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及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和表征

罗仕华;郑传胜;黎维勇;卫乐乐;王勇;夏向文;孙彪;周国锋;冯敢生

关键词:白及多糖, 微球, 栓塞剂, 表征
摘要:目的 利用白及多糖制备空白白及微球,考察其佳制备工艺与表征.方法 分离纯化白及多糖,乳化-冷凝-化学交联法制白及微球,单因素实验并以水-油相比率、白及多糖浓度、搅拌速度、交联剂浓度4个因素进行3水平的正交实验,以微球的产率作为评价指标,优化出白及微球的佳制备工艺.扫描电镜与激光粒度仪观察微球形态和大小,观察微球分散性、悬浮性和沉降时间、吸水溶胀率、导管推注表现及溶解时间.结果 微球呈圆形,大小较均匀;水-油相比和白及多糖浓度对微球的产率影响较大.微球在生理盐水与欧乃派克中形成不稳定悬液,分散性良好,沉降时间与粒径成正比;在生理盐水中溶胀速度快于造影剂中,不同pH值时溶胀率无明显变化.微球较容易通过5F导管,但大于400 μm微球吸水后难以通过3F微导管,约6周后微球完全融解.结论 优化制备的白及微球符合栓塞剂的基本要求.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类型树脂对4种丹参酚酸类成分的动态吸附研究

    目的 研究3种不同类型树脂对丹参4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丹酚酸B)的动态吸附特性.方法 通过动态吸附及解吸附实验,以4种丹酚酸成分为考察指标,综合比较了大孔树脂、聚酰胺树脂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各成分的动态泄露曲线、吸附饱和量、动态解吸附曲线和解吸附率.结果 AB-8型大孔树脂适宜于丹酚酸D和丹酚酸B精制分离,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2.3 mg/g和27.4 mg/g,与聚酰胺树脂相近,远高于20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而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吸附效果较好,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8 mg/g和3.2 mg/g,优于另外两种树脂.结论 大孔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在丹参酚酸精制分离时具有互补性,两者联合应用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作者:郑云枫;黄利;魏娟花;彭国平;李贺敏;程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栀子、赤芍、黄芩等)中栀子苷、芍药苷、黄芩苷、黄芩素与汉黄芩素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甲醇作溶剂超声提取,采用HPLC法,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的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230 nm(0~ 30 min),277 nm (30~50 min).结果 根据回归方程,5种成分线性范围分别为栀子苷0.168 8 ~3.376 μg,r=0.999 9;芍药苷0.05204~1.040 8μg,r=0.998 9;黄芩苷0.110 1 ~ 2.202 0μg,r=0.999 9;黄芩素0.027 60 ~0.552 2 μg,r=0.999 1;汉黄芩素0.015 20 ~0.304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栀子苷99.29%,RSD为0.69%(n=6);芍药苷98.76%,RSD为1.7%(n=6);黄芩苷99.91%,RSD为1.1%(n=6);黄芩素98.78%,RSD为1.2%(n=6);汉黄芩素98.98%,RSD为1.5%(n=6).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蓬;宋青;马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维药罗勒提取物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生长及其胞内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罗勒提取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生长及其胞内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罗勒乙酸乙酯提取物或罗勒正丁醇提取物对正常RAW264.7细胞和经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生长的影响,求出其IC50值;用罗勒乙酸乙酯提取物或罗勒正丁醇提取物分别干预经脂多糖处理的RAW264.7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并比较上清液中白三烯B4的质量浓度,求出其抑制率.结果 罗勒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罗勒正丁醇提取物对正常RAW264.7细胞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给药时间为24h的IC50值分别为312.5 μg/mL、350.9μg/mL,具有浓度依赖性;两种提取物对经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的生长有一定的增殖作用(P<0.05);罗勒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罗勒正丁醇提取物对白三烯B4的大抑制率分别为42.78%、38.63%,其中罗勒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作用强于罗勒正丁醇提取物(P<0.05).结论 罗勒提取物体外对经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生长的大抑制质量浓度为100 μg/mL,对细胞内5-脂氧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米娜瓦尔·哈帕尔;阿孜古丽·吐尔逊;周文婷;程路峰;依巴代提·吐乎提;娜迪热·热依木;艾尼瓦尔·吾买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三藤制剂的不同提取方法对MRL/lpr狼疮鼠影响的初步观察

    目的 观察三藤制剂(雷公藤、红藤和鸡血藤)的3种不同提取工艺对MRL/lpr狼疮鼠24 h尿蛋白、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抗ds-DNA抗体)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MRL/lpr狼疮鼠40只,雌性,20周龄,按5只1组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高、低剂量的工艺1、2、3组和抗狼疮散水混悬液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灌胃容量0.1 mL/10 g体质量;分别于实验第0、第28和第56天留取小鼠的24h尿液、血清,以及56 d时留取肾脏等,观察不同组别的24h尿蛋白定量(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抗ds-DNA抗体水平(ELISA方法检测)及肾脏病理改变(HE染色,半定量分析).结果 给药28 d时,三藤制剂工艺3高剂量组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与模型组比较,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P<0.05);给药56 d时,与模型组相比,工艺2和3的高、低剂量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给药28 d时,各药物干预组抗ds-DNA抗体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以工艺3高剂量组改善为明显;给药56 d时,工艺3高、低剂量组明显低于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肾脏的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工艺3高剂量组的为明显(P<0.01).结论 三藤制剂的3种不同提取工艺提取物在干预后,均能不同程度改善MRL/lpr狼疮鼠的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蛋白尿量及肾脏的病理改变,其中以工艺3高剂量组为明显.

    作者:王强;封玉荣;杨春欣;倪立燕;沈熊;秦万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天麻的炮制研究与规范

    天麻为我国名贵中药,试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天麻的质量及药效与炮制方法、炮制工艺条件有明显关系.天麻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本文综述了天麻炮制的历史、炮制规范及现代炮制的研究近况,旨在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天麻的规范化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樊启猛;陈朝银;林玉萍;张春梅;赵声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来源血竭的研究进展

    血竭作为广泛使用的民族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许多古方、验方的重要组成药物,被称为“和血之圣药”.现代药理学表明其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血收敛、消肿止痛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的血竭在植物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进展,为血竭的进一步应用与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丹;滕玉芳;郝吉福;李芊葵;张吉梅;郭丰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藠头总甾体皂苷对高脂大鼠降脂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藠头中经提取和纯化得到的总甾体皂苷的调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发高脂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水、2.5 mg/(kg·d)洛伐他汀、50、100、200 mg/(kg·d)藠头总甾体皂苷达4周,考察大鼠的血脂水平、抗氧化能力、脂蛋白代谢酶和肝脏形态的变化.结果 藠头总甾体皂苷给药后显著降低了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的水平,显著升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同时,大鼠肝脏中脂蛋白酯酶和肝脂酶水平也显著升高,肝脏形态学观察表明藠头总甾体皂苷能显著减少脂肪滴的产生.结论 藠头总甾体皂苷能调节高脂大鼠血脂水平,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

    作者:雷荣剑;李军;金圣煊;徐淑媛;晏桂敏;何俏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正交法优选酒制胡芦巴炮制工艺

    目的 优选酒制胡芦巴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胡芦巴碱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对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和加酒量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的佳工艺为烘制温度160℃、烘制时间10 min、加酒量30%.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酒胡芦巴的炮制.

    作者:郑彧;肖洪贺;常成栋;柳珍珠;张凡;郑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猪苓多糖降血脂抗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理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猪苓多糖对模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以白酒灌胃加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东宝肝泰)治疗组,猪苓多糖治疗组(分设高、中、低三组).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切片和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模型组动物一般情况较空白对照组差,各药物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猪苓多糖具有降血脂以及预防和治疗大鼠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刘祥兰;徐颖;张钰泉;钱燕娟;吴耀萍;李琴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复方芙蓉叶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芙蓉叶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诊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魏氏验方复方芙蓉叶巴布膏)36例,对照组(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36例,疗程7d,观察疼痛、压痛、肿胀、功能活动,进行2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肿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压痛、功能活动方面2组疗效相似(P>0.05).治疗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芙蓉叶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消肿的作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奚小冰;薛彬;熊焱昊;谢贤斐;李飞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人巨噬细胞产生NO、ROS的影响及复方黄甘提取物的干预

    目的 研究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人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的影响以及复方黄甘提取物(大黄、甘草等)对其的干预.方法 人巨噬细胞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共同培养24h,再给予复方黄甘提取物继续培养24h后,用Griess还原法测定培养上清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RT-PCR法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变化,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ROS水平的变化;分别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碘和复方黄甘提取物预处理细胞1h,再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刺激,24 h培养结束后测定ROS水平的变化,RT-PCR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结果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丧失了诱导人巨噬细胞产生NO的能力,但能升高ROS的产生量,同时TNF-α、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也显著性升高.当给予复方黄甘提取物继续培养后,可显著性地增加NO水平,降低ROS水平;当给予复方黄甘提取物预处理细胞时,也能降低ROS水平,同时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结论 复方黄甘提取物延缓肾衰的进程可能是通过产生NO来减轻其微炎症反应和通过消除ROS来减弱其氧化应激损伤途径实现的.

    作者:毛萍;莫立乾;肖小燕;宋少练;杨西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文献研究表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能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使末梢循环障碍改善和血流增加,可有效降低子宫收缩力和频率,改善子宫痉挛,对慢性疼痛及疼痛伴有肢冷畏寒的多种寒性疼痛有镇痛效果.目前该方广泛用于因血虚寒侵,滞凝机体为患的多种病证.

    作者:张保国;刘庆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萸苁强肾胶囊中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马钱苷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萸苁强肾胶囊中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马钱苷.方法 萸苁强肾胶囊用75%甲醇作为溶剂超声提取.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体积流量1.0 mL/min;远志(口山)酮Ⅲ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测定以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30 nm;马钱苷的测定以四氢呋喃-乙腈-甲醇-0.05%磷酸溶液(1∶8∶4∶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4 nm.结果 远志(口山)酮Ⅲ和3,6 '-二芥子酰基蔗糖分别在0.027 7 ~0.554 0 μg(r=0.999 7)、0.065 1 ~1.302 0μg(r=0.999 9)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1%、99.20%,RSD (n =6)分别为0.46%、0.94%;马钱苷在0.060 8 ~1.216 μg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为1.19%(n=6).结论 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作者:李智利;谢婷;陈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心脑康胶囊中6种成分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心脑康胶囊(丹参、赤芍、葛根、川芎、红花等)中丹参素、芍药苷、葛根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川芎嗪和阿魏酸的方法.方法 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2%甲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0~12 min,18% ~35%B;12~22 min,35%~45%B;22~45 min,45%B);柱温30℃;进样量20 μL,体积流量0.6 mL/min;芍药苷和葛根素检测波长为254 nm,丹参素和川芎嗪为280 nm,阿魏酸为320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403 nm.结果 芍药苷、葛根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2.5~200μg/mL(一=0.999 8),阿魏酸在2.91 ~233 μg/mL(r2=0.999 8),丹参素在1.66 ~133 μg/mL(r2=0.999 9)、川芎嗪在0.81 ~ 130 μg/mL(r2 =0.999 8)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7%.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及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心脑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闫高颖;董娟妮;杨洋;王世祥;郑静;刘勤社;郑晓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3KGy60Co-γ辐照对制痂酊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影响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制痂酊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方法,同时考察3KGy60 Co-γ辐照对两者的影响,为制剂采用3 KGy60Co-γ辐照灭菌提供依据.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乙胺水溶液(磷酸调pH至3.1)(28∶72),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结果 黄芩苷在6.44~ 32.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小檗碱在2.02~ 14.1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98.2%(n=6).3KGy60Co-γ辐照时,两者平均质量浓度略有下降.结论 HPLC法可同时测定制痂酊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量,3 KGy60 Co-γ辐照可用于制痂酊的灭菌.

    作者:郑媛媛;黄赵刚;程钢;杨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效薄层色谱法同时测定巴戟天中3种寡糖

    目的 建立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同时测定巴戟天中3种寡糖的量.方法 薄层层析的展开剂为正丁醇-异丙醇-水-醋酸(7∶5∶2∶1,v/v),展距为90 mm,温度为室温,显色剂为α-萘酚-硫酸,烘烤温度为110℃,扫描波长为577nm.结果 蔗果三糖的线性范围为52 ~ 260 ng,r2=0.992 1,精密度RSD为1.56%;耐斯糖的线性范围为64~320ng,r2=0.993 8,精密度RSD为1.47%;1F-果呋喃基耐斯糖的线性范围为72~ 360 ng,r2=0.994 3,精密度RSD为1.38%.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巴戟天药材及其产品中3种寡糖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周斌;崔小弟;李洁;程丹;郑鹏武;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克咳片药效学研究

    目的 探讨克咳片(麻黄、罂粟壳、甘草、苦杏仁、桔梗、莱菔子和石膏)的抗炎、止咳、平喘的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氯化乙酰胆碱和组织胺致豚鼠哮喘模型、氨水引咳小鼠模型、卵蛋白致敏+臭氧吸入法制作气道高反应性大鼠模型,研究克咳片的作用.结果 克咳片可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P<0.05),延长氯化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所致豚鼠的哮喘潜伏期(P<0.05),延长氨水所致小鼠的咳嗽潜伏期(P<0.05),降低3 min内的咳嗽次数(P<0.05),减轻卵白蛋白雾化致敏时大鼠的哮喘症状和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水平,以及减轻细小支气管处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P<0.05).结论 克咳片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作用.

    作者:钟志勇;郑佳琳;钟海潮;严家荣;孙侠;徐吉银;成金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本草纲目特殊制药施药技术》传统中药缓释制剂技术概述

    目的 阐述《本草纲目特殊制药施药技术》中有关中药传统缓释制剂技术,为中药缓释制剂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专著《本草纲目特殊制药施药技术》和相关文献,对该书传统缓释制剂技术中辅料、制法和剂型进行分析,并以书中记载具体方剂为例加以说明.结果 中药传统缓释制剂辅料有蜂蜡、糊、树脂和动植物油等;常用制法有直接为剂法、泛制法、塑制法及包埋(衣)法等;剂型多见于丸剂、硬膏药、原药剂、生物膜剂、膜渗透剂等.结论 采用传统缓释制剂技术制成的方剂,理论上可起到缓慢释药的效果,能为现代中药缓释制剂的发展提供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静;蔡延渠;彭庆庭;柴金珍;梁锦杰;朱盛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榆叶合叶子中绣线菊苷、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

    目的 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榆叶合叶子中绣线菊苷、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的量.方法 使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1 000 mL水+55 mL乙腈+20 mL醋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结果 绣线菊苷、金丝桃苷、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15.54 ~155.4μg/mL(r=0.999 0),5.18~51.8 μg/mL(r=0.999 1),10.22 ~ 102.2 μg/mL(r=0.999 3),9.8~ 98 μg/mL(r=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97.18%、98.73%、97.73%.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重复性好,可作为榆叶合叶子中4种黄酮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艳;张芳;姚军;张行;热娜;李新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白木香叶与沉香形成相关的信号分子研究

    目的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结合数据分析对未结香和已结香的白木香树的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方法 15批白木香(树龄10个月至35年)用三氯甲烷冷浸后超声提取,GC-MS检测,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结果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白木香叶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PCA和OPLS-DA进行分类,再用变量重要性投影法挑选得9个对差异贡献大的潜在标志物;结香的白木香叶中芳香族的量显著降低(P<0.05),萜类成分角鲨烯的量显著升高(P<0.05).生育酚仅在已结香的白木香叶中检测到.结论 未结香和已结香白木香叶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为快速的、非破坏性的沉香药材采收时间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高晓霞;周伟平;谢明容;陈晓颖;郭晓玲;章卫民;吴关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