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杨俊;张广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改变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60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常规应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制剂等)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化瘀益元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80例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化瘀益元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治疗组80例、对照组78例,两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志、语言及运动功能、神经系统体征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益元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代明;李柏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腺炎的病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危重,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50%[1].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31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0~68岁,平均53.2岁.

    作者:毕红燕;谢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药治疗的探讨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甚高,乙肝病毒携带者1亿多人,约占全世界携带者的1,3以上,除部分患者处于发病状态外,无临床症状与体征、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ASC)为数尤众,已作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引起世人关注.

    作者:韩其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要求的病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病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效率为93.55%,与西药组(85.4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在治疗1周、2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西药常规的治疗上,加上中药的止咳平喘、扶正固本,其疗效更为明显.

    作者:杨辉;林定增;肖翔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创建具有福建特色的方剂学教学新体系

    本文针对新时期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出现的新问题,从教师团队、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五个方面进行创建改革,并实施于多个班级的实践,既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学问题,也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方剂学教学新体系.

    作者:苑述刚;阮时宝;马少丹;吴水生;陈学习;林渊;刘蔚文;王正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免疫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本文简述免疫性肝损伤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中西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方案的异同,从而阐述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前景.

    作者:刘松灿;彭勃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方法:分析国内失眠的针药结合治疗现状,结合文献详细阐述国内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及其研究.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胡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李素云教授治疗缓解期哮喘经验总结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临床多分为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和急性发作期.然而无论何期,脾肺肾虚是哮喘发病的根本原因,并持续存在于缓解期,因此,李素云教授在治疗哮喘缓解期时,采用补益脾肺肾三脏法以防止哮喘复发,疗效较佳.

    作者:侯聪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清热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7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先兆流产患者予滋阴补肾,养血安胎中药口服,同时配合西药肌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42%,痊愈率(61.84%).结论:清热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

    作者:陈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属于性腺间质肿瘤,亦属内分泌功能性肿瘤,其生物学待征不同,前者低质或潜在性属恶性肿瘤,后者则大多数为良性.本文着重总结分析临床病理特证.

    作者:靳久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康艾+射频)42例,采用美国RITA 1500射频肿瘤消融系统,设置功率为150W,频率为460KHz.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第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第二天加用康艾注射液,每次60ml加入5%G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1~3周,第4周重复;②对照组(单纯射频)40例,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定量;检查肝脏B超、CT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症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R、NC、PD分别为5例、32例、4例、1例和3例、22例、11例、4例,治疗组有效率(CR+PR)88%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2%(P<0.05);两组治疗后AFP比治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AF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除CD8+以外的各项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肝区疼痛、发热、乏力、厌食、黄疸等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但腹胀症状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ALB、TBI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外周血WBC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期间,在≤3cm的肿瘤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9%、11.9%,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3cm的肿瘤中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50.0%,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作为一种既有免疫调节作用又有抗肿瘤作用的新药,与射频消融治疗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和提高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是对不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林建军;金昌男;曾金雄;戴西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抚触加按摩对婴儿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抚触加按摩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传统抚触方法基础上加脊背穴位按摩方法.将800例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抚触加按摩组和对照组.对抚触加按摩组400例婴儿生后进行抚触加按摩,每天2次,每次20min.对照组400例,按婴儿常规护理,不作任何抚触.30天均施行纯母乳喂养.评估指标两组相同,均为头围、身长、体重;可安慰性、前臂弹回、手握持.采用易思统计学软件对数据配对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接受抚触加按摩后的婴儿第30天神经行为可安慰性增强,双上肢前臂弹回活跃,手握持和重复抓握,反应良好,与对照组相比,P<0.01.30天两组婴儿头围、身长、体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抚触加按摩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方治疗急重症验案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经方治疗急重症,每获良效,现报告如下.1 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惊风案李某,男,3岁,2008年10月23日就诊.其母代述:一周前因外感引起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经用抗生素及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鼻流清涕有所缓解,但热势日增,并见呼吸困难,鼻翼扇动,烦躁不安,时而抽搐,昏睡,小溲色黄,大便正常.

    作者:王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药益肝汤保留灌肠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目的:论证益肝汤保留灌肠对抗痨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以住院初治的肺结核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抗结核治疗前均抽血检测肝功能,实验组在接受抗痨治疗的同时,取益肝汤保留灌肠,对照组在接受抗痨治疗的同时,用肝泰乐加维生素C口服,2周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两组在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肝功能.结果:两组在实验结束后,肝功能指标的组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的组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药益肝汤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预防抗痨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魏高文;宋海鹏;裴异;罗艳芳;杨晓云;赵静;何丽萍;罗美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肤病主症之痒

    痒为皮肤病之常见症状,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着丰富的论述和认识,在治疗方面也针对其病机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小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通络亢痿汤治疗功能性勃起功能障碍230例

    目的:探讨理气活血、通络益肾类中药治疗功能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通络亢痿汤(九香虫、川牛膝、大蚂蚁、仙灵脾、柴胡、蜈蚣、白芍、僵蚕、炒刺蒺藜等)治疗本病230例.结果:总有效率79.6%.提示:本方法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益肾通阳等作用.

    作者:孙成军;曹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滋肾化瘀益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肾化瘀益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控制血压,加用滋肾化瘀益气汤.对照组只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控制血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n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IgG),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n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IgG),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化瘀益气汤可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n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IgG),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0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我院自2005年2月~2008年11月间应用中药、针灸、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可导致月经失调、流产、不孕症等疾病.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现就LPD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何晶;施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协作学习在外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外科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操作规程,熟练各种操作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协作学习的方式应用于外科技能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外科技能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王莲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