3种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各自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误差均小于2%.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作者:刘鸿雁;张樱山;陈德道;姜专基;陈根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罗通定(左旋延胡索乙素)的筛查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快速筛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进行初筛以及定量测定,采用LC-MS/MS联用进行验证.结果 薄层色谱法中罗通定斑点显色明显,Rf值适中;液相色谱法中罗通定在19.9 ~ 397.1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以上;质谱图中罗通定分子离子峰及二级碎片离子明显.结论 该方法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通过与延胡索对照药材及罗通定对照品的比对,可判定样品中添加的为罗通定或延胡索.
作者:于玥;张高飞;邬晓鸥;黎俏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血竭作为广泛使用的民族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许多古方、验方的重要组成药物,被称为“和血之圣药”.现代药理学表明其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血收敛、消肿止痛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的血竭在植物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进展,为血竭的进一步应用与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丹;滕玉芳;郝吉福;李芊葵;张吉梅;郭丰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栀子厚朴汤颗粒与提取物、栀子、枳实、厚朴三味药材指纹图谱的相关性,为栀子厚朴汤颗粒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提取物、颗粒剂指纹图谱,SHISEIDO CAPCELL PAK C18MGⅡ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栀子厚朴汤颗粒与提取物指纹图谱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重复性好,为栀子厚朴汤提取物、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黄春跃;杨义芳;唐博雅;罗泽渊;李存勇;朱绪民;蒲琴;赵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及其不同配伍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 大鼠连续7d分别灌服葛根组、芩连组、甘草组,尾静脉注射Cocktail探针药物咖啡因、甲苯磺丁脲、右美沙芬、氯唑沙宗、咪达唑仑.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5种探针药物的浓度,DAS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全方能诱导大鼠CYP2C6、CYP2D4的活性,抑制CYP2E1的活性,对CYP1A2、CYP3A1/2无影响.葛根组能诱导CYP2C6、CYP3A1/2活性,抑制大鼠CYP2D4及CYP2E1活性.芩连组能诱导CYP2C6的活性,抑制CYP1A2、CYP2D4、CYP2E1的活性.甘草组能诱导CYP1A2、CYP2C6和CYP2D4的活性,抑制CYP3A1/2的活性.结论 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对大鼠CYP450酶的活性影响不同,其中葛根起到主要的作用.
作者:陈烨;袁瑾;王新宏;安叡;肖娟;张宜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洗心汤(人参、半夏、茯神、附子、菖蒲)对散发性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tau蛋白O位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ICV-STZ),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洗心汤小、中、大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治疗结束及行为学测试之后,以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au蛋白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结果 洗心汤能明显提高散发性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以琥珀酸化凝集素富集的O-GlcNAc糖基化蛋白质以及用RL2、CTD110.6检测的O-GlcNAc糖基化tau蛋白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奈哌齐对照组与散发性老年性痴呆模型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洗心汤能够明显提高散发性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tau蛋白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从而可能起到抑制tau蛋白在重要位点的过度磷酸化及其tau毒性,防止散发性老年性痴呆病理进展的作用.
作者:第五永长;田金洲;时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与、白介素-8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醒脑静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连续纳入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测其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治疗前后的差异,以比较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清IL-6、IL-8水平均有异常,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明显得到改善,组内差异比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IL-6、IL-8水平在患者脑梗死发生后均有所上升;醒脑静注射剂不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而且还降低患者IL-6、IL-8水平,促进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恢复.
作者:千玲玲;贾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水菖蒲为我国民间常用中药,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含有单萜、倍半萜、苯丙素、黄酮、皂苷和有机酸等成分,杀虫、抑菌、镇静、抗抑郁、抗炎、抗肿瘤和降血糖等药理作用.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sciencedi-rect、natrue等数据库,查到2003-2013年有关水菖蒲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资料42篇,国内1 1篇,国外31篇,现将其进行综述,为水菖蒲合理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娟;李顺祥;麻晓雪;伍参荣;陈钰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白及多糖制备空白白及微球,考察其佳制备工艺与表征.方法 分离纯化白及多糖,乳化-冷凝-化学交联法制白及微球,单因素实验并以水-油相比率、白及多糖浓度、搅拌速度、交联剂浓度4个因素进行3水平的正交实验,以微球的产率作为评价指标,优化出白及微球的佳制备工艺.扫描电镜与激光粒度仪观察微球形态和大小,观察微球分散性、悬浮性和沉降时间、吸水溶胀率、导管推注表现及溶解时间.结果 微球呈圆形,大小较均匀;水-油相比和白及多糖浓度对微球的产率影响较大.微球在生理盐水与欧乃派克中形成不稳定悬液,分散性良好,沉降时间与粒径成正比;在生理盐水中溶胀速度快于造影剂中,不同pH值时溶胀率无明显变化.微球较容易通过5F导管,但大于400 μm微球吸水后难以通过3F微导管,约6周后微球完全融解.结论 优化制备的白及微球符合栓塞剂的基本要求.
作者:罗仕华;郑传胜;黎维勇;卫乐乐;王勇;夏向文;孙彪;周国锋;冯敢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结合数据分析对未结香和已结香的白木香树的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方法 15批白木香(树龄10个月至35年)用三氯甲烷冷浸后超声提取,GC-MS检测,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结果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白木香叶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PCA和OPLS-DA进行分类,再用变量重要性投影法挑选得9个对差异贡献大的潜在标志物;结香的白木香叶中芳香族的量显著降低(P<0.05),萜类成分角鲨烯的量显著升高(P<0.05).生育酚仅在已结香的白木香叶中检测到.结论 未结香和已结香白木香叶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为快速的、非破坏性的沉香药材采收时间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高晓霞;周伟平;谢明容;陈晓颖;郭晓玲;章卫民;吴关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观察黄芪黄酮与红芪黄酮对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大鼠模型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SPF级Wistar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黄芪黄酮组、红芪黄酮组,每组12只.采用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注入博莱霉素法复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大鼠模型,检测肺功能.结果 黄芪黄酮与红芪黄酮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模型大鼠肺功能指标,且红芪黄酮组优于黄芪黄酮组.结论 黄芪黄酮和红芪黄酮具有抑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且红芪黄酮优于黄芪黄酮,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而实现的.
作者:蔺兴遥;张毅;李娟;李雪燕;刘永琦;景明;孙少伯;苏韫;李金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瓦布贝母地上茎叶部分和地下鳞茎部位总生物碱及代表性生物碱的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量;利用HPLC-ELSD,采用外标两点法测定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结果 3个批次瓦布贝母地上茎叶中总生物碱量为0.55%,地下鳞茎部分总生物碱为0.40%;地上茎叶部分中贝母甲素的量为0.046 7%,地下鳞茎部分中贝母甲素的量为0.021 3%;地上茎叶部分中贝母乙素的量为0.014 0%,地下鳞茎部分中贝母乙素的量为0.006 9%.结论 瓦布贝母地上茎叶部分总生物碱量及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量均高于地下鳞茎部分的量.
作者:赵高琼;任波;张乐乐;向晖;杨江;董小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点地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点地梅全草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分再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点地梅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签定为2,3-二羟基呋喃(1)和2,4-二羟基-6-(4-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2).结论 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并补充了相关波谱数据.
作者:雷军;肖云川;刘淼;冉坚;黄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萸苁强肾胶囊中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马钱苷.方法 萸苁强肾胶囊用75%甲醇作为溶剂超声提取.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体积流量1.0 mL/min;远志(口山)酮Ⅲ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测定以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30 nm;马钱苷的测定以四氢呋喃-乙腈-甲醇-0.05%磷酸溶液(1∶8∶4∶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4 nm.结果 远志(口山)酮Ⅲ和3,6 '-二芥子酰基蔗糖分别在0.027 7 ~0.554 0 μg(r=0.999 7)、0.065 1 ~1.302 0μg(r=0.999 9)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1%、99.20%,RSD (n =6)分别为0.46%、0.94%;马钱苷在0.060 8 ~1.216 μg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为1.19%(n=6).结论 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作者:李智利;谢婷;陈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含清凉剂滴眼液中苯扎氯铵的3种同系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3.4±1)(80∶20),检测波长为210 nm,体积流量1.2 mL/min,柱温40℃.结果 3种同系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2.02~ 129.33 μg/mL,1.79 ~ 114.83 μg/mL,1.56 ~ 100 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5以上.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04%、93.85%、101.05%,RSD均小于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为滴眼液的常规分析和质量监控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廖南英;刘启德;宓穗卿;王宁生;伍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结果 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的回归曲线分别在3.00~6.40 μg,4.24~9.33 μg,0.40 ~2.00μg的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0.993、0.99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和重复性好,可有效缩短总分析时间,为较全面控制山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卢凤来;蒋海英;陈月圆;吴建璋;刘金磊;李典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葛根、决明子等几种中药提取物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牛血清白蛋白和果糖/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建立体外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体系,并将反应液分成空白组,对照组和药物组,在37 ℃孵厢中孵育7d,检测波长430 nm测定各组荧光值.结果 葛根、决明子等明显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结论 葛根、决明子等具有抑制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的作用.
作者:杨虹;项英;庄庆祺;孙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药对柴胡—黄芩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并分析柴胡、黄芩配伍前后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药对柴胡—黄芩挥发油提取的佳工艺条件,并利用GC-MS技术对药对及各单味药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药对柴胡—黄芩挥发油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7h,液料比8.27倍,药材粒度40目;从药对柴胡黄芩及单味药材柴胡、黄芩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116个组分、85个组分和43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0.23%、91.02%和92.01%.结论 用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药对柴胡—黄芩挥发油的提取;药对挥发油在化学成分种类上几乎是单味药材柴胡、黄芩二者的加和,且主要来自于柴胡.
作者:罗兰;管淑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