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君;董秀茹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按摩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年龄大28岁,小23岁;病程长3天,短1天。2 治疗方法 2.1 患者侧卧位,医者立于后侧。①在患侧肩背部,进行掌揉与拇指揉按,重点点揉膏盲、肺俞、肝俞、脾俞、胃俞,以酸胀、发热为度。②用掌由肋弓向乳房轻揉摩、推,时间为3 min。
作者:王炜;唐彩娥;黄一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急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论。在急性脑梗死常用的3种(溶栓、扩血管、抗凝)治疗方法中,溶栓法是目前唯一能使脑梗死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介入动脉溶栓由于其疗效好,血管再通率高而倍受关注。就近期介入溶栓的时机、适应症、方法、药物选择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任广智;杜书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治愈由节律性腭咽肌阵挛引起的客观性耳鸣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24岁,农民,1992年2月13日初诊。持续性双耳鸣半年,呈“喀哒”声,曾用镇静剂、针灸等治疗均无效,检查:双外耳道清洁、通畅,双侧鼓膜完整,标志清,距右耳50 cm、距左耳70 cm处可闻及“答答”声,查咽部见软腭呈节律性阵挛,压舌及间接喉镜检查时阵挛停止,耳鸣也消失,但过后又出现,纯音测听、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先用0.5%普鲁卡因封闭双侧下颌区(每侧2 mL),注药5 min后,耳鸣缓解,5日后耳鸣如故。
作者: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蜈蚣有效成分对心肌缺血鼠自由基的变化,阐明蜈蚣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蜈蚣小剂量(2.5 g/kg)治疗组,D组为蜈蚣大剂量(5 g/kg)治疗组。造模前治疗组用不同剂量的蜈蚣提取物,分别按每天0.2 mL/10 g灌胃,连续7天,其余两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后采用脑垂体后叶素20 u/kg腹腔注射,诱发心肌缺血。缺血20 min后,观察各组心肌酶、自由基的变化,以及心肌透射电镜。结果:模型组LDH、MDA明显升高,SOD、NO水平显著降低,治疗组SOD、NO含量显著提高,LDH、MDA明显降低,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明显减轻。且蜈蚣大剂量较小剂量治疗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蜈蚣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司秋菊;王亚利;王鑫国;白霞;李国明;曹刚;孙宏勋;邸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针刺法配合周林频谱仪照射损伤部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软组织损伤患者21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针刺组。对照组106例,针刺组10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针刺法并配合周林频谱仪照射损伤部位。结果:针刺组中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84.9%,经χ2检验P>0.05。但两组显效率比较,针刺组为70.4%,对照组为20.8%,经χ2检验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治疗软组织损伤均有效,但针刺组比对照组显效率高。
作者:吴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遗精是男性生活中常见的和多发的现象,临床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遗精是未婚成年男性或婚后性生活间断期间而每月1~2次精液外遗且不伴有不适感的生理现象,即“精满自遗”;病理性遗精是成人男子遗精次数频繁,每周2次以上或在清醒状态下有性意识即射精,并拌有头晕、耳鸣、神疲、腰酸等。顽固性遗精是病理性遗精的严重型,滑精频数,精神萎靡,腰困肢软,精气大亏,久治不愈。曾治3例,每获佳效。
作者:钱彦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脑动脉硬化症是指由动脉壁变性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在脑血管疾病中常见,且是产生脑萎缩、老年痴呆症、多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及TIA等的“基础疾病”。祖国医学对其治疗用药有其独特的经验,除沿用传统方药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一大批中药新药,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笔者就近年来中医对脑动脉硬化症的用方研究概述如下。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中药复方大致可分为以下6类。
作者:李楠;郝宪恩;王四平;程欢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用舒肝解郁,健脾和胃法治疗经前乳胀30例,结果痊愈23例,显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并对乳胀、乳头疼痛、乳胀兼有结块、乳胀结块兼有灼热感的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乳胀的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乳头疼痛及乳胀结块兼有灼热感的具有显著意义(P<0.05)。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德经》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也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由老子阐发的哲学思想和由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创新与发展。其中,我国早期的医学巨著《内经》就是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奠定了养生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对中医养生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极其深远。
作者:傅晓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简述大豆中异黄酮的结构、分布、来源、加工及各种生长因素对其含量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试验室及工业上提取、分离异黄酮及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予以简要的回顾。
作者:葛喜珍;王建华;李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组成,笔者在临床用其治疗各科痰饮证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1 慢性支气管炎笔者体会,用苓桂术甘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因寒冷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每收良效。本方初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外,尚能提高患者免疫力,防止感冒,预防复发。
作者:宋维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于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用固齿散外涂为主,治疗牙周病牙龈红肿、溃烂、萎缩、出血,牙根暴露、浮动而痛者6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6例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0~20岁16例,21~30岁30例,31~40岁20例;病程:0.5~1年者22例,1+~2年者26例,2+~3年者18例;疗程:15天~1个月者20例,1+~2个月者22例;2+~3个月者24例。
作者:张丽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风后瘫痪肢手足多有肿胀,笔者自1999年以来对32例此类患者应用中药外洗方法获得显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本院住院的患者,CT诊断为脑梗塞,瘫痪肢手足有肿胀,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0~50岁4例,50~60岁8例,60~70岁17例,70岁以上3例。
作者:薛秀娟;张怡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热入血室证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在太阳阳明病篇,共设四条作了专题论述。如148条云:“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149条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症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又150条说:“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作者:李庆升;李仁玲;周计春;李进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自拟四味汤治疗反复发作性口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4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6例;年龄大者54岁,小者13岁,平均36岁;病程在3~60天。
作者:孟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青少年女性常见病,属中医青春期崩漏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紊乱,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紊乱,子宫内膜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脱落,修复等反应所致。而青春期女性的卵巢正处于发育阶段,功能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失调发为本病。中医多认为,青春期肾气初盛,但发育尚未完善,太冲虽能调节胞宫,月事应时而下,若加之外界因素影响,如药物或过量运动,“动则耗气”,使太冲受损,气虚失固,而发崩漏;或平素体虚,加之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致气血生化无源,太冲失荣,气不能摄血而发病。
作者:李春香;丁里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3.2.3 软脉胶囊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2.3.1 试验材料 药物:软脉胶囊(0.5 g/粒),由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制备,批号990122;角叉菜胶(Carrageenan,Type I,C 1013),Sigma公司产品。 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200~250 g,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04057号。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朱长福;王鑫国;同利琪;王四平;郝宪恩;张凯;张明泉;李伟;曹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治小儿积食古时幼儿每有积食,其家人大多就在中药铺购皮硝,用银皮纸包好,于就寝时平放在小腹部,再用束腰带裹好,睡一夜后,小腹就不再坚硬,此法甚验。笔者在临床中多配以耳穴压药丸疗法,治疗小儿疳积。
作者:唐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九香岩痛宁主要由鼠妇、九香虫、元胡等组成,临床治疗癌痛疗效肯定,动物实验显示该药能提高小鼠痛阈,降低腹腔PGE2含量,揭示该药有明显镇痛作用。
作者:张敬;洪月光;翟鑫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腹泻是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于术后2~4天内发生,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不等。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从1996年1月~1998年12月,对70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患者,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涛;孟春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