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维度健康教育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李春梅;张硕梅;黄倩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 手术, 多维度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多维度健康教育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择期行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维度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水平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手术相关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和健康行为水平,融合护患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患者安全的日间手术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医疗资源数量相对有限. 在这种医疗背景下,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1月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倡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逐步推行日间手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患者院前等待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医疗供需矛盾.

    作者:张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术联合经腹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临床护理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脾大、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增生,可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患者手术耐受力较差,风险较大.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到脾动脉,注入栓塞剂,阻断脾脏的部分血供,使部分脾脏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达到部分脾脏切除的目的[1]. PSE引起部分脾实质栓塞、坏死,使脾体积缩小,削弱了脾脏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并可使脾内血管床减少,血细胞潴留减少,从而使外周血细胞计数升高,同时还保留部分脾脏的免疫功能,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2]. 但术后并发症多,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整体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2018年7月,我科收治1例子宫肌瘤合并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的患者,给予脾动脉栓塞术后行经腹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经治疗和相应护理后痊愈.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亭;许芸芸;孙秀梅;王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部分小肠切除术后肠瘘行纤维蛋白胶封堵患儿的临床护理

    部分小肠切除是小肠坏死、穿孔等器质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小肠切除术后存在多种并发症,其中肠瘘为术后早期并发症[1]. 一旦发生肠瘘,消化液流至腹腔,将引发不同形式的腹腔感染,继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整个治疗过程复杂且有难度[2]. 2017年6月,我科收治1 例部分小肠切除术后致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儿,属于低龄儿童,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敏;马云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辨证食疗护理配合辨证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辨证食疗护理配合辨证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5例产后缺乳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35例,对照组1给予辨证穴位按摩,对照组2给予辨证食疗护理,观察组给予辨证食疗护理配合辨证穴位按摩,比较三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P<0.05).观察组干预1周后泌乳量、乳汁黏稠度、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P<0.05).结论:辨证食疗护理配合辨证穴位按摩可促进产后缺乳产妇泌乳,改善缺乳症状,对提高乳房充盈度和乳汁黏稠度、降低乳汁淤积程度有良好效果,安全无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全柳青;黄少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126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执行常规护理的57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将实施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的69例产妇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护理前后产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产妇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文娟;卢颖兰;曾婷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知信行理论模式在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模式在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知信行理论模式指导下的延续护理服务,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知信行理论模式对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作者:李振华;肖海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肠内免疫营养与全素营养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肠内免疫营养与全素营养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8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患者术后护理中营养疗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中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护理中选择全素营养疗法实施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变化、营养状况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G)、人血白蛋白(ALB)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IgM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营养干预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给予肠内免疫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庞增粉;刘玉萍;李灵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耳鼻喉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春莲;施海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体位护理联合导乐仪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联合导乐仪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分娩质量.方法:将2016年5~10月的115例胎位异常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4月的115例胎位异常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采用体位护理联合导乐仪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矫正胎位异常有效率、临床分娩方法、妊娠结果、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分娩时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和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护理联合导乐仪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矫正胎位异常,提高分娩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昆;熊怡;曹丽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自护性参与对腺体样肥大手术患儿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护性参与对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月5月收治的40例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及家属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腺样体肥大手术患者及家属分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自护性参与.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能力、患儿焦虑情绪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属在疾病知识、手术知识、饮食管理、术后护理、药物管理等方面的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护性参与有利于提高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儿焦虑情绪,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作者:彭华;张新华;姬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晓莉;任慧;牛会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冠心病介入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冠心病介入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106例冠心病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血脂指标,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中文版8项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干预3个月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较干预前,两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HSMSR、MMAS-8、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同期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冠心病介入患者的血脂水平、生存质量,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静;黄峥;职晶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未来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手术室为医院平台科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 随着医学发展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不断涌现,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术中配合要求也越来越高.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范围由单纯术中配合延展到术前及术后,参与围术期护理全过程的各个护理环节;精准医疗的理念,手术专科的细化,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未来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体系给予展望.

    作者:王朝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人文关怀在现代手术护理模式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方式由过去的全面参与型逐渐向专科配合型转变,以适应现代外科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手术室护理模式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作者:王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谈手术室护患沟通研究进展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场所,患者身在其中会被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所困扰. 相关调查发现,85%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抵触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手术时的状态,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1]. 良性护患关系的构建,有助于患者病情治疗和康复,作用不容忽视. 现就护患沟通及手术室护患沟通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王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6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术后4 h排尿情况、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 h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命系数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患者心理状态、排尿情况、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美凤;刘洁;冯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理念在手术期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 ERAS)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将麻醉、护理和外科医学等学科的新研究证据相结合的一种集成创新理念,旨在减少应激反应、促进器官功能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1]. 这一概念1997 年被丹麦 Henrik Kehlet 教授首次提出后,在欧美一些国家被迅速推广;2007年黎介寿院士将这一创新理念在全国推广,之后国内相继出台了多个专家共识及指南,迅速推进了ERAS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步伐. ERAS理念引导下的手术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主要改进在于:术前2h口服碳水化合物液体、麻醉及镇痛方法改进、术后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等方面. 快速康复手术的实施加快了手室术精细化护理及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现围绕快速康复手术实施后重点改变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曲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ERAS组在此基础上加入ERAS理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水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可促进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毛平;陈冬梅;祝明秋;赵会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Teach-back法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each-back法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4~6月40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传统健康教育;将2017年7~9月40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Teach-back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时、治疗24 h 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SA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Teach-back法能有效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疼痛症状.

    作者:黄淑华;热衣拉·买买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肾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肾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肾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缓解肾结石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术后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丽玲;夏惠;包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