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处方及工艺参数因素对麦冬皂苷肠溶微球体外释药影响的规律.方法:以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考察处方组成(囊材种类、增塑剂、抗黏剂、药物与囊材比、囊材浓度等)和工艺参数(进风温度、喷雾空气流量、进样速度、排风容积等)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囊材种类是影响肠溶微球释放度的主要因素;增甥剂的加入使释放度均增大,而抗黏剂的加入使酸中释放度增大、缓冲液中释放度降低;随着药物与囊材比和囊材浓度的增大,酸中释放度均呈递减趋势,缓冲液中释放度均变化不明显;除排风容积外,进风温度、进样速度和喷雾空气流量对微球的释放性能影响显著,排风容积对释药性能影响不显著.结论:处方及工艺参数因素对麦冬皂苷肠溶微球体外释药大多有规律性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小叶丁香(Sringa Pubesceus Turcz)是木樨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植物,产于河南、河北、陕西等地,民间对其药用价值早有认识,我们发现它具有消炎、镇咳和治疗肝硬化等疗效[1-2],但至今仍未被药典收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紫槲皮苷,是一种来源很广的黄酮类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1,2],抗氧化活性也已多次报道[3-5].本文利用芦丁的抗氧化活性,以PG、BHA和BHT为阳性对照品,Trolox为参比物,比较微量法[6,7]和分光光度法[8]测定抗氧化活性的异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用双定性双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控制喘可治注射液的质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淫羊藿苷为参照物,建立喘可治注射液提取物对照指纹图谱,用双定性双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进行控制,以双定量相似度S与S'大于0.9为必要条件,双定量相似度C与P控制在85%~120%的范围内,组内差不得超过10%,对提取物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和勾兑.结果:用该法控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可得到稳定、均匀的喘可治注射液指纹图谱.结论:该法是用于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较好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病因之一,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是筛选治疗高脂血症药物的必要条件[1].研究表明,该模型建立多以喂养法为主[2].其中,利用高脂乳剂灌胃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方法应用较多,该方法具有容易定量、简便、造模时间短、经济和血脂水平稳定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降脂药物的体内筛选[3].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清营汤载于<温病条辨>,原方来自清·吴塘拟定.由犀角(现用水牛角代)、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九味药物组成.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功能,传统用于热入营分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肿节风注射液是由肿节风经提取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为: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能,主要用于抗病毒、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和抗癌,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祛痰作用[1].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刺五加有效部位对C_(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PD)模型γ-氨基丁酸(GABA)、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海马区胶质原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PTP对C_(57)BL/6小鼠制备PD模型,总量为150mg/kg.连续给予刺五加有效部位20 d,测定小鼠的爬杆时间,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GABA、TH及海马区GFAP的阳性表达.结果:20 d后,爬杆时间、GABA、TH给药组相对模型组P<0.05.而GFAP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结论:刺五加有效部位可以增强GABA和TH的阳性表达,而对海马区GFAP则无影响,推测其对MPTP导致的PD可能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月泰贴脐片是选用延胡索,肉桂,细辛,当归,小茴香等中药组方而成,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功效,可用于寒凝血瘀引起的原发性痛经,改善经期小腹疼痛.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MAE)[1]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的干燥根.三七中有效活性物质三七总皂苷(PNS)在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药理活性,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脂、促进血细胞生长、抗衰老、及抗肿瘤等作用[2].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罗汉果玉竹颗粒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上,由罗汉果、玉竹两味药组成,原标准项下收载了简单的理化鉴别,不能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为了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本试验参照文献[1-3]中罗汉果苷V的提取和测定方法,对其质茸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增添了罗汉果的薄层鉴别,并增加了罗汉果苷V的含量测定,经方法学考察,认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有效控制罗汉果玉竹颗粒的质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炮制对莱菔子饮片中成分群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制备方法莱菔子供试样品HPLC图谱的比较和相似度计算,分析其成分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莱菔子炒制具有抑制酶解机制,确认了能够产生新化合物A209、B221的前体物质C3.结论:莱菔子炮制可通过影响煎煮过程使生、炒品煎出成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se D C.)的干燥根,是临床及制剂常用中药,在中医临床应用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等症,是临床的常用用药,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医药界人士的重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磷脂(Phosphatide)为含一个或多个磷酸的脂类化合物,它广泛的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磷脂通过与膜的其它组成成分如脂、蛋白质和DNA等的相互作用而在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和正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细辛(拉丁名称:Radix et Rhizoma Asarj)为常用中药材,来源于马兜铃科细辛属(Azarum)植物,该属植物有30余种作为药用[1].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为一类含硝基的菲类有机酸,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具有肝、肾毒性,长期或过茸服用易导致癌症或肾衰竭等[2].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建立藿香清胃颗粒(广藿香、栀子、防风等)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VP-ODS 250 mm×4.6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下对制剂中3种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升麻索苷在26.0~39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0.7%;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21.5~322.2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9%,RSD=1.1%;栀子苷在105.4~1 580.4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1.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检测出3个成分,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U937细胞内周期调控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受抑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E、cyclin A 蛋白表达.结果:MTT检测显示苦参碱能显著抑制U937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U937细胞受阻于S期,苦参碱作用后细胞内cyclin E及cyclin 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苦参碱能减少细胞内cychn E及cyclin A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U937细胞增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清肺化痰丸(胆南星,枳壳,橙皮,黄芩等)中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20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以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至2.2)为流动相,在280 nm波长测定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结果:柚皮苷在1.24~6.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回收率为99.29%(RSD为1.78%).橙皮苷在1.1~5.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回收率为100.08%(RSD为1.44%).黄芩苷在2.32~1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为98.76%(RSD为1.42%).结论:该方法中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四臣止咳颗粒由岩白菜,螃蟹甲,甘草,猪毛蒿四味药材经提取加工制备而成.该方中的岩白菜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Bergeria purpurascens(Hook. f. et Thoms.)Engl.的干燥根茎或全草,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主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等症[1].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